京剧“四小名旦”的诞生, 往往和“童伶选举”扯到一起,但是,不能将“童伶选举”和“四小名旦”的诞生混为一谈。
1936年,北京《立言报》正式发起了“童伶选举”,“童伶选举”的条件,必须是正在坐科的学生,实际上只有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校的学生。也就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德、和、金、玉四班和富连成科班的世、元两科中未离社的学生。
选举于1936年7月8日到12月31日进行群众投票, 收到的选票, 主要来自北平市及周围的县、市, 远至上海、南京、汉口、长沙、福州、昆明、香港等地, 还有来自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大阪、长崎的。
选举过程中, 曾九次将选票数字公布于报端。1937年1月17日, 《立言报》出版选举大会的特刊, 公布选举结果,其结果是: 李世芳以18414 票当选为“童伶主席”, 生、旦、净、丑四部各取前四名。
生、旦、净、丑四行的冠亚军:王金璐当选为生行(武生)冠军,得票10922张,亚军是叶盛长(小生),第三名是黄元庆,第四名是傅德威。
旦行冠军是毛世来,得票12560张,亚军是宋德珠,第三名是侯玉兰,第四名是白玉薇。
净行冠军是裘世戎(京剧大师裘盛戎之弟),亚军是赵德钰,第三名是洪德佑,第四名是沈世启。
丑行冠军为詹世辅,亚军为殷金振,第三名是艾世菊,第四名是赵德普。
1937年1月17日颁奖:童伶主席获得匾额、铜像、铜玺、银盾、挂屏及金质奖章, 各部前四名也分别有奖。另外公布了得票数超过一千的四部共二十三人, 也各得奖章等奖品。
发奖完毕后,李世芳等人分别与大家见了面,并致了答谢词。当天晚间在华乐戏院李世芳和袁世海合作演出了《霸王别姫》答谢各界人士,剧场里自始至终掌声一直不断,盛况空前。
此即是“童伶选举”的情况与过程。
李世芳、袁世海《霸王别姬》
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开始评选“四小名旦”。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得票5000张,张君秋得票4800张,宋德珠得票3600张,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
“四小名旦”的嘉称, 很快就传遍全社会了。当时, 宋德珠二十二岁, 张君秋二十岁, 毛世来和李世芳都是十九岁。
这“四小名旦”演艺超群但风格各异——李世芳唱做俱佳,有“小梅兰芳”之称;毛世来深得“花旦大王”筱翠花的真传,擅演《十三妹》等剧;张君秋博采众长,创立了“张派”艺术;宋德珠工刀马旦、武旦,以武功和“出手”见长,世称“宋派”。
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断桥》
1940年12月,北平新闻协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组织了两场盛大的义务戏,一出是王凤卿、谭富英、金少山合演《鼎盛春秋》;另一出即是《四白蛇传》,“四小名旦”四人分饰白蛇:李世芳、宋德珠演的《金山寺水斗》, 毛世来演的《断桥、合钵》, 张君秋演的《祭塔》。
《金山寺》是李世芳在科班时就早已学会并经常上演的熟戏,水漫一场,皓衣素服,扮相美极。宋德珠的《金山寺·水斗》的“打出手”是他冠绝一时的名作,大打出手,花样翻新,玲珑惊险在上海曾创下连演十数场的纪录。
宋德珠《金山寺》
毛世来先生的“和平社”曾经重排公演过《水漫金山寺》,他的这出戏与《拾玉镯·法门寺》一起贴演美称“双寺”,在各地公演非常受观众欢迎。这次的《断桥亭》是他坐科时唱熟的戏,《合钵》却从未演过,毛世来此次算是破例“钻锅”,必须提前加紧排练。而张君秋先生一副爽亮歌喉,堪称“梨园骄子”,为了唱好《祭塔》,他认真地请尚小云先生指导唱念,非常用功。
此此演出在菊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由于在此之前“四大名旦”没有合作过该剧,所以“四小名旦”的这次合作被载入史册,成为戏迷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四小名旦”合演《白蛇传》的最高票价高达5元一张,长安大戏院门前车水马龙,观众的掌声、彩声不断。
张君秋饰白素贞
1936 年秋, 梅兰芳大师由沪回京演出, 李世芳拜在梅先生门下, 由梅先生给他调理了《霸王别姬》、《穆柯寨》等戏。李世芳并由齐如山、魏莲芳等教授了《廉锦枫》、《西施》、《太真外传》、《红线盗盒》等梅派戏, 被人们称为“小梅兰芳”。
