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资本向善 专业求真 有温度 有态度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IIR
尊重原创,抵制洗稿,违者必究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IIR防丢失备用公众号:IIR_Backup
近日,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属企业、国家队“普天新能源”(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三桶油”之一的“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普天新能源”100%控股股东,而“普天新能源”的名称,也已变更为“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从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行业的布局来讲,其实央企做得很早。早在2010年,在国资委的倡导下,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海油等16家央企就在京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不过,由于当时我国新能源电动车保有量很少,联盟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培育,我国已逐步形成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IIR据国家发改委2024年1月发布会,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9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数量居全球第一。
单看充电服务市场,目前国内充电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可分为三类队伍:一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为代表的民营服务商;二是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新能源为代表的“国家队”;三是以上汽安悦为代表的车企系服务商。
虽然从产业属性来看,充电服务市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是一个重资本、重资源、重运营服务的行业,其规模的扩大主要依赖资金、场地、运营服务能力以及协调电力的综合能力,但在政策扶持,以及股权投资机构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如今的充电服务市场,已经变为了民营企业占绝对主导。
据中国充电联盟,截止2023年末,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中的前15名企业中,TOP5充电运营商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累计保有量的65.2%(前5名中民营企业包揽4个名额),TOP10 的占比已达83.6%,TOP15充电运营商的充电桩占比高达92.0%。而本次被“中石油”收入囊中的“普天新能源”,目前位居市场第15位(如下图,截至2023年末,普天新能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2.8万台)。
如今是民营企业领衔,未来会不会被国家队“收编”?
经IIR查询整理,普天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资本约29亿元,是国内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属企业。
2018年,普天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6.46亿元,净利润为-3.79亿元。2019年5月,普天新能源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54.93%%的股份(其中“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30.97%股权,“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21.27%,“中海油集团”旗下“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2.76%股权),合计捆绑转让底价16.5亿元,但却面临无人摘牌的窘境。
2023年8月,“普天新能源”重新挂牌,这次转让的是100%股权,但转让底价却也和上次转让一半股权的价格相近。
IIR据2023年8月25日的挂牌信息,本次100%股权转让的合计捆绑转让底价大约为15亿元(“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97.236%股权,转让底价约为14.55亿元;“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2.764%股权,转让底价约为4137.34万元),也就是说,前后两次挂牌的估值,基本上砍了一半(从30亿掉到了15亿元)。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核心原因,恐怕还是躲不开的亏损难题(2022年“普天新能源”营收2.75亿元,净利润555万元,负债总额约2亿元;2023年前5个月,“普天新能源”营收8939.83万元,净利润-4101.37万元,负债总额约1.75亿元;即使是充电服务领域龙头企业“特来电”,也尚未摆脱亏损,特来电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减亏0.4亿)。
此次“中石油”“收编”“普天新能源”,除了因为是“国家队”对“国家队”,价格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5亿的价格恐怕远低于行业排名前列、但经过多轮融资的民企(如特来电的投资人包括国调基金(诚通系)、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国新系)、三峡资本、中俄能源基金(国家电投系)、鼎晖投资等;星星充电投资人包括中金资本、新希望投资集团、泰康投资、国和投资、施耐德电气(中国)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笔交易恐怕也是中石油在国家政策及集团内部战略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1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碳达峰”、“碳中和”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2023年央企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全覆盖目标;同年还要求各央企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把节能降碳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对能耗和排放较高的中央企业设置节能降碳考核指标等。
2023年2月初,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期2023年-2025年期间)国内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5月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均有强调,要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等。
对于“中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而言,2020年,“中石油集团”改革组织机制,新增设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新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拓展地热能、太阳能、生物燃料、充(换)电站等新能源业务;2021年4月,“中石油集团”将业务板块调整为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首次将油气与新能源并举,作为四大业务板块的重中之重。
2021年11月,“中石油集团”制定了新能源新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力争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能比重达到公司一次能源生产的7%;力争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力争实现新能源、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格局,基本实现热、电、氢对油气业务的战略接替;力争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力争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可见,虽然目前充电服务市场仍然是民营企业领衔,但结合充电服务的业务性质、各类型玩家的资金实力、国家政策导向及企业自身业务(转型)需求来看,未来充电服务市场的三类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国家队、车企系)中,会不会有更多民营企业被国家队“收编”,答案不妨还是交给可能不需要太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