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谁是最优秀的继承人?

读书漫记 2023-07-06 13:45:54

东汉末年,帝室衰微,形同虚设,而诸侯并起,日益强大,形成半独立状态。地方政权的更替交接不再听命于中央,而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诸侯的接班人中,有的二次创业,有的发扬光大,有的维持守成,而有的则断送基业。那么,谁是最优秀的继承人呢?

以继承人本身的功业和当时重要人物的评价来看,应该是江东孙氏兄弟——孙策与孙权。

孙氏兄弟的父亲孙坚,官拜破虏将军,爵封乌程侯,战死时年仅三十七岁,没来得及考虑接班人的事,其部属多被袁术兼并。

当时孙策十七岁,孙权十岁,其它弟弟更小,父亲给家族留下的更多是无形资产。孙策自幼随父征战,勇敢坚强,他以长子的身份挑起大梁,安顿好母亲和诸弟,自己外出打拼。

孙策先是投奔袁术。孙策作战勇猛,屡立军功,军中称其“小霸王”,袁术甚奇之,把孙坚旧部归还给他,常常感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袁术四世三公,待人傲慢,用人唯亲唯近,孙策逐渐失望,后来羽翼渐丰,便脱离袁术,自主创业。

孙策年少英俊,豪爽大气,江东人称“孙郞”;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身边慢慢聚拢一批人才,文以张昭为首,武以周瑜为首。孙策率众转战吴越,所向披靡,尽得江东之地。消息传到许都,曹操惊呼:“狮儿难与争锋也!”

当时,曹操正与袁绍相持,无力南下,又慑于孙策之强,便采取怀柔政策,以天子名义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两家互通婚姻。

照这样发展下去,汉末未必三国,可惜悲剧在孙家再次上演。孙策和父亲一样,恃勇独行,被埋伏的刺客围攻,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

所幸地是,他还有时间交代后事。孙策临终遗嘱二弟孙权为接班人,对弟弟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弟应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好自为之!”

孙策对兄弟俩的优劣特点分析得非常透彻。孙策名义上是子承父业,实际上是创业,是创二代;而孙权接盘时,情形要好的多,其时江东已定,规模初具,孙权是守二代。

但新定之地人心未定,周围又是强敌环伺,能否守得住父兄基业,对于十九岁的孙权依然是个巨大的考验。

孙权年少老成,励精图治,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迅速稳定住局面。接着,在父兄原班人马的基础上,陆续引进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等杰出人才,建立起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共襄东吴大业。

在以后的岁月中,孙权北拒曹操,西和刘备,南抚夷越,不但把父兄基业守得很好,而且还发扬光大,最终鼎足三分,成就大业。连睥睨天下英雄的曹操都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接着还有一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说的是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琮。曹操旄麾南指,刘琮束手就擒,断送了父亲留下的基业。而孙权收到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的威胁,并没被吓倒,而是内整大军、外联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捍卫了父兄基业。

曹操欣赏孙氏兄弟,其实他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很优秀,曹植能文,曹彰能武,曹丕则文武双全,是他的接班人。

曹丕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代汉自立,这是他父亲想做而不好意思做的事。曹丕在位期间,政权稳定,文学繁荣,军事上则维持均势,去世前安排政权平稳交接,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而曹操一生最大的对手四州霸主袁绍,有三子一甥,各管一州,虽然精明能干,却不团结。袁绍死后,名义上的继承人袁尚无法服众,弟兄们窝里斗,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基业灰飞烟灭。

另一守成之君蜀汉后主刘禅则有些争议。有的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有的认为他是难得糊涂。事实是,刘禅放手任用诸葛亮及其助手从不掣肘,而政权始终稳稳在刘氏手中,绝非庸者;当国四十三年,失国并非内乱也非政变,而是实力悬殊被敌国打败,也非暴君昏君。至于“乐不思蜀”焉知不是自保之语?

比起蜀中原二代刘璋,引狼入室丢了父子相传二十年基业,刘禅无异明君。

总得来看,孙策藉父之名,创业江东,奠定东吴基础;孙权守父兄基业,发扬光大,鼎足三分,兄弟俩并列为三国最佳继承人。

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