1946 年, 他到上海演出, 结束之后, 住在梅先生家里, 又陪梅先生演了几场《金山寺·断桥》, 梅先生演白蛇, 他演青蛇。转过年, 在返京途中, 因飞机失事而殒, 年仅二十六岁, 非常可惜。梅兰芳先生在上海听到这一噩耗,非常伤感,特地组织了六场义务戏,筹款六千元,汇寄给李世芳家属,以供他们日后生活。梅兰芳先生的《水漫金山·断桥相会》这出戏也很多年不愿意再演出。
毛世来先生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生于北京。家中排行第六,其大哥坐科“斌庆社”习武生,艺名毛庆来,其三哥坐科“富连成”四科,艺名毛盛荣。毛世来十一岁入富连成科班,艺宗筱翠花,曾拜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初演青衣,后改花旦,兼演武旦,跷工见长。
在科内学演剧目,常由筱翠花帮助加工,甚得于之青睐,曾有“小筱翠花”之誉。向小翠花(于连泉) 学了《双钉记》、《双铃记》、《红梅阁》、《乌龙院》等戏, 被人们称为“小小翠花”。毛世来先生的嗓音清亮,扮相俊俏,白口清丽干脆,跷功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著一时。尤擅长演出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他眉目颇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常演剧目有《翠屏山》《铁弓缘》《英杰烈》《红娘》《十三妹》《小放牛》等。
毛世来也是富连成社第五科学生,专攻花旦。毛世来扮相娟美,身材矮小玲珑,做工细腻,在富连成社时与李世芳合演《樊江关》(李世芳饰樊梨花,毛世来饰薛金莲)、《十三妹》(李世芳饰张金凤,毛世来饰何玉凤)、《拾玉镯·法门寺》(李世芳饰宋巧姣,毛世来饰孙玉姣)等戏,堪称珠联璧合。他未出科就拜于连泉、尚小云、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又拜荀慧生为师。他善采各家之长,不拘泥于死学一派。他演《虹霓关》宗“梅派”,演《巴骆和》、《乾坤福禄镜》宗“尚派”,演《英杰烈》、《红娘》宗“荀派”,演《坐楼杀错》、《挑帘裁衣》则宗“于派”。他荟萃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艺术冶于一炉。
毛世来先生的跷工以及扑跌、武打功夫,在“四小名旦”中,不亚于宋德珠。他演《英杰烈》中的陈秀英,前场是闺门旦演法,后场则乔扮男装,反串武小生,扎硬靠,穿厚底靴,簪翎挂尾,起“罗汉霸”,武功矫健,为一般武小生所望尘莫及。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任吉林长春戏校校长,致力于戏曲教育工作直至终年。
李世芳与毛世来
宋德珠从艺几十年,以自己扎实的功底和艺术实践,创建了别具一格的“宋派”艺术,在京剧界独树一帜,颇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青睐。
1939年,他应上海黄金戏院之聘,领衔演出。同班的二牌老生,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杨宝森;铜锤花脸是自创“裘派”的裘盛戎;架子花脸是自创“袁派”的袁世海。第一天打炮,在杨、裘、袁合演的《失·空·斩》后面,宋德珠上演《金山寺》大轴戏,曲子霞飞,出手雷动,只一个“大刀下场”,台上亮相5分钟,台下也喝彩5分钟,被誉为“钉在台上纹丝不动的白娘子”。
他的武打则兼有刀马旦的勇猛和武旦的花俏,往往在打得间不容发之际,加上一个跨步转身,轻盈翩跹,似惊鸿掠地。尤其是在一阵激烈开打后的亮相,就象钉在那里的一样,纹丝不动,过一会儿,他的身子才慢慢晃动,就象风摆柳条一样,然后就着这势头一直跑下场,干净利落,刚健婀娜,这是宋派美、媚、脆的武旦艺术风格。
宋德珠工刀马旦、武旦,以武功和“出手”见长,“领袖武旦”风靡一时,世称“宋派”。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八日,宋德珠先生逝世。
宋德珠《霸王别姬》
张君秋先生的艺术风格,主要在于自然真率,不加雕饰,不论青衣花衫,全有“自然美”。“张派”艺术影响深远,如今可以说是“十旦九张”,如杨秋玲、吴吟秋、季小兰等,都是他的弟子;刘秀荣、李维康、杨春霞、李炳淑、杨淑蕊、关静兰,也向他学艺。
张君秋的《白蛇传》主要演出“金山寺”“断桥”和“雷峰塔”三折戏,与田汉版《白蛇传》在艺术特色上大有区别。尤其是剧中“祭塔”一场,大段的[反二黄]唱腔难度颇大,是极为挑战青衣演唱功底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