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缠身原本实用的方法、良药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刘用的备忘录 2024-02-12 11:22:16

有的人感冒咳嗽,结果迟迟不好,特别是在季节交换的时候,用上了什么办法,吃了各种药,就是没有效果,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药不对症,结果延误病情。

咳嗽久久不愈,可能既不是单纯的“寒”,也不是单纯的“热”,还有一种“寒包火”的情况,这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内有郁热,外感寒邪,寒热错杂所致,属外寒内热证。

“寒包火”一词最早出现在程国彭的著作《医学心悟》中,描述了一种独特的病理状态:“有人本身潜藏着郁热,外遇风寒束缚,导致体内热气被外寒所包裹,形成所谓的‘寒包火’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寒性的收敛作用导致人体的气机受阻,腠理不畅,内部的火热邪气无法外泄,被寒邪所困,因此得名。

患有“寒包火”咳嗽的人通常表现为频繁而剧烈的咳嗽,病情往往持久难愈。临床上,这种病症同时展现出寒与热的症状:

一方面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出汗、鼻塞流涕、声音沉重、全身酸痛、头痛、咽部瘙痒、脉搏浮紧等表现寒邪侵袭的证据;

另一方面,也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时痰黄且粘稠、舌头红、舌苔白或黄且干、脉搏数速等内热的征兆,这些症状共同构成了“寒包火”证的特点。

在“寒包火”的病理过程中,寒邪阻滞于体表经络,抑制了卫阳的功能,邪正相争,导致患者出现无汗发热、伴随恶寒、全身疼痛等症状。当肺气因寒邪阻塞而不能正常运行时,会出现鼻塞、流清涕、声音沉重等现象。内部的热邪滞留内里,则表现为发热、舌红苔黄。

肺部功能失调,无法正常清肃,则导致咳嗽,热邪炙烤津液,使痰液浓稠难以咳出,口感干渴,肺热上冲咽喉,引起咽痛,脉搏数速显示出热邪的存在。

出现这种咳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一,表寒里热证与寒邪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北方比南方多见,并且冬季多见,夏季气候炎热,腠理开张,空调使室内温度凉爽,加上贪食冷饮,也可见表寒里热证。又或者小儿饮食不节,易生内热,不能适时加减衣物,也容易发病。

外界气候变化,昼夜温差大,人外感寒凉之邪气,同时饮食不节制,过食辛辣调味品、火锅,过用火炉、电热毯等使人处于温热干燥的环境中,内热不得宣泄。

其二,外感咳嗽经准确的辨证治疗后肺气宣通,则咳嗽一般会很快痊愈。但若是患者心情迫切想要治疗效果,医者不明寒热见其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等而误认为是寒证,予大剂量辛温之剂,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导致其大汗,津液愈加损伤,风火相煽,炽热愈烈,而致变证丛生。

若仅见患者伴有发热,口干,咽痛,咯痰黄稠,苔黄舌红, 脉数等肺热内蕴之证,而误诊为风热证,从热证论治,用药治以清热解毒寒凉之品,则会导致卫阳日损,肺气益虚,复感风寒,致使感冒咳嗽反复迁延不愈。

其三,若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肺气失宣,邪气郁闭于内,咳嗽迁延难愈,若再感受外邪,或饮食生冷,则寒邪入里,郁久化热,热为寒遏,形成寒包热证,兼或夹杂痰湿,则咳嗽迁延不愈。更甚者,不仅外感咳嗽不愈,还有可能累及脾肾,病情进展,成为内伤咳嗽。

如何治疗?中医有方法!

对表证的治疗,促使腠理毛窍开泄以使邪有外达外透之机,对于内热的治疗,当以清透内热。而对于外感风寒内蕴郁热证,当表里双解,外而辛温解表,内则清透内热。而咳嗽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气机不调,则津液失其正常输布,则易于产生痰饮水湿,治疗当以宣畅气机与理气化痰为治疗原则。

常用麻黄、防风、紫苏叶宣肺,黄芩、鱼腥草、连翘以清肺,桔梗、法半夏化痰,杏仁、紫苑降肺。

若咳嗽伴喘息的患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甘草(炙),石膏),其中麻黄轻扬发散,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苦杏仁化痰平喘止咳,生石膏辛凉宣泄,清热解郁,清肺热,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喉,调和诸药。

加用桂枝、生姜散寒解表、温经通络,加强解表之力。

紫苏子降气润肺,化痰平喘止咳,和麻黄合用,可宣通气机;

紫菀化痰止咳,茯苓、陈皮培土生津、健脾化痰。

若患者咳嗽剧烈伴有喘息,地龙清热定喘。诸药合用,主要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散寒解表等功效。

若患者里热明显,可加柴胡和解少阳,助里热透达,加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若患者咽喉肿痛明显,可加用芦根、玄参清热生津利咽。

若患者外寒明显,可加用荆芥、防风助麻黄散寒解表,共奏疏风散寒,清宣肺热,清热解毒之功。

虽然咳嗽不是大病,但是也不应忽视,药不对症,不但不能药到病除,还可能延误病情,变生他病。因此,既不能拖延,也不要盲目用药。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应及时医院就诊,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2 阅读:873

刘用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