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就是生产经营,没有效益和利润就搞花架子,都是浮云

佑渊评国际 2023-08-05 10:02:00

作为煤炭生产企业,生产出煤炭,卖给用户,拿到利润,维持正常生产,就是基本的职责。在最基本职责之外,如果效益宽松、有余钱、有精力,再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文明生产、员工素养等。在根本不牢、利润不好的情况下,还要投入大量精力用于表面功夫,亏损是正常,赢利才是反常。

例如某地国有煤矿企业,借助政策的东风四处购买煤矿,意图把本地的煤矿管理方法移植到外地,借此壮大企业发展实力,弥补本土资源紧张的局面。在建设新基地之初,他们购买了不少煤矿,从本土企业调来了不少人员,再用煤矿资源进行贷款,迅速扩张到煤矿、电力、机械加工等行业,俨然是一颗亮闪闪的企业之星。

据说在资产购买上,煤企是大手笔。购买了一些当地矿井或小煤井,进行大规模改造。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将原有的高档普采面变成了综采机械化面,投入综掘机,加大开拓掘进力度,一时间做的风生水起,大有建设百年矿山企业的风采。

在企业建设上,大规模地对所有煤矿办公楼、办公场地及地面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楼体改造、更换门窗、加盖房盖、楼体美化,浴池、入井通道全部高标准建设。楼道内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投入巨资,漂亮、美观、大方,各种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地举行。企业内部运动会一个单位比一个单位出彩,一个比一个上档次,唯恐被人压倒了士气,丢了面子和里子。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只要有影响力的活动,都可看到该煤企的身影,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招来了一些人气,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效果作用不明显,企业的影响力反而萎缩。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煤企的生产经营问题还是浮出了表面。一是煤企收购的都是几近破产或淘汰的煤矿,资源储量、煤质、规模优势、生产成本、管理不善等问题相继显现。二是初期大规模扩张招收的人员良莠不齐、素质参差不齐,矿井生产虽然总量规模比较大,扣除成本后,基本上处于持平状态。三是机械设备的大笔投入和运营成本,消耗了几亿元的资金;四是在矿井收购决策上发生了失误,上亿元购买的某处资产因为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影响严重,在进行恢复和建设过程中只能放弃,导致巨大的损失。

煤企生产需要利润才能保证正常生产投入、安全投入、购买材料、发放工资的现金流,还有数量不菲的贷款利息、本金需要偿还。初期扩张时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开始吃到了苦头,亏损再亏损,在煤炭市场下行时开始降低成本、维持基本的运营。

经过裁人、降薪、压缩材料成本、关闭矿井等一系列措施,员工开始人心浮动,一个月的工资节省了近一半后,两年中间还是赔进了老家支持的2亿元人民币。大家看,这是不是像扶不起的阿斗。

老家人也应该想到,从老家到外地发展的这些同志企业建设的同时,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到位。在合适的地点改造了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浴池,依靠年薪制让曾经的科级干部在煤矿班子成员岗位上赚得钵满盆满,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有的连老婆也换掉了。

一批批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挣到了钱,又换了新一批人来,新人不理旧账,新人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矿井采掘生产活动是一个长期性、计划性的工程,采掘接续、工程质量、按计划开采才能确保矿井服务年限达到要求。

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大上机械化综掘、综采设备,三年的开采期变成了一年,50万吨的采面变成了100万吨,灾害治理跟不上、保护性煤柱比计划缩小、剃头式开采等,让矿井的服务期变短。

优质煤层少了、产量低了、效益减了,各矿井只能勉强保证生产,最后在政策的支持下,关闭了矿井。

作为企业,必须有好的带头人和决策者,必须是管理企业的行家里手,必须一心用在工作上,必须以效益为本,必须有公心、无私心,才能带领企业发展

0 阅读:69

佑渊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