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大“流放”地,都是现在的哪里?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弘一石 2024-02-18 19:21:06

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严重的刑罚,而古代的四大“流放”地,是指在中国历史上,被朝廷用来处罚罪犯、贬官、异端等人的偏远边陲之地。

这些地方通常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被流放到这里的人往往遭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相信不少看过清宫剧的读者,看到古代“流放”这几个字,脑海中第一反应的是“宁古塔”这个地名。不管是电视剧《宫》还是《甄嬛传》,里面都曾提到宁古塔。

作为流放之地,宁古塔一直以来给人的的印象是环境极差的地方,不仅环境恶劣,犯人到了宁古塔还要做一些劳力,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什么样的人会被流放,被流放地方除了宁古塔还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宁古塔

宁古塔,曾是清朝时期东北边疆的战略要地,坐落于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这里承载着清代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指挥中心,是清政府在盛京(现沈阳)以北的核心地带,统辖黑龙江、吉林等广袤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宁古塔城区包括新旧两座城区,旧城位于海浪河南岸,而新城如今坐落于宁安市。这个地区在历史中见证了东北边疆的兴衰,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博物馆。不过,宁古塔在清朝,对于那些被流放的犯人来说,宁古塔却是“地狱”的开始。

根据清朝的相关规定,一旦判决下达,犯人须在一个月内启程,途中犯人会被两名差人押送,确保犯人不会逃跑或者滞留。

法律对每天的行程也有明确规定,规定为日行50里就是25公里。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因为在几百年前,全凭双脚行走的时代条件下,不论是风霜雨雪,每日爬山涉水50里确实是一项极为艰巨的考验。

对于行程长度为2500里的,规定限制在50日内完成;而对于3000里的行程,规定则为两个月内完成。

当犯人抵达宁古塔之后,流放者们面临着两种身份:一是成为官方的差役,二是成为披甲人的奴隶。

这两种身份都充满着磨难,而他们所要经历的命运之路才刚刚展开。

普通犯要为官庄耕种,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所有产出都归官家所有。即便劳作再辛苦,一年下来,他们还需上交大量的粮食、草料、猪肉、炭、石灰等,生活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官犯的命运稍显宽容。这些曾经的官员或读书人,常被安排在官庄之外的场所,从事一些教育或文化传承的工作。虽然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但仍然是被束缚的命运,每到初一、十五还需向衙门报备,以示对皇权的顺从。

在当地人眼中,官犯被看作传授文化的人,备受尊重。

这些官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些优待,但他们仍然是被流放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由相隔甚远。

宁古塔的另一面是披甲人,即守边将士。这些披甲人被派往宁古塔,不仅是为了守卫边疆,更是为了防止他们反叛。流放者们成为这些披甲人的奴隶,生活比当差更为艰辛。

在恶劣的气候中,流人们不仅要为披甲人劳作,还要充当打围打猎的工具,甚至成为诱饵。生不如死的状况下,为奴的流人们仍然难以逃脱。逃亡困难,即便成功逃脱,面临的是艰难的野外生存。披甲人的残忍行为,让流人们承受着无法言喻的痛苦。

当然了,在流放的人群中,不乏女犯及老犯,青年犯人尚且都苦到不行,更不必说这些弱势群体了,可以说,流放是对犯人的精神折磨比肉体折磨更甚。

二、房陵

房陵位于今天湖北省房县境内,东邻保康、谷城县,南接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相邻。其地形多山,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片土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是神农氏炎帝尝百草的所在地,也是房子国的故地。房子国曾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但后来被楚国所灭,楚国将房子国的贵族流放到房陵,从此房陵成为了流放之地。

房陵的流放者众多,其中不乏一些历史名人。秦始皇的太后幸郎嫪毐、赵国的国君赵迁、汉文帝的儿子刘长、唐中宗李显、宋太祖的弟弟秦王赵德明等都曾是这片土地上的流放者。

这些历史人物在房陵经历了艰难的岁月,有的不幸死于非命,有的得以平反,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房陵成为了他们悲欢离合的见证地,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难忘的记忆。

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虽然因历经沧桑而富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但也因为其中的流放者们的命运变迁而显得更为深沉。

三、岭南

岭南,作为中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域,涵盖了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行政划分和称谓,因此,岭南的地域边界和名称也在不同朝代发生着变化。

岭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区域,汉族、壮族、瑶族、京族等多个民族在此共生,广府、潮州、客家、桂柳等多种方言丰富多样,形成了岭南独特的文化面貌,包括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岭南戏曲、岭南饮食等多种文化形式。

在唐宋时期,岭南由于地处边陲,成为了流放政治犯的地方。许多名人士大夫如刘禹锡、寇准、苏轼、韩愈、柳宗元等都曾被贬到岭南。

这些文人在岭南留下了丰富的诗文,同时也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为岭南的开发和文明作出了贡献。他们在岭南度过的岁月,深刻体验了岭南的风土人情,不仅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也使岭南受到了中原文明的熏陶。

隋唐时期,岭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尤其以广州为中心,成为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商贸中心。

这一时期,岭南的海外贸易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还引入了外来的文化和宗教,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岭南的海洋文化影响了岭南的艺术、建筑、饮食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风格。

岭南的繁荣发展,也让其后来拜托了“流放之地”的作用,到了清朝时期,流放的地方也变成了宁古塔。

其实岭南除了丛林茂密,有湿热瘴气的恶劣环境外,相比起宁古塔的流放,简直不要好太多。

四、崖州

崖州就是如今的三亚,是海南省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个以蓝天大海、阳光沙滩为代名词的旅游胜地,隐藏着一座古老而独特的城市——崖州古城。

崖州古城位于三亚崖州区崖城镇,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城,也是海南现存唯一的古城。尽管原有的古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但后期经过修缮的崖州古城仍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自宋朝以来,崖州一直是重要的行政中心。

在唐代,崖州被作为流放政治犯的地方,成为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其中包括14位仅次于副宰相的高级官员。这赋予了崖州古城一个别具历史意义的名称:“幽人处士家”。

不过随着后来的发展,从宋朝的时候,其流放之地的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迁。崖州古城的建筑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筑,形成了海南岛规模最大的坚固城池。其中,崖城学宫是古城内的一处重要文化遗迹,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这座古老的学宫见证了历代修复和迁徙,是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因其地位崇高,曾有“天涯第一圣殿”的美誉。游览崖城学宫,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

在崖州古城的一处院落,长廊中立着两位女性雕塑,分别是郡主冼夫人和黄道婆。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在海南岛建立崖州,并收复了海南。而黄道婆则在这里传播纺织技艺,对海南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游客在崖州古城可以欣赏到大成殿,这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修缮后的大成殿辉煌壮观,展现着一种类似皇家建筑的风格。

崖州古城的最后一座殿宇是崇圣祠,是一处主要祭祀孔子父亲叔梁纥的场所。虽然一般来说这里不对游客开放,但其存在也为古城增色不少。

相比三亚其他热门景点,崖州古城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游客相对较少,使得这里成为一处宁静而充满历史底蕴的旅游胜地。更为吸引人的是,这里是一处免费的旅游景点,游客无需购买门票即可畅游古城,体验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崖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海南这个热带天堂增添了一抹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0 阅读:0

弘一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