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继续精讲《资治通鉴》。
战国时期,韩国一直都很弱,国君也基本都是碌碌无为。
但在其200多年的历史中,还是出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韩昭侯。
下面这段材料,就记载了他优秀的管理能力。
读懂了其中的道理,对你管理团队来说,大有裨益。
01
《资治通鉴》史料
《资治通鉴》周纪二,记载了这样一段史料。
韩昭侯有条心爱的裤子,他反复穿,直到它看起来实在太旧,才决定让这条裤子“退役”。
通常来说,裤子穿坏了,大多数人可能就随手扔了,更别提像韩昭侯这样的国君了。
但他觉得心疼,于是命令仆人好好保存起来。
仆人们都很疑惑,有人问:“您怎么这么节省?一条破旧的裤子也不舍得送给我们,却要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韩昭侯解释道:“这其中的深意,你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我听说,一个好的君主,会非常珍视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皱眉头是为了某个目的,笑也是有其用意的。现在这条裤子,不仅仅代表我的一笑一颦,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
“这条裤子,是我留给有功之人的奖赏,所以要好好保存。”
故事很短,但背后的道理,很值得我们琢磨。
02
解析
从这个故事看,韩昭侯的领导能力,还是很强的。
他知道一个道理:君主手中的奖惩大权,不能乱用。
奖励必须根据功劳来,这样大家才会明白,荣耀是因何而来。
若是随意赏赐,那奖励也就失去了意义,不再被看重。
想象一下,如果不论功劳大小,人人都能得到一样的赏赐,那还有谁会有动力去努力呢?
那些尚未得到赏赐的人,又怎会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所以,韩昭侯收起那条裤子,并非出于小气,而是他要维护规矩。
一旦规矩被破坏了,将来的赏赐,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敬重。
所以,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韩昭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不过,你可能觉得,一条旧裤子能有多大的激励作用?
你要看这是谁的裤子。
韩昭侯就是利用了人们对国君的崇拜心理,巧妙地将这条裤子变成了一种“宝物”。
这不只是一种物质上的奖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
道理很简单。
同样一个铃铛,如果摆在地摊,你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可如果这是从某个特别灵验的庙里求来的,你就会悉心保存。
东西没变,变的是出身。
关于韩昭侯的领导艺术,还有另外一件小故事。
有一次,韩昭侯派了个手下骑马去城里城外逛逛,看有什么异常。
手下溜达了一圈,就回来给韩昭侯报告了。
韩昭侯好奇地问:“外边儿有什么情况?”
手下答道:“都很平静,没见什么不对劲儿。”
韩昭侯又追问:“真的吗?再想想?”
手下一拍脑门儿,“我想起来了,南门外有头小黄牛,正在啃路边的嫩苗。”
韩昭侯冲他招招手,让他靠近点,低声吩咐:“我们俩的对话,一定保密”
此事过后,韩昭侯颁布了新的指示:
“现在禾苗正在猛长,之前已经颁布条令,严禁牛马进田,但有些官员就是不当回事。结果呢,牛马都跑进田里了。各地赶紧统计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牛马祸害了农田,报不上来,将治重罪!”
大领导都亲自下令了,下头的人哪敢怠慢,都火速去查了查看。
韩昭侯听完大家的汇报,却摇头说:“不行,还得再查,肯定还有漏网之鱼!”
手下们只好再去细细地搜寻,结果就在南门外,抓到了那头正吃得欢的小黄牛。
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对韩昭侯的细心大加赞赏。
从那以后,官员们都兢兢业业,再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想要做个好领导,心里得有点数,对整个局势得有个清晰的把控。
如果一个领导听不进别人的话,那他怎么可能掌握到最准确、最全面的消息呢?
信息不足,他做的决定可能就有点儿偏,说不定还会惹出大乱子。
韩昭侯的这招,很值得体制内的部分领导学习。
看看人家韩昭侯是怎么调研的,他们又是怎么调研的?
坐在办公室调研,参观式调研,都看不出问题。
即便是看出问题,那也是对方提前给你准备好的。
真想调研找问题,就该学学韩昭侯这招。
“遗漏的小黄牛”,不仅仅是一头牛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的,是高深的领导艺术。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