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丨仅次于霍光的权臣,功高却不震主,懂生存智慧多么重要

雁芙说历史 2023-05-04 15:39:02

今天聊聊霍光和汉宣帝时代的另一个权臣张安世,这是一个懂生存智慧的人。

他分明是权臣霍光的搭档,也是霍光的心腹,然而汉宣帝和霍光争权,扳倒霍光家族时,却对他十分器重。

汉宣帝亲政后,他虽然权势很大,却不被猜忌,甚至他的家族自此以后,八代封侯,成为汉朝第一大望族。

在张安世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智慧。

张安世是怎么发迹的?

事实上,张安世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汉武帝时代著名的酷吏张汤的次子。

当初张受到汉武帝赏识,因此被重用,也算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但人红是非多,加上张汤作为酷吏,容易得罪人,遭人嫉恨。

果然,没过几年,张汤就被人诬陷致死,汉武帝为此感到内疚,想着弥补一下张汤,于是将他的次子张安世从基层郎官提拔到主管文书、奏章的尚书台工作。

张安世是一个特别刻苦的人,在尚书台供职期间,不仅工作勤快,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俨然是一代劳模。

最重要的是,他特别喜欢读书,爱钻研,没想到这个爱好为他带来了一次领导赏识和提拔的机会。

有一次,汉武帝出行时,突然想看一本书,可怎么找都找不到那本书。

关键时刻,张安世对汉武帝说:陛下,这本书臣读过,不知陛下想看里面的哪一段,臣可以试着将书里的内容说给您听。

汉武帝听完,就大概把他想看又记不大清楚的那部分大致描述了一下。

紧接着,张汤就开启了背书模式,把汉武帝想知道的那部分完整地背了出来,事后,汉武帝找到了那本书,拿来和张汤背诵的一对比,竟然一字不差。

汉武帝顿时龙心大悦道:你小子真是个人才啊!

于是将其提拔为尚书令,不久后又升职为光禄大夫,在汉武帝身边工作。

此时霍光也正好是汉武帝的近臣,两人开始有了较频繁的接触,张安世为人忠厚,性格谨慎,工作起来十分细致,从不出错。

这点倒是和霍光的性格很相似,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待了二十多年,也是事事谨慎,心细如发。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俩人有了共同点,关系也自然处得很好。

汉武帝死后,霍光扳倒了其他几个辅政大臣以及政敌之后,大权独揽,但他一个人要处理整个汉帝国的全部事务,显然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霍光需要一个帮手,也可以说是霍光的副手,这个位置十分关键,不仅要能力强,而且必须跟霍光是一条心。

此时,放眼满朝文武大臣,也只有张安世符合条件了。

论能力,张安世的才华还是很不错的,这一点在汉武帝时代就已经得到验证了,论忠心,霍光跟张安世的关系很好,他肯定能和自己一条心。

于是,霍光将张安世提拔为右将军、光禄勋,作为自己副手,两人成为搭档,共同辅政,张安世也成为了汉帝国权势仅次于霍光的权臣人物。

事实上,霍光果然没看错人,张安世在此后的13年里,兢兢业业,跟霍光合作,治国理政,让这庞大帝国在常年战争后逐渐恢复了元气。

汉昭帝还特意下旨表彰他的功绩,将其封为富平侯。

不过,从当时的权力格局来看,这很可能是霍光的意思,毕竟跟了自己十几年,不给人封个侯,也不好意思。

然而,不久之后,汉昭帝病逝,汉帝国的权力中心很快发生了剧变,而张安世也将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张安世的抉择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霍光拥立刘贺,27天后又废了刘贺,改立刘病已,这些重大决策,张安世选择了无条件支持霍光。

到目前为止,至少我们能知道一点,张安世懂得低调做人,而且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

作为仅次于霍光的二号人物,坐上这个位置,如果他有野心,有足够的城府心计,完全可以跟霍光争雄,但他没有那样做。

毕竟上官桀、桑弘羊这些厉害人物都被霍光搞垮了,教训历历在目。

所以他选择了低调,从不违逆霍光的意志,霍光做的重大决策,他都支持,让霍光对他放心,很多事情也愿意放权给他做。

直到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后,皇帝和霍光开始争权,暗中较劲,张安世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但一向低调的张安世,并不想掺和到这里面去,他根本不想卷入任何权力斗争当中去。

所以他选择了当鸵鸟,把头埋进土里,能躲就躲,反正不能参与,以至于在刘病已和霍光较劲的六年里,张安世完全没有任何行动。

谁知,夺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身在权力场,哪儿能不沾水。

刘病已登基的第六年,霍光病死,刘病已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机会,开始对霍家的人下刀子了。

而张安世作为霍光时代仅次于霍光的二号人物,霍光一死,无论是威望还是权势,他都是实力派,也成了刘病已争取的对象。

当时,刘病已的心腹魏相也认为张安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物,建议将原来霍光担任的大将军这个位置给张安世。

刘病已当即就同意了!

