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养生保健,这些中华传统功法哪个适合你?

若菱评健康 2024-06-09 07:42:52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许多人都处于不同程度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如此容易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出现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失眠、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学会适时地松弛,对健身和防病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长期练习传统养生功法,可以明显消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未病的目的。

动的功法,比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静的功法,比如六字诀、站桩、静坐等。动静训练该如何分配,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决定。

今天,让我们跟随甘草君,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功法,赶紧练起来!

五 禽 戏

《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五禽戏是神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所编成的一套具有传统特性的,可防病、治病的医疗气功,是一种动静兼备、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仿生功法。

五禽对应五脏,调节脏腑之气,促进血液循环。练习时,可以整套练习,也可单练一禽之戏或选练一两个动作。

虎练骨、鹿练筋、熊练脾胃、猿练心、鸟练皮毛,气贯周身。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尽显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

意气合一,内外相随,才能发挥出每一戏的功效。长期坚持练习五禽戏,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八 段 锦

八段锦,源自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中的一个功法,起源于北宋,有800多年的历史,八段锦有“千年长寿操”的美誉,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8个动作,称得上是当时的国民“广播体操”。

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深受大众喜爱。其主要以调整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为手段,起到调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达到全面健身的效果。

易 筋 经

易筋经是我国民间流传较早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清代凌廷堪认为《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易筋经,传承12势拳法,具有内修气力、外壮筋骨的特点,能调理脾胃经、任督二脉、肾经、三焦经、胆经,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在道家、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

易筋经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失眠、脊柱相关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康复中。通过正确的练习和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易筋经带来的健康和益处。

六 字 诀

六字诀指的是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六个字,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篇中就有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这一功法,相传最早是从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配合呼吸吐纳,每日练习,妙趣无穷。

重点是调息吐纳,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通过发出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自愈能力,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在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站 桩

《黄帝内经》云:“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中“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便是对站桩的精炼概括,即呼吸、精神、动作三方面的高度协调。息如抽丝剥茧,均匀绵长,神如百丈潭水,风平浪静,身木桩老树,站立不动。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益智,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然健身祛病,延年益寿。难怪苏东坡评价站桩:“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打 坐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一定程度上,打坐可以缓解疼痛,改善专注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压,抑制焦虑和失眠,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抑郁症。

练功要动静结合,动功和静功都需要练,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于具体选择哪种功法,首先先要去练,去体验,哪个自己练了是舒畅的,练多少时间对自己来说不至于太消耗,恰到好处,都需要去细心感受、不断调整。

0 阅读:25

若菱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