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票房论,国产动画还能崛起吗?

Idlemovie 2023-09-21 17:12:58

《茶啊二中》是系列短动画。

四季下来,均分8.9,积累了不少粉丝,但大电影却没有达到动画的高度。

《茶啊二中》大电影的外衣是周星驰,故事是《麻辣教师》。

然后进行了本土化的改编,融入了《十八岁的天空》的先抑后扬,搞笑中伴有成长和温情。

以及《大话西游》的无厘头,将动作搞笑和语言搞笑相结合,最后再借助身体互换进行反差式搞笑。

整体而言,《茶啊二中》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动画,但很难与“好”字沾边。

毕竟剧本过于俗套,包袱也并不新颖,基本都是沿用以前的东西,把别人片中的元素缝缝补补全部放在自己的电影当中。

剧情推动的每一处转折都在预料之中,这就让影片失去了太多观影的乐趣,如果对过去的校园生活记忆不深或没有什么情怀,很难与《茶啊二中》共情。

结果便是《茶啊二中》不容易出圈,只能在小范围内流行,纵然有不少好评,评分也不算低,但票房却很难再更上一层楼,达到《长安三万里》那样的高度。

因为《茶啊二中》的定位很模糊,看似成人向,其实故事偏低幼。

可小孩子又无法从电影中得到乐趣,剧情跟他们相差甚远,不像《长安三万里》还可以跟着背背唐诗。

对于成年人而言,《茶啊二中》的文本又太简单了,一出不燃、不热血的励志,打动不了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换句话说,《茶啊二中》想要讨好全年龄段的观众,可既要又要的梦想终究还是破灭了,反而丢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那就是地域化。

主创们对票房的妥协让片中的东北方言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本来是一大特色,现在成了可有可无,语言式无厘头就失色许多。

但这不是最致命的,《茶啊二中》的票房成绩还算不错。

第一次可以靠情怀与青春来吸引观众进场,那么第二次呢?重复的套路再用一遍就不一定好使了。

《茶啊二中》如果有第二部,必须好好打磨剧本,万不可像现在这样,平铺直叙的进行下去,虽通俗易懂但也无惊无喜,没有什么内涵与思考,就不会引起长尾效应。

这也是国产动画电影的通病,画面与人设都不错,但全败在剧本上。

《茶啊二中》还算中规中矩,至少角色不是清一色的网红脸,还能看出来众生相。

像《姜子牙》《新神榜:杨戬》都是输出一个高概念,却整形式主义那一套,剧本如流水账,人物千篇一律。

这种没把心思用在正地方的操作势必会让国产动画的口碑一点点被反噬,到头来,孩子们不喜欢,大人们也不待见。

大家花钱走进电影院,大多数时候是为了看一个好故事,而不是睡一个好觉,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国产动画并不是讲不好故事,缺少好编剧。

如《长安三万里》,以高适串联起大唐兴衰史,并穿插个人史诗,带出历史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

可见,只要国产动画静下心来用心去做,还是能打磨出一个八分以上的好剧本的,并且电影语言、叙事手法皆在水准之上。

那么,既然国产动画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很少见到好作品呢?关于这件事,经历过中美两种电影体制的李安最有发言权。

十年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内地电影市场的火热,说到:“我们要有一个警惕,就是说希望是进入良性循环的,而不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什么是恶性循环呢?抢钱啦、抄袭啦,缺少创意啦,因为现在电影市场热,就开始相信大牌,大牌的导演、演员、编剧,然后很多热钱想各种方法进来。

这台湾、香港都经历过,最早是台湾,把台湾电影搞垮。

后来台湾电影搞垮了,就去香港投资,把香港的电影也搞垮,同样的版本现在正在大陆发生,我希望不要把大陆电影搞垮。

像美国一百年,你不管什么人去做多小的事情。

它里面都可以告诉你好多故事,它都有很长久的文化累积在那边,这个才叫文化。

我希望是走到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方向,你不管是好片、烂片、商业片、艺术片、中间人的片。

它就是能够持续很稳定地发展,能够走得很长久,变成一个很稳固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就是良性发展。

而现在却是抢钱、抢明星大牌、疯狂砸钱,然后大家拼命去赶,然后品质下降。

观众看了倒胃口了,撇弃了就很可惜,但是恰恰现在就是在发烧的时候,我们大家要彼此警惕,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时候。”

李安所说的也适用于国产动画。

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卖之后,国产动画市场就变成了热门,各种动画层出不穷,但质量堪忧。

正如李安所说,没创意,来抢钱的动画越来越多,已经快要形成恶性循环,没人愿意打磨作品,只唯票房论。

长此以往,后来者趋之若鹜,如果没人过来降降温或没引起警惕,只会越陷越深,《长安三万里》是好的开始,但太少。

不论是国产动画还是国产电影,唯票房论这个风气应该改一改。

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艺术,让作品变得更好,才能反哺市场,而不是可持续性的涸泽而渔。

0 阅读:67

Idlemovie

简介:电影,应该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