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4年,把女儿养成了抑郁: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内耗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3-25 15:40:59

01

我从来没有想过,抑郁这个词,有一天会出现在女儿身上。

女儿今年14岁,上初二。从初一下半学期开始,我逐渐意识到她有些异常。

她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发脾气,但又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有时候我只是一个简单的提醒,不知怎么的,就触碰了她的逆鳞,情绪控制不住地对我大吼大叫。

每天都在抱怨: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作业量超标,根本写不完,自己都快困死了,也没时间睡觉等等。

一开始,我下意识地认为女儿是出现了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导致的。

每次听她又开始抱怨,我都毫不客气地纠正她:

不吃苦哪来的收获?你现在学习是累,但其他方面完全不用操心,已经很幸福了!

看看你的同龄人,谁不是这样的作息?每个人都一样,怎么就你这么多怨言?

母女俩常常一言不合就大吵起来,家里的空气都充满了火药味。

那段时间,我只当女儿到了青春期,变得叛逆,虽然头痛生气,但也没想太多。

直到有一天,老师突然在她的本上,发现了厌世的倾向。

学校老师有处理学生抑郁症的经验,对女儿的情况非常警惕,立即就通知了我。

当天,我就带女儿去了医院,结果显示,确诊女儿患有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症,需要服用药物治疗。

恐慌之下,我下意识地调整了对女儿的态度。

她说什么是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再强迫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

即使成绩急剧下降,我想了解一下原因,但是看着女儿一脸抗拒,我也不敢再问了。

本以为,自己处处顺着孩子,女儿的抑郁就能逐渐好转。

但没想到,女儿的问题却愈发严重。

她的脾气更坏了,她经常冲我发火、大吼大叫,情绪崩溃,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拒绝出来。

请假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落下的课也越来越多。

我几乎都要崩溃了,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医生也看了,药也吃了,我们都每天看着她的脸色行事,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可为什么她还是不满意?

实在没办法,我终于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了,看看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让女儿快点好起来,但是心理老师的话让我们措手不及!

02

老师说:

“想要真正帮助孩子,吃药只能缓解她的抑郁情绪,还需要父母调整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改变孩子当前的成长环境。

孩子不愿意向前走时,我们父母要首先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教育方式,并用自己的改变来带动孩子改变,建议你和家人一起学习成长。”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开始自我成长,学习青少年教育的相关知识。

之前我一直都不明白:“我已经很小心翼翼了,对学习也没有要求了,可为什么她还是总说我不理解她,充满对抗和敌意?”

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才慢慢地知道: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父母会因为内疚、自责和恐惧,往往态度会180度大转弯,从过去的强势和命令,变成什么都顺着孩子,希望孩子能快乐,尽快好起来。

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父母越小心,孩子就越情绪化。问题反而陷入僵局,甚至变得更糟。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2点原因:

1、家庭“权力地位”的错位,孩子和父母仍处于“对立”状态

过去,父母在教育孩子和亲子互动等方面,都是强势、命令、权威的一方。

孩子抑郁后,父母变得顺从讨好,加倍小心翼翼,放纵孩子的学习,不敢管教干涉。

孩子反而变成了那个“强势”的人,掌握着家里的氛围。

然而,这种“权力地位”的错位,让孩子和父母只是互换了位置,但又站在了对立面。

2、父母的服从和包容,让孩子认为自己被放弃了

当孩子发现父母突然变了,开始放纵对她的各种要求时,无论表面多么强势,他们的内心都是极度恐慌的,还夹杂着一些委屈和愤怒。

他们觉得父母是完全放弃了自己,认为自己不会好起来了。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渴望正常的校园生活的,长期以来的灌输,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但抑郁症的影响,使她很难全身心地投入于学习。特别是在药物治疗后,注意力会变得更加分散。

而就在这时,她发现,原本站在她身后不断盯着她的父母,竟然开始不管她了,“放弃”她了,甚至主动要求她不要太在意学习,健康就好。

这种急转弯的调整和忽视,让孩子感到被抛弃,陷入更深的绝望。

原来,在女儿各种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痛苦的心理波动。

而我却一直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女儿身上,认为是她“出了问题”,恨不得想有一颗灵丹妙药赶紧给她吃下,立刻“痛改前非”,蜕变成我期待的样子。

但是现在,我该怎么办,才能不再和孩子“对立”,帮助女儿走出抑郁的泥潭呢?

