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心千爱智慧各中心的过往案例中,有很多假性自闭的孩子,这类孩子去医疗机构通常都会被诊断为“疑似自闭”。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假性自闭呢?
王臻惠老师在【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一书中,给大家总结出三大原因,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爱”没有被满足,其他两项则是体能虚弱和感觉刺激不足。
也就是说,爱不足的孩子就很容易发生自我封闭,甚至是生命成长的退缩,会导致孩子没有向外链接的动力和热情,甚至导致孩子是有深深的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
如果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严重爱不足的情况,那么他的异常的行为表现大多会突显在生理层面,比如孩子各种能力发展迟缓甚至是有退化现象。
“
如果孩子的爱不足,是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地加重的,也就是说,孩子一开始基础成长的时候还勉强地过来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学业问题的出现,导致家长那种缺爱的养育模式更加升级和暴露以后,那么孩子异常的行为表现就会偏心理层面,比如孩子会孤僻、内向、善于压抑自己,严重的甚至是有抑郁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归根究底,是孩子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爱。
这类孩子中大多数也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从小就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些并没有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富足的滋养,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被“看见”。他们只是被“喂”大了身体,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匮乏。
就像最近的热播剧【九部的检察官】里的姜筱洁,她被陌生人侵犯了以后,她没有能力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因为她强势如虎的妈妈只会盯着她的学习,和在意她是否吃了ABCDE……维生素,而完全打压和阻止女儿去做自己特别喜欢的画画、游泳、舞蹈等事情,更不曾在乎过孩子的任何感受。而她那窝囊到不敢跟她妈对视的老爸,看似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起居,但是他早已习惯于忍气吞声地做着她妈妈的帮凶。
所以,物质的优渥,不等于精神的富足。而且有的时候,恰恰就是因为物质上“太满足”了,以至于造成孩子的父母都误以为自己是足够爱孩子的,甚至还会虚荣心爆棚地去到处标榜自己有多爱孩子。事实上,在这样的养育行为中,孩子只是活在了父母的意愿下、父母的自我感动中,而从未被真正地“看见”过!
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被满足的不只是生理层面,还有更为关键的心理层面。这两个层面是互相成就,以及互相制约的。如果一方比较缺失,另一方面都会被反噬。
那么如何做到“看见”孩子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来自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的诗——【看见】:
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
你没有看见他;
当你关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意图,
你开始看见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
你看见他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
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
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
爱就发生了,
爱会开始在心之间流动,
喜悦而动人!
这就是因为吸引而幸福!
当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时,
你就没有看见自己 ;
当你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时,
你就开始看见自己了;
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才真的看见自己。
透过内心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
这是你的生命与心相遇了,
爱自己就发生了,
爱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
你整个人都变得和谐而平静。
这就是真爱的发生。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经由身心互动的循环而形成的。身和心,不是两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统一的、互为依赖的、互相影响的,可以互相成就,又可以互相制衡的系统。
当下,不仅仅对于孩子,其实也包括我们成人朋友,我们要想有一个丰盈、自洽、元气满满的生命状态,都必须身心兼具地养育好自己。
吃好、睡好的同时,还要有能力“看见”真实的自己,坦诚地、真诚地爱自己,然后才有能量和有能力去“看见”更多的人和爱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