要知道,张安世可是跟了霍光十几年,是嫡系中的心腹,刘病已凭什么这么信任张安世,笃定他没有二心呢?

原因其实就两点:

其一,刘病已和张安世家族往来密切。

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曾经是太子刘据(刘病已的祖父)的旧部,刘病已孤身一人在掖庭生活时,张贺对他情同父子,不仅自己掏钱供他读书,还为他置办婚事,恩情很深。

刘病已上学的时候,又和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是同学,两人之间关系非常好,虽然张彭祖被张安世过继给了哥哥张贺,但也是一家人。

其二,张安世的性格让人很放心。

张安世这个人性格谨慎,最重要的是为人忠厚,汉武帝时代,他让挑剔的汉武帝放心,霍光时代,他又以实际行动让霍光对他放心。

这种忠厚之人,让人看上去就是人畜无害的那种感觉,而且张安世也确实从未有过危害他人的行为,不然的话,霍光早就把他一脚踢了。

咱们再回到正题,张安世收到刘病已要任命他为大将军的消息后,顿时如遭雷击,心情五味杂陈。

他不想卷入这场纷争,可偏偏就是躲不掉。

其实,张安世的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他跟了霍光十几年,也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还把孙女嫁到了霍家,他对霍家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所以他根本不想去帮着皇帝对付霍家,但他也不愿意跟皇帝对抗,毕竟还想多活几年。

全天下都知道,张安世是霍光的死党,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他老张和霍家是一条船上的人。

可皇帝偏偏无视霍家子弟,非要把大将军的位置给自己,霍家的人知道了会怎么想?这不明摆着故意在他老张和霍家之间制造隔阂,让人以为他站到皇帝一边跟霍家作对吗?

张安世越想越觉得后怕,趁着朝廷还没正式宣布任命,立马就赶到皇宫,面见皇帝。

只听张安世说道:老臣自知才识浅陋,不足以接替大将军之位,恳请陛下哀怜,让我能保全这条老命。

谁知,刘病已听完反而笑道:你太谦虚了,如果连你都不能担任,那还有谁能胜任?

此刻张安世内心的声音只有一个:皇帝大人,你不要搞我啊........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可刘病已直接打断说道:好了,不要再说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张安世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大将军之位。

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汉书》

一年后,刘病已对当时的权力进行了重新洗牌,架空了霍光的儿子霍禹,同时让张安世担任大司马和卫将军,掌管兵权。

不久之后,由于霍家的人密谋造反,被全族诛灭,而张安世则成了汉帝国的军方一号人物。

然而,随着霍光家族的覆灭,张安世却愈发恐惧不安。

此时的文武大臣,纷纷见风使舵,高调与霍光家撇清关系。

被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京兆伊赵广汉,正忙着选边站队,第一个带着人闯进霍府抄家,金日磾的儿子金赏娶了霍光的女儿,为了撇清关系,将妻子休掉,可谓是世态炎凉。

而张安世则不一样,他不愿做那种落井下石的不义之人。

可他的孙女也嫁给了霍家的亲族,霍家一倒台,他就变得十分焦躁不安。

一方面是疼爱自己孙女,担心她受到株连,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没有及时断绝与霍家的亲戚关系,要是因此被问罪的话,整个张家也完了。

他想救自己的孙女,也想救张家,可他在关键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跟霍家撇清关系,皇帝又会怎么想?

所以他也不敢去找皇帝求情,于是在惊恐和不安的心理状态下,气色也变得十分不好,每天都是忧心忡忡。

张安世挂在脸上的反常表现,谁都看得出来他有心事,这些自然也瞒不过刘病已。

细心的刘病已发现这种反常行为后,问了左右近臣,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于是特意下旨赦免了张安世的孙女,让他安心。

其女孙敬为霍氏外属妇,当相坐,安世瘦惧,形于颜色,上怪而怜之,以问左右,乃赦敬,以尉其意。——《汉书》

这也说明,张安世的性格确实就是一个忠厚之人,因为一个心机城府极深,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把心事挂在脸上的。

而自此以后,汉宣帝不仅对张安世恩宠有加,而且还把兵权交给了他。

张安世的权势一度抵达巅峰,比起当年的霍光,丝毫不差。

生存智慧:低调使人长寿

自从霍光家族倒台以后,刘病已对张安世越来越好,以他的权势,几乎已经跟昔日的霍光差不多了。

然而,此时的张安世已经悟透了权力的真谛、看透了官场的真相。

在刘病已亲政以后的日子里,为了能活得久一点,张安世开始了他的表演!

