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挎肩上、百姓揣心里。一位个头不高、黑瘦精壮的土家族汉子,在坚守乡村的十几年里,从未停下“跑”的脚步,为脱贫致富跑项目,为产品售卖跑销路,为基层治理跑方法,为彭家沟村“跑”来项目40多个,让昔日的“穷沟沟”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窝窝”,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跑跑书记”。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焦宪——
焦宪(左)在彭家沟村爱心助农直播间“带货”销售猪肉。谭俊 摄
起早贪黑跑项目:跑来“一黑一白一绿”产业链
村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走进彭家沟村,粉墙黛瓦的特色民居鳞次栉比,蜿蜒静谧的唐崖河清澈见底,倒映出绿水青山。
时间回到2005年,当时的彭家沟村还是一个出行靠走、饮水靠天的穷山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这一年,焦宪刚当选为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开始盘算:“贫困落后是现实,改变是必须的,但怎么变?怎么让村庄美起来、村民的荷包鼓起来?”
彭家沟村所在的唐崖镇是“湖北仔猪第一乡”,几乎家家户户养猪,村民们也常说“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但怎样改变传统的“散户式”养殖方式,才能走上致富之路?
一趟趟市场调研考察后,焦宪发现,恩施黑猪肉质更细腻、口感更佳、售价更高,于是鼓励村民一起养殖黑猪。一开始,村民们谁也下不了决心,他们既想改变,又不敢打破当前的“稳定”状态。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焦宪亲自养殖、跑销售,到农技农科部门寻求支持,并发动村里的党员、养殖大户养殖,黑猪存栏量逐渐增长。2016年,焦宪又抓住与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党支部结对“支部联学共建”的机会,为村里量身定制了“16113”养殖模式(一栋100平方米的猪栏,养殖6头能繁母猪,年出栏生猪100头,配套建设1口标准化沼气池或化粪池,配套种植30亩果园消纳养殖粪污),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模式,统一生猪品种、统一饲养标准,并为村民提供全过程、高质量、免费的技术支持、防疫指导和销售服务。
借着外援和国家脱贫政策扶持的东风,焦宪乘势而上,又争取到省畜牧兽医局累计帮扶投入项目资金560万元,全村建起标准圈舍150栋,全年出栏生猪超过2.5万头,产值突破1亿元,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农户达70余户,成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畜牧第一村”。
有了养殖黑猪的经验,焦宪又瞄准了白柚:“恩施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也在生态,走好生态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为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生,实现“价值”与“颜值”的并存,焦宪多方奔走,争取到粪污资源化合理利用项目,走出了一条“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白柚种植规模达到了2500亩,成为村子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跑”来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120栋干栏式民居改造,新建花果庭院220户,柏油路通村到组,迅速“火”起来的乡村旅游业又给彭家沟村带来了新的希望,焦宪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彭家沟村以生态为笔,山水为墨,绿水青山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打造了一方岁月静好的世外桃源。如今的彭家沟村,绿秧平,烟树远,村落美。来来往往的游客不禁赞美:“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真是名副其实的省级生态村。”
东奔西走跑销路:跑出“直播带货”新路子
“我手里拿的这块五花肉在7号链接,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拍。”彭家沟村爱心助农直播间里,焦宪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猪肉销售形式,让“老干部”焦宪有了全新的体验。
2018年,焦宪带着村两委一行人到武汉卖猪,但不巧遇到了大雪天气,被“围困”了五天。为了能够将所有的猪卖出,焦宪到处找门路,多次碰壁后终于带回高价订单,将全村黑猪销售一空。2022年,焦宪又先后5次赴武汉卖猪,车上吃、车上睡、车上办公成为他的常态。这些经历也让他不禁思考,如何改善猪肉的销售模式?
又一次远赴外地卖猪的回程路上,焦宪看到旁边的乘客在手机上看直播看到忘我的样子,脑瓜子立刻转动了起来。回去后,焦宪立即着手在抖音平台注册了彭家沟村爱心助农直播间账号,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带货主播”。“我们从去年开始在网上直播,几乎每天都播一至二场,主要是卖新鲜猪肉,也有腊肉、白柚等农产品,现在打出了品牌,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卖到了新加坡,客户还一直在回购。”焦宪的欣喜肉眼可见。
上上下下跑治理:跑出乡风文明“加速度”
如果说美丽的环境是“好看的皮囊”,那么文明的乡风就是“有趣的灵魂”。焦宪一边抓宜居环境改善,一边抓精神文明建设,把与辖区法庭、司法所、综治中心等部门的联动做成日常,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以“法治夜校”做实普法宣传,以联合调解处理矛盾纠纷。
“守法律,讲规矩,公益事,多出力,公家物,要爱惜,建私房,要审批……”村委会门前公告牌上48字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在制定村规民约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焦宪挨家挨户地去收集意见建议,将村民普遍认可的提议纳入村规民约。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法律意识,焦宪又邀请当地法庭、司法所等部门,把“法治夜校”搬到老百姓的家中。“焦书记,我给别人干活,工资到现在都没拿到,怎么办哦?”“正好,今天法庭的同志在,让法官给我们想想办法。”彭家沟村村委会旁的广场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开展了一场家常式聊天的“法治夜校”。
“如今,我们村民之间的隔阂少了、争吵少了,村里的笑声变多了、人情味更浓了。希望法官多给咱老百姓讲讲有关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山林土地、网络诈骗等法律知识,多在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共同做好‘无讼村居’创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焦宪非常关心、支持法院工作,并经常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焦宪希望,人民法院要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府院联动,持续完善与村、社区对接机制,加快现代化法庭建设,及时指导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纠纷,同时,要有效运用发布典型案例、提出司法建议、开展普法宣传等途径,服务保障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作者:蔡蕾 杜靖 李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