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
开国大将张云逸,原名张运镒,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曾参加辛亥革命与讨袁护国战争,因屡立战功声名鹊起。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领导了百色起义,历任红四军参谋长、副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是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张云逸的累累功勋和极深的革命资历,中央授予他大将军衔,成为开国十大将之一,享受元帅待遇。张云逸对名利向来不太看重,多次向中央以年龄身体为由推辞大将,毛主席知道后亲自批示:“功勋卓著,受之无愧。”
在张云逸大将的传奇人生中,所立下的战功自然不少,但要说最为人佩服的,还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陈毅常以“同志长兄”来称呼张云逸,并评价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可见其品德。
张云逸一辈子交游广阔,无论国共两党高官,皆服其忠厚,愿与之友善相待。中央曾多次交给他游说任务,比如劝说叶挺复出担任新四军军长、作为代表前往重庆商谈国共合作等,都能很好完成。
因此建国后,有位重量级人物将回国,周总理思虑再三,认为张云逸最适合迎接。按理说国家有需要,元勋们都会积极接受任务安排,但张云逸得知来人姓名后,却面露难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①1965年,已经离休在家的张云逸,正在他住的破旧楼房悠闲地侍弄花草,突然家中的电话急促响了起来,张云逸快步上前接听,只听见周总理磁性的声音:“胜之兄,您有时间来趟办公室吗,有件事想拜托您。”
作为开国元勋,张云逸此时已经73岁,虽然年老体弱,但国家有需要,他是断然不会推辞的。放下电话,张云逸叫来司机,乘坐着国家分配的小汽车前往中南海。
刚步入总理办公室,周恩来便迎了上来,紧紧握着他的手道: “胜之兄,我们好久没见了,甚是想念啊!最近身体如何?”张云逸看见周恩来,心绪顿时回到了南昌起义的峥嵘岁月,又想起了与周恩来结伴外出,遭遇土匪等险象环生之事,多么珍贵的回忆!
周恩来
“一直都很好!”张云逸回过神,笑道。但他很快就注意到周恩来瘦削的脸庞,他知道周恩来为国操劳太多了。张云逸收起笑容,凝重道:“你比以前瘦太多,千万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国家太需要你了。”
其实此时的周恩来因为长期操劳,已经患上了心脏病,但他害怕耽误国事,一直都压着不去治疗。听张云逸这么说,也只是莞尔一笑,乐观道:“马克思还不准备召见我呢!”
两人寒暄着坐下,不约而同地对私事闭口不谈了,而是开门见山说起了公事。在办公室中,只要坐到位子上,无论多好的交情,也得先公后私,这是周恩来的规矩,也是开国元勋们的共识。
周恩来酝酿一下后,道:“这次请您过来,是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请您帮忙。”张云逸点点头:“总理但说无妨,我这把老骨头休息久了,动动也挺好。”周恩来笑道:“不过在与您商议之前,我得先恭喜您,很快就能与一位老朋友见面了。”
张云逸闻言有些疑惑,老朋友?是谁?他的哪位老朋友竟让周总理请自己帮忙?
见张云逸疑惑,周恩来也不卖关子了,立马解释道:“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您很熟悉吧,他就要从海外回国了!中央思虑再三,觉得只有您去迎接最合适。这是一件严肃政治任务,可以说非常重要。”
“国民党的李宗仁要回国?”张云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国民党的高层,与共产党作对这么多年的他,竟然愿意回到大陆,这简直是爆炸新闻。
周恩来道:“千真万确,在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李宗仁离开大陆,为台湾当局所不容,颠沛流离多年,非常渴望回到家乡。中央为促成此事也用了不少精力,顺利打通重重阻碍,铺平了李宗仁回国之路。”
张云逸听罢,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李宗仁确实算是他的“老朋友”,但更准确的说,是最熟悉的敌人。在国民北伐时期,张云逸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参谋长,与国民党很多高层,如李宗仁、张发奎、白崇禧、薛岳等人都交往甚密。
李宗仁
民国时,李宗仁是桂系军阀首脑,第五战区的司令员,蒋介石政府的代总统!张云逸有半辈子都在跟他打交道,两人的恩怨纠缠了大半辈子。大革命前期,他们是战友,大革命失败后,李宗仁选择跟随蒋介石,充当他的打手,残酷镇压张云逸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两人是不共戴天的对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统一战线形成,两人一个在正面,一个在敌后,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两人握手言和,算是盟友。但到了解放战争,两人又再次成为敌人,又相互打了好几场战役,张云逸这才赢得胜利。
但这个胜利,是无数英勇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张云逸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李宗仁要回来了,而且需要自己去迎接他!这打张云逸心底说,是非常不愿意的。可这是国家的决定,张云逸也知道他不该将私人怨气掺杂其中。
思考片刻,张云逸叹气道:“我与李宗仁打了半辈子,他杀我不少人,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不想见他,但我还是服从决定,必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争取完成任务!”