最开始,作为皇帝跟前的红人,汉帝国数一数二的权臣,张安世自然是要参与帝国重大事务决策的。

但每次他和皇帝商议国家大事,共同敲定好实施方案后,他就立马请病假回家休息,等这个政策开始颁布实施的时候,他就假装不知道。

然后派人去丞相府打听,询问皇帝陛下有什么新的指示。

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汉书》

时间一久,就会在外界造成这样一种印象:

你张安世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却连这么多重大的决策都不知道,还跑来问,可见你这大将军并不受宠啊。

张安世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他深知人红是非多的道理,更清楚身居高位,容易遭人嫉妒,更容易被皇帝猜忌。

所以,他这样做,一方面把很多重大决策的功劳都归功于皇帝的决策,让皇帝对他放心。

另一方面就是希望百官们都认为他并不受宠,根本不是什么皇帝跟前的红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有是非。

张安世的低调还远不止于此。

他执掌大权期间,曾经举荐过一些贤才,被汉宣帝重用,而这些被举荐的人当中,就有一个特意买了礼品,登门拜谢,谁知张安世竟然把人给撵走了。

只听张安世说道:

“我举荐你,是我作为大将军为朝廷提拔良才的职责所在,而且我也是因为看你确实有才华,才举荐的,要谢应该感谢朝廷,你怎么可以私下来谢我?

拿着你的礼物,赶紧走,以后不要再来我家了!”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井复为通。——《汉书》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基层郎官,能力很强,也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一直没能升职加薪,于是买了礼品,登门拜访,希望张安世能提拔一下。

可张安世却说:你做出的成绩,朝廷是知道的,该提拔你的时候自然会提拔你,但作为人臣,你怎么能公然带着礼物来求官呢?

于是将这人撵走,但不久之后,张安世还是悄悄向朝廷举荐了这个人,没让他知道是自己举荐的。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汉书》

这是刻意的低调,他要极力地压制自己的声望,如果他举荐那么多贤才,还都被重用,然后还很高调地让大家都知道,那是很危险的。

因为这很容易让皇帝和百官误解,认为他在提拔心腹,培植自己的势力,容易被不怀好心的人攻击,也容易被皇帝猜忌。

对此,《汉书》中有一句形容张安世这种行为的话,十分恰当:

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汉书》

意思是说,张安世隐藏名声,远离权势,这就是张安世做出这一切举动的背后动机和目的。

后来,刘病已想给张安世过继给张贺的儿子张彭祖封侯,当时张贺已经过世,刘病已感念于张贺对他的恩情,还准备追封张贺为恩德侯,并安排200户守陵人。

按理说,张彭祖跟刘病已自小就是同学兼好友,何况还是恩人张贺之子,封侯也在情理之中,张贺对刘病已恩情深重,给他封侯并配备200户人守陵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可张安世知道后,当场就提出了反对!

因为刘病已给他们老张家这么大的恩宠,实在是太招摇了。

这么一来,再加上张安世本身的权势,他势必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当红之人,这是张安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于是,张安世立马就上书请求皇帝不要给张彭祖封侯,对于给张贺安排的200户守陵人,也请求削减为30户。

但刘病已是个有情义的人,张贺在他最孤苦的时候,对他情同父子,恩情实在太大,所以还是坚持要封侯。

可张安世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刘病已无奈之下,干脆就说道:我做这些,是为了报答张贺的恩情,跟你张安世有什么关系?

不过,在张安世的请求下,刘病已最终还是同意了将张贺的守陵人削减为30户,其他不变。

故安世深辞贺封,又求损守冢户数,稍减至三十户。上曰:“吾自为掖廷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乃止,不敢复言。遂下诏曰:“其为故掖廷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汉书》

除此之外,由于张安世掌管兵权,他的儿子张延寿也在朝廷做了高官,辉煌一时,但张安世却主动上书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到地方任职。

当初,霍光掌权时,就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儿子、亲族安插到朝廷各个部门,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霍光的教训历历在目,张安世生怕别人也说他将自己的亲族安插在朝廷,形成自己的势力,所以主动调走了儿子,让皇帝和百官放心。

事实上,张安世越是低调,刘病已对他就越是敬重,恩宠更是丝毫不减。

到了张安世年老体弱之时,更是做出惊人的举动!

