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1938年10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实为革命党除一大奸。此贼不除,汉奸更多,伪组织与倭寇更无忌惮矣。总理一生在政治上之大敌,我党革命之障碍,以唐奸为最也。”
蒋介石日记里的大奸之人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出生在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三(1862年1月2日)。12岁时被清朝公费派至美国留学。1881年,因美国政府拒绝华人就读军校,清朝驻美公使陈兰彬故主张全撤留学生。李鸿章本打算让未读军校的学生于美就读其他学校,学成回国,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误会其意而下令全部撤退,公费留美学生全部撤退,唐绍仪也只好从哥伦比亚大学中途退学。回国后,唐绍仪以九品县丞补用职衔,进入天津税务衙门当翻译,自此踏上仕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唐绍仪在“南北议和”事件中担任清政府代表,与南方民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进行谈判议和,在议会中唐绍仪以“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做出让步。民国后,在袁世凯的政府里当过国务总理,在段祺瑞组阁时,担任过外交总长;在孙中山的南方军政府里做过财政部长。 可算是当时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
北伐胜利后,唐绍仪长期寓居上海,多任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唐绍仪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微妙,唐对蒋若即若离,而蒋也不信任唐,这主要因为唐绍仪不是国民党与蒋介石的嫡系人物,对于这点国民党与唐绍仪都很清楚。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许多有影响的社会名人都激于民族大义,抛弃舒适生活,撤离上海,但唐绍仪却不愿离开。他在观望形势,待机而动。日军占领上海后,他的经济来源枯竭,积蓄越来越少,急于另寻出路。这些原因都使他越来越向日本方面靠拢。
孔祥熙背着蒋介石指使唐绍仪与日方秘密会淡,但蒋介石一直反对和劝阻孔祥熙通过唐绍仪与日方秘密谈判,他对唐更是充满了不信任甚至仇恨,对日方与唐企图通过谈判,逼迫蒋介石下野、分裂抗战阵营,保持高度警惕。1938年9月1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于我内部文人态度暖昧与唐绍仪老奸之施弄阴谋”。称唐绍仪为“老奸”,可见蒋介石此时对唐绍仪的憎恶已达到何种程度。
唐绍仪在与日方的关系上却越陷越深。日本特务首脑土肥原贤二亲自来到上海,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带领下同唐会谈,拉拢唐出山。当时在上海日本特务机关“片山”担任高级特务的台湾人蔡诚仁将此事告知军统上海组长,军统透过唐绍仪女秘书取得情报,包括唐绍仪与日本签的协议书等,遂照上交给戴笠,由于证据明确,“奉准予以制裁”。
因知唐绍仪嗜好古董,军统局本部花一大笔钱,购置一对宋瓷花瓶,先遣特务谢志磐赴唐公馆,说有一批古董愿廉价售出,唐闻知大喜,遂约定于9月30日由古董商送货上门。
9月30日上午9时,军统上海站行动总队长赵理君亲自出马,扮成古董商,携带古董若干,和助手谢志磐、李阿大,乘轿车来到唐府。唐府仆人请客人在客厅等候,然后上楼告知唐绍仪。当仆人离去后,赵理君把客厅内的火柴藏起来。唐随仆人下楼后,令仆人给客人敬烟倒茶,但仆人找不到火柴,转身离开客厅,去储藏室寻找。此时唐正细细鉴赏古董,爱不释手。李阿大趁机抽出斧头,猛劈唐后脑,见唐倒地,赵理君指挥众人撤退,边走边假装与里面告别,以迷惑院中保镖。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
唐绍仪被暗杀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关于刺杀唐绍仪的凶手,各方有不同的苦衷与不同的说法:
日本方面眼看即将成功的“唐绍仪工作”一下子就破灭了,虽然十分恼怒,却又不便过分张扬,只是宣称唐被重庆分子和蓝衣社特务所杀。
而重庆国民政府既没有拿到唐绍仪通敌的真凭实据,又不便将唐与日方秘密会谈的真相彻底揭开,为了遮人耳目,应付于右任、张继等元老派的指责,只得宣称:“唐绍仪是不肯接受日本人的邀请去当汉奸,因而遭到日方忌恨而被杀。”
关于唐绍仪的死因,扑朔迷离,议论纷纷,多年来一直成为疑案。直到蒋介石的日记与其他史料陆续公开,唐的死因终于真相大白就在唐被刺死的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实为革命党除一大奸。此贼不除,汉奸更多,伪组织与倭寇更无忌惮矣。总理一生在政治上之大敌,我党革命之障碍,以唐奸为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