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被地理因素制约的鲁国发展有多悲催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1-11-18 22:48:24

今天山东省的简称是“鲁”,这是源于对一个盛极一时的姬周诸侯国的记忆,它就是西周初年得封的“鲁国”。鲁国是大圣人周公旦的封地,他在辅佐成王渡过西周早期的动荡之后,创制了严谨周密的礼乐体系,并将之与周人的宗法制度紧密结合了起来,运用到了他大肆推行的分封亲藩国策之中。

由于向富庶的东方“东夷之地”拓展是继承商末以来的既有路线,所以在更早的时候就把武王的尚父姜尚分封到了海岱之间,此时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势头,所以周公旦也让自己的嫡子伯禽前往那附近,继续深入开发,同时也可以监控身旁的姜姓齐国。齐国进取的方向一直是海滨,不断吞并着那里的东夷城邦,在其立国之初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在西周初年还说不上是当时的一等诸侯。

而鲁国作为最亲信的宗室亲藩,其得到的支持远超当初的齐国:天子将大量的高手工匠、有一技之长的商人遗民,以及数以万计的精锐军队,携带着珍贵的青铜重器,浩浩荡荡来到封地,开始了高歌猛进的开拓之举。西周时鲁国国力强盛,将附近的东夷邦国吞并后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可以常年保持所谓“三军”的建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西周时的一军在一万二千到一万五千人之间,三军的规模足有数万,可见鲁国是此时诸夏各国中军力最强的几大诸侯之一。

直到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鲁国一直维持着千乘之国的门面,可它为何从春秋后期开始就逐渐衰落到内有权臣肆虐、外有列强侵逼,自身难保的地步呢?其实这和它在地理上的尴尬位置有很大观测。前文已经提到,鲁国近邻齐国是背山面海,积极向海滨拓展,到春秋中期齐国已经将滨海各地的大多数东夷城邦吞并,并依靠渔盐之利迅速富强起来,不仅实现了对鲁国国力的反超,而且一跃为可与晋国比拟的超级列强。

而鲁国所处的地盘集中于鲁中山地,虽然利于防守,要积极对外进取却很不方便,所以在整合了当地土著部族之后发展就陷入了停滞。随着南方楚国势力的发展,使得老牌强国宋国都不得不依附于它,楚宋势力逐渐与鲁国接壤,进一步压制了鲁国的生存空间。春秋战国之际的鲁国在齐、楚两大强权的挤压下,其日益衰落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0 阅读:69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