②1965年7月12日,阳光明媚,一架客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李宗仁与夫人郭德洁激动万分,在走下舷梯后,李宗仁顿时停住了脚步,愣在原地。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来迎接他的竟然是张云逸及其夫人韩碧。
张云逸露出笑容,上前握住李宗仁的手:“德邻公别来无恙?还记得我吗?我是张云逸,我代表中央代表全国人民欢迎你回归祖国!”李宗仁原本心理还有些忐忑,但张云逸的热情,让他的顾虑直接消散一空。
因为李宗仁知道,共产党能派这个老手来迎接他,是不计前嫌,是惺惺相惜,更是真诚相待!这种感觉,是他在国民党从未感觉过的。李宗仁想着想着,眼角竟然湿润了,他一把抱住张云逸,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你,胜之兄!”
张云逸拍拍他,安慰道:“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回来就好,落叶归根。”李宗仁平复心情,后退一步,向张云逸深深鞠了一躬,一是感谢他的真诚和坦率,二也有一点为往事赔罪的心思在。
李宗仁回国
两人寒暄之后,张云逸很好地传达了中央真诚的态度,让李宗仁数次感动落泪。在机场举行发布会时,有记者询问他回来的目的。李宗仁心绪万千,感慨道:“希望我回来能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贡献。”话音刚落,现场想起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在李宗仁的生活上,张云逸也主动关照,多次邀请李宗仁到家坐客,给予了他在家一般的温暖。从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到张云逸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党员原则,他的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是该任务能完美完成的关键……
这里就不得重点说说张云逸大将的宽容品德,在我军历史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毛主席多次称赞他“忠厚长者”“老成持重”,正是因为他以民为本,体谅基层的行事准则。下面举几个例子。
③有一天,张云逸乘坐国家给他安排的小汽车外出公干,行驶到某处偏僻道路时,遇到了一群徒步行走的士兵,这群士兵各个缠着纱布,慢慢走在道路上,见张云逸的车子逐渐靠近,他们立马招手将车拦下。
士兵趴在车窗,对司机道:“您好,我们是解放军士兵伤员,因为半路上车坏了,而我们又有紧急情况,要征用你的汽车!”司机一听哭笑不得,坐在副驾的警卫员赶忙道:“你们找其它车辆吧,这是首长的车。”
伤兵们将目光移向后座,纷纷露出怀疑的眼神。只见后座坐着一位穿着有污渍长袍的老者,长髯飘飘似乡下教书匠。伤兵们觉得警卫员在说谎,一再请几人下车。幸好当地公安局离得不远,很快赶到调节。
警察查看了双方证件,确认了车内坐着的确实是大将张云逸。一群伤兵听罢,吓得面面相觑、诚惶诚恐。但张云逸并没有去追究他们的错误,而是和蔼地问:“你们为什么要拦车?去执行什么任务吗?”
有伤兵回答:“并非是执行任务,而是去某地集中领取国家发放的粮票。结果半路上车坏了,眼看要迟到,便想着临时征用一辆车。”张云逸听罢摇头:“你们都是为国家受伤的,让你们去领粮票算怎么回事!”
说罢,张云逸拿出纸笔,当即写了个条子,让伤兵拿着条子找相关领导,让领导把粮票亲自送到伤兵们家中。伤兵们见状,纷纷感激涕零。张云逸办完事回来了,又约谈了相关领导,从此伤兵的抚恤粮票再也不用亲自到场领取,而是由部队送到家。
张云逸大将海南故居
张云逸行事,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尤其是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也可以说,张云逸从来不把自己当大将,而是普通百姓。
首先从张云逸的住宅就能看出,张云逸住的地方是一个破旧的二层小楼,除了几件寻常百姓都有的家具,再无其它。有一次某官员来拜访张云逸,心疼道:“您好歹是开国大将,怎么住这么破的房子,让人看到影响不好。”张云逸立马道:“大将就一定得住好房子?老百姓能住的我也能住,谁爱看不看!”官员羞愧而退。
有一次,张云逸在家看书,突然有人敲他家的大门,警卫员听到后,把门打开一个缝,只探出一个头询问找谁,得知是找别人立马就把门关上了。张云逸看到这一幕,和蔼又严肃地教育警卫员:“你这样不好,不尊重人,不管是谁,有事就该请人家进来说,好好接待嘛!怕什么。”警卫员羞愧道歉。
张云逸担任广西省委书记时,经常穿着布衣下基层,深入老百姓间,与他们座谈时政,也喜欢去到农村,与农民讨论种植。
有一次张云逸看见有樵夫在砍柴,便下车与之交谈。这把警卫员紧张坏了,因为当时广西有匪患,没准这樵夫就是。但张云逸毫不在意,与之谈笑良久。张云逸在广西励精图治,还为其争取来了出海口,如今70年过去广西人民依旧感念其恩德。
④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日坛医院病逝,享年82岁。
毛主席与诸多开国元勋都送上了最为诚挚的哀悼。张云逸大将在当初加入共产党时曾坦言:“是为了人民而加入”,他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并非空话。前半生征战沙场,解救劳苦大众,后半生为百姓着想,尽心尽力。正如他的追悼词所说“将星陨落,精神犹在,风范永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张云逸大将丰碑永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