他年纪很大了,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处理工作上的琐事了,所以他向皇帝上书,提了两点请求:

一是准许自己辞官回家养老,二是请求皇帝削了他富平侯的爵位。

按理说,此时刘病已早已亲政多年,皇权稳固,张安世年纪大了,权力早晚是要移交给下一任的,急流勇退,辞官养老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爵位不同,西汉对于封侯极为严格,所谓封侯拜相,就是当时人们的最高追求,而且爵位是可以代代继承的,只享受待遇,没有实权。

可张安世已经低调到连侯爵也不想要了。

作为一个懂得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皇帝,刘病已自然是不愿意让张安世走的。

所以,皇帝大人很快有了答复:不准!

理由也是张安世无法拒绝的:

爱卿辅政二十余年,功劳甚大,经验既老道又丰富,朕还要经常向你请教。再说了,你把富平侯和卫将军印信退还给朕,这不是让世人认为朕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吗?

无奈之下,张安世只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但此时的他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张安世死后,刘病已为他举办了高规格的葬礼,并赐谥号:敬侯。

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汉书》

而张安世对于儿孙教导有方,家教严格,自张安世以后,他的子孙每一代都在汉朝做了高官,而且都继承了他富平侯的爵位,即便是王莽篡汉时,都没有变动过。

一直传到张安世的第八世孙张吉时,由于张吉无后,所以才断了传承。

张家也因此在整个汉朝中后期,保持了200多年的兴盛,成为汉帝国400年里第一大名门望族。

烟郭说

对于张安世这个人,我一直在想,他的这些言行,用官场“老油条”来形容会不会合适一些呢?

但后来转念一想,我觉得,用“生存智慧”来表述,会更加贴切,他身处于帝国权力中心,朝廷里勾心斗角最严重的官场。

他所做的一切行为背后,都是为了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来,最终他成功了,这是一种生存智慧。

经常看到网友们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历史上有没有功高却不震主的人?

其实张安世就是典型的一个!

他在霍光时代,就已经成为汉帝国仅次于霍光的权势人物,跟霍光搭档一起辅政十几年,废立过皇帝,治理过天下。

可以说,他的威望和权势也仅次于霍光,而霍光死后,他在朝廷中的威望更是无可匹敌,这是辅政十几年积累出来的实力,没有哪个大臣能取代。

更何况,张安世在刘病已亲政后,还掌握了兵权,连整个京城的军队和皇宫里的禁军都是他在统领。

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属于权臣之列,可汉宣帝却从不怀疑他,反而对张安世更加恩宠。

这背后,固然有汉宣帝因为张贺的恩情,对张安世有亲近之情,但张安世自己洁身自好,懂得低调做人的生存智慧也是很重要的。

不然的话,他可能在霍光时代就被干掉了。

事实上,张安世能领悟到权力的真谛,看透官场的本质,跟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当年,他的父亲张汤,在汉武帝身边受到重用,红极一时,却在当红之时,遭人嫉恨,被诬陷整死。

他的哥哥张贺由于是太子刘据的门客,被迫卷入巫蛊之祸这场权力的旋涡中,差点被砍头,幸亏自己拼命求情,才得以免死,但还是被处以宫刑。

这些家庭变故,都是因为权力争夺,因为朝廷的官场斗争而引发的。

张汤的死,让他明白了人红是非多的道理,当一个人抵达权势巅峰,当红之时,既容易被下面的人嫉恨,也容易被上面的人猜忌,弄不好就是抄家灭族。

所以他始终保持低调,刻意不让自己红起来,甘愿充当绿叶,坚决不让自己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

在霍光时代是如此,到汉宣帝时代亦是如此。

而张贺的被卷入巫蛊之祸一事,再到霍光搞垮其他辅政大臣,实现大权独揽,让他明白,权力场上只有你死我活,一旦卷入进去,几乎不能独善其身。

所以在霍光时代,他绝不违逆霍光的意思,汉宣帝时代,他刻意淡化自己的权势,主动把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功劳归到皇帝身上,让皇帝放心。

接着还把儿子调离京城,后来又主动请求削去爵位,都是希望给人留下一个不贪念权力的形象。

他希望拥有权势,但又对权势抱有敬畏之心,有权势,但绝不滥用,因此得以保全。

《汉书》中说:“安世履道,满而不溢”。

意思是说,张安世有权势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战,进退有度。

这就是张安世的生存之道,在权力争夺的最中心生存下来的智慧,也是让张家保持200多年兴盛的法门。

参考文献:《汉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搜素,侵删。

0 阅读:31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