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她写好了遗书......

从寒说健康 2023-10-30 08:06:01

31岁那年,王洁写好了遗书。

她向家人交代自己的后事,思考着是把骨灰撒向大海,还是埋葬在公墓。王洁觉得自己的大脑好像割裂成两半,一边平静梳理着自己的身后事,一边仍感到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癌症这样的事,怎么就摊到了自己身上?

癌症就像一阵强风,迫使王洁的人生之书翻开陌生的一页,但随着抗癌之旅的展开,她渐渐意识到,这一页的故事如何、具有怎样的色彩,其实是由自己来书写的。

过去一年,在如铁幕般难以撼动的命运面前,王洁选择和亲友一起,用尽全力,为这一页人生涂上了一抹亮色。

01、噩耗来临

“你要命还是要钱?”2022年春节假期刚过,医生看完体检报告后的一句话,如惊雷般在王洁耳边炸开。她本想拒绝医生的住院建议,赶回单位上班,不料医生的回复竟如此声色俱厉。

王洁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她赶紧驱车到省会城市进行穿刺化验,拿到结果后,“浸润性乳腺癌”的字样让她如遭五雷轰顶。

王洁并没有相关的家族病史,就连她89岁的姥爷,身体都还很硬朗。单位每年安排的体检,她都没查出过什么大毛病,就在半年前,她还做过一次钼钯检查,考虑是积乳囊肿,但她做梦也想不到,癌症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当医生宣布她体内有足足6公分大的恶性肿瘤时,王洁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弄错了吧?我不至于这么倒霉……”就像目睹远处方向不明的巨浪,她忍不住去想,万一浪并不是朝自己这个方向来的呢?

但拜访了几位医生后,得到的回复彻底粉碎了王洁的希望:“肿瘤太大了,很难保住乳房,需要切除。”

从这一刻起,王洁知道,自己的人生已彻底改变。

2022年3月1日,济南的春天就快来了。这一天,她开始了为期六次的化疗,身体反应比想象中严重。

过敏、呕吐成了家常便饭,只有吃饭的时间,王洁能打起精神勉强下咽,其余时候,她都昏沉睡去。

一直以来,她都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发量王者”,理发师说她一个毛囊里有三根头发,但开始化疗用药后,她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发,就连睫毛、眉毛、汗毛也开始疯狂掉落,用药的第三个周期,王洁的头发已所剩无几,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感到信心与毛发一起凋落。

化疗后日常梳头就会掉大把头发,洗发时掉发更多

那时,同病房的一位病友恰好是理发师,王洁摸了摸自己稀疏的头顶,一狠心,就请她用小推子把自己的头发全部推掉了。现在回忆起来,王洁觉得当时自己应该是突然想通了。

勇气,常常就是来自一瞬间的顿悟。

从剃光秀发那天开始,王洁就不断练习着和自己所熟悉的那个身体告别:良好的食欲、安稳的睡眠,以及最终在2022年6月30日被切下的、陪伴她30多年的右乳皮下腺体。为了活下去,她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不能放下的了。

随着治疗的推进,王洁感到事态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不出意外的话,右乳手术、放疗结束后,她就可以植入假体,然后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她告诉上司,自己术后再服药修养一两个月,就可以回单位上班,工作群也开始热闹起来,同事们纷纷表示:快回来上班吧,就等你了。

2023年1月,新的一年,万象更新,王洁也满怀期待地等着假体重建手术,她迫不及待想要重返正常生活。

然而,造化的无常往往没有预告,术前检查的一项结果,让王洁万念俱灰。

02、至暗时刻

PET-CT结果显示,王洁的肝上、左乳、骶骨和坐骨同时出现了癌细胞转移的迹象。

在拿到复查报告的一刻,过去一年来赖以维系的信念被击碎了。经过痛苦的化疗、放疗,忍受了皮肤的溃烂与身体的衰弱,等来的不是一线光明,而是更为漫长的黑夜——这让王洁一时间无法接受,几近崩溃。

在无数个痛哭的深夜里,她会偷偷上网查询,很多资料显示,像她这样的癌症晚期,转移后五年的生存率非常低。

就像在暗夜中行走的人朝着不远处的光亮前进,这一次,那簇微弱的火光在王洁眼前活生生被掐灭了。

那段时间,王洁想了很多,关于病痛、死亡,还有自己的家人。看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她心中会泛起一阵酸涩,孩子还这么小,如果真的有一天失去母亲,要怎么办?

苦涩的滋味尝到尽头,她渐渐品出一丝不甘心来——自己还这么年轻,家人这么爱自己,凭什么她要就此妥协?