老师告诉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这种爱摆错了地方。

对于抑郁的孩子来说,做好以下2点是非常有效的。

03

1、即便再心疼,也不要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先关爱好自己,这样才有力量帮助孩子

当孩子抑郁焦虑时,整体的能量都非常低。

此时,父母一定不要过度共情孩子的低能量,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情绪一致,孩子很难从家里得到正能量的改善和支持。

父母应该做的,是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科学的心理咨询帮助下,让自己先有力量。

然后再去共情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千万不要把这个顺序弄反了。

一开始我就弄反了,女儿的抑郁和痛苦让我心疼,总是无法控制地跟随她的情绪。

现在,我明白了该如何解决,我开始真正地成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温暖的、情绪稳定的母亲。

同时,也把学到的互动方法,随时应用到与女儿的相处中去。

看到女儿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我会尽到父母的责任,温柔而坚定地提醒她:即使在家里也要正常作息,一会儿吃了饭去看会书。

出乎我意料的是,女儿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乖巧地“嗯”了一声。

我想,应该是我的叮嘱,让她意识到,妈妈还会管着她,并没有放弃她吧。

之后女儿的一次倾诉,也证实了这一点。

女儿告诉我,确诊抑郁症后,我就像变了个人,我的努力和付出,她都看到了。

她知道,每天顺着自己的情绪的妈妈有多辛苦,所以她感到很内疚,也很羞愧,也为我笨拙的改变感到心疼。

但另一方面,我的这种态度,又让她感到压力很大,无法控制的烦躁、想发火。

她会对我大吼:“谁让你这样的!” “你自找的!”

但我被吼了也不敢反驳,唯唯诺诺的样子,让她非常后悔,痛恨自己对妈妈的行为:“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还有没有心?”。

她每天都在这种失控的情绪中不断煎熬着自己,无法摆脱。看在我眼里,就变成了喜怒无常,情况越来越糟。

现在想想,女儿当时多么需要我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啊,但我却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让孩子白白受苦。

就这样,我每天和老师沟通、学习,然后再应用到与女儿的互动中,科学地引导女儿。

女儿的情绪越来越稳定,母女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2、调整亲子互动模式:从自怨自艾的负能量,走向探索人生未来方向的正能量

过去,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强势,这也是她最终抑郁的根本原因。

从小到大,我经常告诉女儿,自己的童年生活条件有多差,但通过努力,我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我也希望能为她创造更好地环境和条件,期待她有更好的发展。

我的初衷是激励她,让她明白如今的日子是多么难得,我希望她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然而,这种“以己度人”的灌输,是来自外部地压力,而不是孩子内心油然而生,自主自发的内在驱动力。

时间长了,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她觉得学不好就是自己不行,对不起父母。

女儿抑郁之后,我的改变和顺从,变成了一种情感绑架。

在她看来,我的讨好,就是一种道德勒索,“逼”她尽快好起来:“你看,妈妈都已经改变了,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能不快乐,怎么还能抑郁,你还想让妈妈怎样?”

于是,明明相爱的母女,陷入了亲子对立的恶性循环。

现在,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过去不良的亲子互动模式。

我不再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直接放在孩子身上,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告诉女儿:成绩不是唯一考核地标准,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

女儿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呢?

我告诉她,很简单,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想想你从小到大,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你做什么事相对轻松容易就能做好,更能获得认可和赞扬,那就是你天赋才能所在。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她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觉得自己将来应该是当一个作家!

我笑着问她,为什么呀?

女儿的眼睛闪闪发光,认真地说:因为我小时候喜欢读书,所以我没有太努力,但写作文的老师总是说写得特别好。只是后来由于学习压力太大,我顾不上写了。四年级的时候我还写过小说呢!我几乎都快忘记了。

我鼓励她:那就好好加油,不要埋没了你的天赋!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见,即使面对抑郁的孩子,父母也不能被孩子的负面情绪绑架,变得不敢对孩子提要求。

只有科学地引导和管教,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从那以后,女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动力。她也明白,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学习,考上高中,再上大学。

女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情绪起伏时,也很乐意与我沟通,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再去医院检查时,女儿的抑郁状态已经没有了。

陪女儿走出抑郁症,我想和父母们分享:其实我们没有错,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才导致了各种青春期问题和亲子矛盾。

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厌学、抑郁和其他青春期心理问题,不要因为内疚或恐慌,选择取悦,顺从孩子,这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加重孩子的内心创伤。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寻求专业的帮助,先关爱好自己,帮助自己成长起来,然后再去真正地帮助到孩子。

0 阅读:5

平等心理研究院

简介:专注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