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九十四)~乡村生活(四)

晓峰爱思考 2024-06-13 13:50:15

(接上文)

山林的冬天

1970年末的那个冬天,当地林业部门要完成一次数量很大的采伐任务。旺起林场的技术人员,在山上忙了一个秋天,每个人提着装油漆的桶,带着刷子,把要采伐的树,刷上一道红色油漆,到冬天,人们可以依照这一标志去伐木。

我们集体户所在的生产队分到了一百多公顷需采伐的林地。 那时山上的树木很茂盛,水桶般粗的树比比皆是。生态环境很好,山间溪水清澈洁净,直接饮用后甜润可口,比现在的矿泉水强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月初,生产队召开了一次社员大会,对这次采伐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分工。因集体户青年是第一次参加采伐工作,没经验,所以安排我们清理枝丫和圆木“归楞”(将圆木集中整齐堆放)。 伐木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特别是高大的树木倒下时比较危险,容易伤到人,社员们不让我们靠得太近。生产队的铁匠炉给我们每个同学都打造了一把斧子,队里的木匠又给每一把斧子安上了长长的斧把,让我们用来清除树上的枝丫。

第二天,我们就跟着社员上山了。我们每个人都穿上了厚实的森工棉鞋,扎上绑腿,穿上大棉袄,带上棉帽子、棉手套,扛着斧子,趟着厚厚的积雪,顶着刺骨的寒风,走进深山。有经验的社员在伐木之前,先看看树木的长势、重心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决定先开哪个方向锯口,后开哪个方向的锯口,让树木按人们要求的方向倒下。既不能伤到人,又不能“打柈子”(因锯口开不透或顺序不对,使树木倒下时,从中间劈开)。打柈子的树不但危险,而且容易造成损失,只能作为烧柴用。

头几天我们按照队长的安排,把每一棵伐倒的树,砍去枝丫,然后抬到山脚下,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整齐堆放,以便牛爬犁装运。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便围在火堆的周围,把细树枝插在干粮上,支在火堆旁边把干粮烤透烤热,然后再扒些炭火,把装菜的饭盒放在炭火上烧开,再撕上两段树枝做成筷子,围着火堆吃饭。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累了,就躺在雪地上休息;渴了,就顺手抓一把雪放在嘴里解解渴, 还经常面对着群山高声唱:“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 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天之后,还是那个姚克,首先学会了怎样伐树、开锯口,怎样让树木按照自己的要求“顺山倒”或“下山倒”。陆续的,同学们也都学会了伐树。 在这近两个月的深山伐木过程中,集体户的十几名同学,成了这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和社员们一起完成了几千立方米木材的采伐、清理、堆放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我们每个人都磨破了好几副手套,筋骨更加强壮了。那时候,每天晚饭,我都能吃掉3大碗苞米加菜豆煮的饭。这一顿饭,如今够我吃两天的。

当一年队长

1973年年底,生产队干部换届选举,我以全票当选为生产队的政治队长,也就是“一把手”,一个不知道是多少“品”的芝麻小官。权利所辖范围:社员家庭64户,人口398人;需纳税土地面积:60.2公顷(其中水田20公顷),还有岭前、岭后、沟沟叉叉里近30公顷的水淹地和山坡地,不在需纳税的耕种面积之内。特别是岭后这十几公顷水淹地,全是黑油油的良田沃土,用农民的话说:“种湖边的地,不用上粪。”但是,这些水淹地并不是每年都有收成。如果雨量适中,松花湖蓄水水位未到警戒水位线,这十几公顷良田保证是大丰收,用社员的话说属于“偏得”。如遇老天爷大量降水,松花湖蓄水接近或达到警戒水位线,人们只能望湖兴叹,每天要派出许多劳动力,划着船、趟着水,割青苞米、青黄豆,一船一船地运到岸边,再用牛车运回岭前,人能吃的人吃,人不能吃的喂牛、喂马。

1970年我刚下乡时,生产队348口人,1974年达到398口人,4年时间增加了50口人。面对着人口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压力,队委会几番研究,不能总抱着侥幸心理去种湖边的水淹地,决定把东沟的大甸子(沼泽地)改造成可耕地。这是我上任后,参与决策的第一件大事。其实,此事蓄谋已久,只是未实施而已。大甸子的面积约 有3公顷左右,长满了塔头甸子草,塔头之间积满了铁锈色的水。千年万代的腐草烂叶,形成了几米到十几米厚的“漂伐”(腐殖土),甸子的四周长满了灌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3年末到1974年初的那个冬季,我们在大甸子开出了几条沟渠,把刨出来的腐殖土送到比较贫瘠的旱地里做了肥料。到了春天,利用这几条沟渠把沼泽地中的积水排除,然后从公社请来机耕队,用圆盘耙把大甸子里的塔头墩子耙碎、耙平,又安排劳动力清除了大甸子周围所有的灌木,最后经过丈量、放线,把大甸子开挖成几百条一米宽的深沟大垄,种上了黄豆。

全体社员对我们队委会这一决定空前地一致赞成。挖深沟大垄时,近百名参战社员,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经过全队男女老少7天的大会战,三万多平方米的沼泽地永远地消失了。

1974年9月,经过生产队、大队、公社层层推荐、选拔,我得到了回城上学的机会。到10月中旬,入学通知书发下来了,我被省交通学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录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年时间,集体户的同学都陆续回城了,有的去工厂,有的升学。每当我们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谈论得最多、最热烈的就是这段下乡的生活。没有人后悔,有的是那些无穷的回味,每一次回味都有新的感觉。这段经历永远也不会尘封,像一幅永远赏析不完的油画,像一曲百听不厌的名家名段,像一坛封存多年的美酒,不要掺任何添加剂,永远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0 阅读:15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