她慢慢想起了很多事,那些在痛苦与绝望之外的、让她治疗的日子不至于暗淡无光的事。

从没在王洁眼前哭过的二姨,哭得稀里哗啦,她一直把王洁当亲生孩子疼爱,也不断鼓励她,千万不要放弃,要积极治疗:“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是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做不到。”

在她就医住院期间,医护给予了她最大程度的人性关怀。由于癌症患者的饮食有讲究,医院甚至允许家属在病房做一些简单的烹饪。王洁的丈夫带了一口小功率锅到病房,平时做一些简单的炒菜给她吃,算是改善伙食。

为了给患者枯燥的住院生活一点调剂,医院有时候会在病房里举行套圈游戏,医护故意将投掷距离设置得很近,“其实,她们只是想让患者不费力地套中更多‘奖品’而已。”

还有尽管她已毕业多年,依然给她送来现金的大学老师,偷偷给她转账的闺蜜,以及二话不多说就帮忙筹钱的病友,在王洁表示不好意思后,病友安慰道:“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有多难,所以才会帮你。”

以及王洁最放心不下的年幼的女儿。年仅5岁的她,却似乎也明白妈妈患的不是普通的病。每次王洁准备去医院,女儿都会哭闹得特别厉害,生怕妈妈再也不回来了。有一次,母女俩坐在沙发上,女儿突然对她说,不想妈妈离开。

巨大的悲伤退潮后,无数回忆碎片涌进脑海,王洁脑海中升起一个念头:

“我不能就这么放弃。”

她开始更加紧锣密鼓地搜集资料,寻找可行的治疗方案,在家人陪同下远赴北京,找到国内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问诊。

一个全新的名词进入了她的视野——ADC(抗体偶联药物)。北京的多位医生一致表示这种药物可能对她的病情有效。

王洁没有犹豫,接受了这一治疗方案。第一次用药,她肝脏处的肿瘤大小就从32*19mm缩小为15*11mm,而第四次用药时,肿瘤已经缩小到4*6mm,几乎到了肉眼难以看见的尺寸,这样的效果超出她的预料。

阔别已久的希望之光,终于再次照进王洁的生活。

03、希望不灭

不到两年时间,王洁的人生经历了最为凶险的起伏,她被噩耗砸中过,被伤痛打击过,但同时,她也被无微不至地照顾过,在如火的淬炼中成长过。

原本擅长“爆炒炖烧”的父亲摇身一变成了“凉菜达人”。治疗的副作用让王洁的胃口大不如前,到了夏天只想吃口凉菜,于是父亲变着花样地做凉拌莴苣、豆芽、黄花菜,尽量让她能多吃几口,补充营养。

母亲则化身成了机敏的“守夜人”。哪怕是在万籁俱寂的后半夜,只要王洁一咳嗽,母亲就会起来给她倒一杯水。

女儿虽年幼,却宛若懂事的“小大人”,好像知道妈妈胸口疼,不再一有委屈就往妈妈怀里钻。

家人的爱与陪伴,让王洁重新燃起执戟再战的勇气,她意识到,自己可以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虽然有困难,但绝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

闲暇时,她喜欢抄写《心经》《愣严经》,笔锋所至,心神俱静,一切嗔怒、怨憎与焦虑,都逐步归于安宁。她逐渐明白,与其被肉体的痛苦牵着鼻子走,让疼痛带来无尽的焦虑,不如让思维跳脱身体的束缚,去关注那些更光明的、更美好的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过好每一天。

王洁临摹抄写的《楞严咒》《僧伽吒经》

王洁目前用的创新药有公益赠药项目,这对一个收入普通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松了一口气。而当地政府上线的惠民保,更是直接帮她报销了60%的药费,大大减轻了她们一家的负担。

王洁说,这段时间治疗之余,她也会和病友交流。身边有的病友用药后,肿瘤缩小至影像不可见,而自己实际的治疗效果也显而易见。

渐渐地,她也接受了“与癌共存”,只要能够正常生活,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特别是女儿,她也就知足了。

“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好好过好每一天,珍惜当下的生活呢?”

04、后记

笔者问王洁,未来难测,会害怕好不容易看到希望,又再度失望吗?她诚恳地回答,现在的她,已经不再害怕了。

她不再害怕那些可能埋伏在暗中的、无法预测的坏消息了,如果有一天出现了耐药性问题,那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她会积极寻找更多治疗方案。她不再去计较命运的无常,只会愈加珍惜身边的人,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无悔。

人生不会被死亡定义,而是被爱定义。

10月28日,王洁赶往上海参加了一场名为“健康有她”的乳腺癌患者家庭关爱公益活动。借此机会,她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了更多病友:“希望大家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坚持积极治疗拥抱希望,不放弃总有奇迹出现的一天。”

视频加载中...

这场活动通过义走的形式,倡导乳腺癌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乐观的心态辅助康复,呼吁社会给予乳腺癌患者和家庭更多关爱和支持。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公益机构和学术机构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专家医生、医务工作者、爱心企业加入了关爱乳腺癌患者家庭的行列,与全国千名乳腺癌患者和家属一道,为健康生命喝彩。

如同王洁的治疗之旅一样,抗癌不仅是一个人的鏖战,也是一个家庭的奋力一搏,更依赖社会系统的支持。新药的推陈出新,患者家庭的坚持不懈,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努力,让癌症带来的阴霾渐渐消散,生的信念犹如希望的火把,将抗癌之旅的前途照亮。

(本文根据真实患者故事改编,文中王洁为化名)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本文来源于:南风窗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丸时

0 阅读:0

从寒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