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拾遗:审计元老轶事

家天看过去 2024-06-02 06:03:25

《往事》171

《审计拾遗》23

审计事业从80年代起步,至今已40年。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国务院成立审计署,随后各级审计机关先后挂牌。现在,第一代审计人,大多已退休,即使当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少年家”,也都到了退休年龄。近日,我们几个审计老人,相约来到漳州市芗城区审计局,与即将退休的小潘,一起畅聊审计开创岁月的艰辛和趣事。

审计老人畅聊初创轶事

审计老人与快退休的小字辈

回顾历史,漳州于1984年成立审计局,那时还叫龙溪地区审计局,借用地区财政局二楼一间办公室。开办之初,地区审计局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地区财政局调来的刘友利,他从预算科副科长直接提拔为地区审计局副局长并主持工作,另一人是漳州首批会计师陈浩藩,他原在华安水电站建设指挥部负责财务,调回漳州,曾与我在工交干校同事。不久,两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分配到审计局,一个是厦大会计系本科生陈少凡,一个是集美财经中专生郑青松,那时的大中专生,各单位都抢着要。后来又调来两个老同志,林宏江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原在林业部工作,1957年受挫回福建。陈润松是调干生出身,60年代也有曲折经历。开头两年,就这七八个人,一边组建,一边摸索,开创了漳州审计史的第一页,他们是真正的“开局元老”!

同年,龙溪地区九县一市的审计局也成立。“小市”(芗城区)审计局在钟法路濠沟边的财政局办公,也只有几个人,包括洪树根局长和刚毕业的潘俊君,还有韩源亮副局长。老洪曾在市手管局工作,说话风趣,自嘲“老洪”就是说话“漏风”。

1986年审计队伍大发展,漳州市审计局人员增加到30人。他们中,有工厂的主办会计和商贸企业的财务主管,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构成了审计骨干力量,有大中专财经专业毕业生,那年一下子分配来7个中专生,也调进几个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还有几位业务熟练的军转干部。我也在这一年调进审计局,主要是图能安排住房。我在工交干校当过会计,也曾任教会计课程,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有一定的基础,因之前常找刘局长预算拨款,彼此熟悉,所以调动很顺利。按报到顺序,我领到了“龙溪地区审计局25号”的茶杯,那年38岁,岁数不大,大家却都叫我老何,我一没职务二没什么资历,被称老看来是长相偏老吧,机关里有的人反而一辈子都被叫"小李"。

作为县团级单位,还配了一部北京牌吉普,很有派头,主要是领导乘坐。不久,换了一辆进口面包车,审计组到县里审计,有时会派车。有趣的是,副驾位一般给老同志或怕晕车的女同志坐。按部队惯例,这位置是警卫员坐的,首长坐后排。有位军转干部,习惯性坐在副驾,让局长坐后面,居然被人在生活会上批评不尊重领导。

按报到顺序我的茶杯是25号

那时单位还没设立科室,只分业务组和后勤组,林宏江是业务组负责,我理所当然分在业务组。我们“新同志”使劲恶补审计知识,电大有本教材《审计学概论》我没学过,赶紧找来自学,省审计局印了一套《审计法规财经制度选编》,认真学习摘录做笔记,生怕落后他人。

我参加的第一次审计任务是全国城建资金行业审计。全国同步开展,审计署下发审计工作方案小册子,文件规定城建资金的各种来源和用途,审计目的、要求和审计内容都很清楚,还附有郑州市的审计案例,包括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的模版,觉得并不难。全局分两个审计组,吴鸿铭和吴在诤为审计组组长,我分在吴鸿铭这组。我们去了芝山大院里的市建委审计,单位全称是"漳州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名称有点长,机关在芝山大院,与机关门诊部同一座红砖楼,也到园林处和环卫处等单位审计,环卫处在北京路渔头庙一座小楼,审计中结识了建设系统的几位老会计:武虹、陈守义,严荫家。

审计后老吴叫我撰写审计报告,我没写过,先汇总了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再“依样画葫芦”,按照审计署下发的模版格式,套上漳州的实际情况,段落结构分为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处理意见和建议的,自认为写得还可以,审计组长也很满意。没想到上报后,被一个小年轻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把报告中按照审计署方案要求的表述也改了,我估计他并没有认真学习审计方案,我谦虚接受批评。他毕业就到审计局,比我早来两年,有点老资格,以后工作接触久了,才知道他业务水平和文字功底很一般,“老犯食新犯”现象到处都有。不过,刘局长倒是改报告改文章的高手,经他修改后,大家无不佩服。

年底,我和两位年轻同事一起到福州参加审计培训,省审计局组织全省新同志到省审计厅培训中心集中学习一个月,讲授审计学知识,地点在福州金鸡山疗养院,班主任是路林,后来省审计培训中心才在火车站附近的斗门建了大楼。金鸡山公园就在后山,课后常去爬山逛公园。漳州去了七八人,记得县里去了6人,诏安有老涂、老崔和林其钦,龙海有周秦贤、林丁玲,华安宋清水,南靖是一位大姐。谁都没想到,我们这些平凡之辈中,会出现一位现任市领导。 各地市也来了不少人,大家戏称是黄埔一期。培训期间,两件新闻大事轰动全国,一是合肥等地学生闹事,导致严重后果;二是深圳举行首次健美大赛,比基尼亮相电视报刊。

省审计局领导与全省同行在漳州宾馆合影

1987年全国审计统计培训班合影

1987年2月,全国审计统计会议和审计统计培训班同时在漳州召开,这是漳州第一次承办全国审计系统会议。厦门名气很大,但当年规定不能在旅游城市举办会议,漳州小城市就成了会议组织者考虑的地点。会议期间,组织全国同行到厦门参观,去了鼓浪屿和胡里山炮台,那时环岛路还没建设,海边只是一条窄小的泥沙路。我参与会务,负责报到安排住宿等杂事,作为会务跑腿,陪玩也很累。省厅对接会务的是综合处杨隽,她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省厅负责审计统计。她进步很快,历任审计厅副处长、处长,后提拔到省地税局和省财政斤担任厅级领导。

1987年夏天,市审计局从临时租用的漳州宾馆7号楼,搬到东岳新村6号楼。那时,还没有搬家公司,所有桌椅书橱用品都自己动手搬,老同志比年轻人还要出力。新办公楼有五层,西面有10套单元房。这时才设立6个科室,林宏江、陈浩藩、陈润松,吴鸿铭、吴在诤、沈家寿、张依四等老同志都担任副科长,而且任期较长,直到局长转正才大多转为正科。年轻人陈少凡脱颖而出,很早提拔为财金科副科长。那时正准备筹办电大审计专业班,抽我去负责,工作归人秘科。审计局自办电大班,空前绝后,培养了40几个本系统和其他单位的审计大专人才,也让我有三年的“校长兼校丁,上课兼贡钟”有意义的经历。

东岳新村:漳州市审计局旧址

审计局电大班毕业合影 在场有几位开局元老

审计事业发展很快,从传统的查账和财务报表审计,发展到现代抽样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用审计的风险导向理论来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审计电算化更是神奇,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导入电脑,通过审计软件,设定条件后,自动查出问题,自动生成审计底稿甚至审计报告,我们这些审计老人远远落伍了。老一辈审计元老都在90年代退休,他们为审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仍健在安度晚年的已不多了。

审计干部与副审计长合影

开局小元老:陈少凡(前左2)、潘俊君(中左5)

0 阅读:7

家天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