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看到不像开心麻花的电影

Idlemovie 2023-09-20 17:24:37

开心麻花已经沦为烂片的代名词。

从《夏洛特烦恼》的横空出世,到《超能一家人》的众矢之的,短短七年,天差地别。

但在一众开心麻花的作品中,《驴得水》显得格格不入又特立独行。

《驴得水》有着浓厚的舞台剧风格,与电影的唯一区别就是多了第四面墙。

片中的视听语言几乎等同于无,摄影机没有参与叙事,只是冰冷的纪录机器,镜头只有简单的摇移升降,看不出什么场面调度。

舞台剧出身的导演在《驴得水》中只会使用无限的正反打,这让影片的戏剧张力、人物弧度、故事转变,以及情绪感染力大打折扣

本来有几场重要的戏份可以借助视听变得更加完美。

如裴魁山被张一曼拒绝,由爱生恨后的第一次出场,周铁男热血男儿被枪吓倒,跪地求饶的片段,还有铜匠的性情大变和张一曼被剪头发。

可惜导演把这些电影中的点睛之笔通通拍成了平庸的大段对话,就连短暂的静默和二次曝光也变的平平无奇。

在视觉冲击上不够震撼,自然就需要把一切都讲透,不能有一丝丝留白,致使影片的思考性大大降低。

正如《天净沙·秋思》一样。

《驴得水》做不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前三句的借景抒情。

只能加一些空镜用于转场,也就是“夕阳西下”,再把“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明了地告诉观众。

换句话说,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里,《驴得水》只做好了“赋”,平铺直叙地讲故事。

“比”的部分,原本有那头驴,但奈何驴仅仅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符号的作用被弱化了,让对比顷刻间索然无味,“兴”犯了和“比”一样的毛病,驴成了摆设。

如果《驴得水》换一个技法娴熟的导演来拍,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这并不代表《驴得水》就是烂片,相反《驴得水》结构完整的剧本跟演技精湛的演员让电影与“好”相联,可以让观众暂时忽略技法的不足。

开篇众人在驴棚救火的那场戏,其实已经明示了每个人的的性格,暗示了每个人的结局。

驴棚着火后,周铁男吼的最大声,但却不得其法,尽添乱,张一曼真心想救火,到驴棚里拨开里面的干草。

裴魁山看似往驴棚里铲土灭火,实则在向张一曼身上倒土,叫她出来却怎么也不肯伸手拉一把,只会装模作样。

校长拿着两床被子赶来,让所有人都听他指挥,谁知主意有,办法糟,驴棚火势越来越旺,佳佳带着水来泼水,被众人齐齐阻拦。

这是一场荒诞不经的救火闹剧,看起来滑稽有趣,背后暗含深意。

周铁男外强中干,中看不中用,张一曼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真心换不来真心,反而被泼脏水,成了玛莲娜。

裴魁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校长是只会喊口号的绣花枕头一个,并非实干家,佳佳是热血青年,不经人事,不知世事艰险。

后面的剧情基本就沿照这样的路径在往下发展,一个为保护驴棚(学校)不着火而各展奇招,从而引发黑色幽默的故事。

《驴得水》中的喜剧元素其实是一种批判,笑声是一种批评。

人们看到值得批评的事以反差的方式呈现出来往往会发笑,而这种笑是七零八落的现实,通通成了掺杂了黑色的尘世笑谈。

在笑的同时惆怅之感油然而生,笑声就成了心酸,也指代了不同寓意,大笑、冷笑、陪笑,到嘲笑和苦笑,都是不得已的笑。

这种笑是无可奈何的无能为力,也是无动于衷的漠不关心,周铁男、裴魁山的人性异变都是基于此,改变-妥协-背叛。

至于张一曼、校长和铜匠,他们让电影的底色添加了悲凉。

他们都有欲望,张一曼渴望自由,期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流言蜚语、恶语中伤的环境中,继续她的梦想。

校长有着知识分子的匠气,希望通过农村教育实验改变贪愚弱私的现状,但他们四个人却在他的带领下成了贪愚弱私的代表。

铜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接受了新事物,一心想逃离原来的生活,甚至不惜爆发人性中的恶,但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欲望之外,他们那种想得不可得,反被环境同化,却奈何不了人生的纠结,每位观众都能在里边找到影子。

他们都是小人物,在现实面前,他们的经历近乎荒诞,但他们的荒诞不等于荒唐,他们都是银幕上活生生的人,不是脸谱化的概念衍生物。

这些小人物,他们表面上仿佛很快乐,实则内心极度不安与空虚。

他们放肆地用各种活动来填满每一刻的时间,一旦停闲下来,却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接下来的人生,这种装出来的欣喜最为心酸。

除了这种笑的心酸外,电影还揭露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小人物难以对抗大时代,哪怕你有多重的心酸往事,在外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出添了曲折的故事罢了。

这些小人物的遭遇正是电影内在的疯狂,以及对现实的呐喊。

导演很娴熟地把“世界于我不公,我为何要报以善良”的态度彰显出来,透过每一个角色来剖析小人物生存的命题。

立足于小人物的荒诞,启发大时代的思索,在欢笑背后蕴藏着不浅显的含义,有剖析、有讽刺、有屈服,也不缺坚持。

正是这份坚持,让《驴得水》的底色从悲凉变成了积极。

佳佳是积极的点睛之笔,三民小学的种种不堪,特派员的弄虚作假,父亲他们的品行不端,她都看在眼里,也都间接或直接参与其中。

可她并没有向他们一样妥协-同化-背叛,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还在呐喊后选择睁眼看世界,看清是非对错,而非愚蠢的固守。

片尾佳佳去延安找大哥的坚定,因驴车颠簸散落的彩色的弹力球。

这些都是希望、光明的象征,驴得水成了吕得水,但最终还是吕得水,做回了人,《驴得水》也由此赢得了高分。

1 阅读:514

Idlemovie

简介:电影,应该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