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间,各地又现过大年的盛况,北方的庙会,西北的社火,热热闹闹;南方的舞狮子、花会、灯会、踩高跷,游神赛会。更是红红火火。尤其是久违了的烟花爆竹,又在许多地方燃放了起来,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无数的欢乐气氛。我们去闽南旅游,也在多年之后,全家一起在海滩上燃放烟花,节日的欢乐顿时充溢心间。
这时的我,觉得传统的年味又逐渐回来了,感到格外欢畅快慰。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过年就是传统的延续,年味就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神州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但总的来说,新春贺岁就围绕着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祭祀祖先、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就是个年味。
但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感觉我们的新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之日?还是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围坐电视机前,企盼着春节晚会里心仪的节目,不料劈头盖脸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广告和一个连一个贺词?
是社会发展了?是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还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反正,多年来,人们过年的兴趣逐年减少了,过去的玩伴难得聚齐了,更觉得坐在一起举杯辞旧岁举杯迎新年很有些俗不可耐,还不如捧着手机打几轮枪战过瘾。
但又为什么无论春运的车票多难买,座位有多挤,高速路上有多堵,更不用说突如其来的冰雪浓雾……反正挣没挣到钱,成年人大都一定要回家过年。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在中华传统中,和家人团聚,才叫过年。
我一直忘不了,多年以前,春节前十天,那时的我还是名小学生,我都会跟着哥哥姐姐一起,把家中里里外外彻底收拾个底朝天,把蒙上灰尘的玻璃全都擦得透亮,把柜子椅子的边边角角上的积尘统统擦掉;我还会在腰上扎条围裙,投入地帮着母亲开油锅、炸肉丸子、炸藕圆子、炸“反馓”;帮着蒸馒头、包饺子。就连平素一贯板着个脸表情严峻的父亲,此时也咧开笑靥,忙里忙外,欢快笼罩着全家老小。
家里的活做完了,也到了年根。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我便急切地给父母磕头拜年,感恩他们给了我生命,感恩他们哺育了我,感恩他们使我得以健康成长。父母则笑眯眯地递给我一元两元压岁钱,预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快乐成长,这也是我最快活的时刻。然后,一家人都聚到门外空地,笑盈盈地看着我燃放鞭炮,燃放冲天炮,燃放小礼花,看着烟花飞向空中,化作一团团瑰丽耀眼的花朵。
就在春节浓浓的鞭炮硝烟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父母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老去。突然觉得,我们幸福快乐的年味,是父母给的。母亲却说,我自打小,就是这么过来的。那会儿,刚到年根,我就跟着你姥姥一块儿推碾子碾黄米蒸黄米糕,请人帮着杀猪时,里里外外忙跟着打杂;我们还背挑来干净的黄土铺垫院子,一块儿赶集买年货,一块儿贴雪白的窗纸,一块儿贴红红的窗花,一块儿贴门神贴对联,一块儿乐着忙乎着。
细细一想,就是如此,以前的年味,是父母传递给我们的,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该把年味继续传递下去。人不能只接受不传承,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传承和接受民族传统环链中的一环。我们这一环断了,传承也就会断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一近年根,就是最快乐的。但转眼间,我们就迈入了成年人的门槛,无形中就学会接过父辈传递下来的使命,从生活的享受者变成生活的创造者,给孩子给家人制造出快乐就成为我们的首要责任,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回家过年的理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记得小时候,经常被问:“你是谁家的孩子”?现在又该轮到我们问下一代了。
还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的早上,我都要跟着大人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向熟悉或不熟悉的叔叔阿姨们鞠躬问好,然后,高兴地接过他们给我的一捧糖果。可现在,该是我带着孩子去拜年了。
一代代的华夏子孙,就这样把传统的年味传承下去。年味,其实就是由传统习俗带来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吗?我们又该如何把它传承下去?
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童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一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除夕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
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要做的事吗?
不错,这一程序是有些繁杂,要想把这些全都做下来,还真得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种种习俗的完成,不全都是在欢欢乐乐之中完成的吗?劳累一个月,也欢乐了一个月,那又何累之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也一直在不断的优化之中。
现今,已经没有多少家庭会在腊月初八那天熬制腊八粥了,尤其是没有老人的家庭;馒头、豆腐、鸡鸭鱼肉和水果,全都能在超市里买到现成的,谁也不会为这些四处奔忙了。
打扫房间擦玻璃,请个小时工,完全用不着自己动手;所有的年货,只消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快递小哥就会在短时间里给你送来。就连年夜饭,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酒店订购,如此这般,确实可以减少大量的采购、烹调、洗涮时间,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游戏和歇息;甚至有的北方人家干脆举家到南方享受温暖的气候,而不少南方家庭则更乐意选择到东北赏冰戏雪、看雾凇,感受寒冷带来的快乐。
但是,如此这般就是过春节的上好形式吗?窗花懒得贴了,祖宗懒得拜了,亲朋家也懒得去了,热闹的节庆公众活动所剩无几了,以前过年热热闹闹的扭秧歌、唱大戏、舞长龙,都被打麻将、玩游戏和手机聊天所替代了,传统的习俗淡化了。城市不让放烟花爆竹了,到处一片冷冷清清;过去人们憋足了劲就等着春晚开幕的劲头早就没有了,人们之间的情分也似乎渐行渐远了,过去的好友玩伴也懒得小聚一会儿了,如此这般的春节,过它又有啥意思?无非就是休几天长假,无非就是连续几天睡个太阳晒屁股的懒觉,就是把网络游戏玩个昏天黑地。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敞开肚皮吃肉,才能美美地穿上一件朝思暮想的新衣新鞋,才能欢快尽兴地燃放烟花鞭炮。如今,我们几乎天天都在过年。或许,这就是导致“年味”传承不下去的原因。
其实,过年,绝非是一种例行的形式,而是我们民族血脉凝聚的展现,是延续民族文化的手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文化,除了文字记载,除了实物体现,更多的,是从习俗中延续,从礼仪中重现,从相聚中传承。我们只有把过年的隆重仪式传承下去,只有越过越有年味,我们的后代才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才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