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两次治理黄河,第一次被田蚡忽悠,第二次跟老天斗了起来

职说咱怎么增长 2024-06-26 16:31:02

«——【·前言·】——»

丞相田纷的封地位于清河郡邻县,在黄河的北面,如果堵口成功,洪水就会流往他的食邑,势必给他造成损失。难道就出于这个原因,武安候欺骗皇帝,把决口说成是天意了吗?

«——【·效果叠加·】——»

一方面是大臣的一己私利,一方面是皇帝的失察寡思,两者之和就是黄河沿岸黎民二十几年的颠沛动荡、流离失所。大概是上天垂怜黄河百姓的处境

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东巡,经过东菜,泰山等地,亲眼看到了黄河泛滥造成的灾害。他深感者不堵决口,齐鲁西南、豫东、苏北等地,将祸患不绝。封禅刚过

第二年天旱少雨,武帝以为这是天意干封。于是,他再下决心,委派汲仁、郭昌二人,带领数万兵民堵塞瓠子决口。在祭祀泰山、沙神祠完毕返回途中,汉武帝又特别亲临堵口现场。

他在岸边举行了祭祀水神的仪式,将名贵的白马玉壁沉入黄河,祈求平安,以示诚敬。他还命将军以下的随行官员到工地参加劳动,每人都要背负木料和柴草等堵口物资。

当时担任史官的司马迁,也是这负赫堵口队伍中的一员。因为缺少木头,很多竹子也被利用起来。瓠子口处,一排排竹、木桩树起来,一桶桶土石、柴草填进去,一座坚固的堤防就筑起来了。

为此,武帝还做了两首《瓠子歌》,至今读来依旧忧愤苍凉。决口堵毕,武帝修建宣房宫,以志纪念。同时,为了减缓瓠子口压力,武帝又命人挖掘两条渠道,将黄河向北引导,让它流入大禹治水时的故道。

从此以后,80年间,黄河再未发生过大洪水。这种由组织、皇帝亲临工地直接指挥的治理黄河工程,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那么有人要问,瓠子口堵上了,武安候的封地还保得住吗?

«——【·修渠建漕 治水弭灾·】——»

汉武帝时期河渠的建设,或在同时,或前后相继,这给中央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传统中国,水利是关乎“国之利害”的首要民政。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两个方面

武帝兴修水利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一是方便漕运;二是灌溉民田;三是备旱防灾。此三者,皆为劝民勉农,“损漕省卒”。水渠纵横,形成庞大的灌溉网,促进了关中农业的发展。

在汉以前,黄河流域下游是向首都贡纳的补济地区。在汉初,那里每年贡纳谷物十几万石,而到了前110年,则增加到600万石左右。于是,关中地区农业生产和黄渭的运力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至武帝时期,矛盾益深。元光六年(前129),大司农郑当时提出了一项建议,武帝批准大司农的奏报,令水工徐伯主持修建漕渠,在开凿漕渠的同时

由于这里挖到了龙骨化石,故此渠称为龙首渠。水渠从征县(今陕西澄城西南)始,引洛水至商颜山(今陕西大荔县北)。商颜山地带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塌。

于是水工使采用了隧洞方案,在地面每院-段距离开凿一井,深者40余丈,使井下渠道相通、形成一条长达10余里的井渠。开凿龙首渠花去10年之功。

龙首渠的以井通渠,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中的一大创举,龙首渠曾经重开,唐朝也在这一带引洛水溉田,1950年这里建成洛惠渠灌区,灌溉面积达50万亩。

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批准左内史儿宽的奏请,开凿六辅渠,六辅渠在秦代所修的郑国渠旁边,用来解决郑国渠南岸的农田因地势高而得不到灌溉的问题。

因为这六条渠道是那种辅助性质的小渠,故称“六辅渠”。武帝不把精力放在到黄河堵口上,而是优先准许开凿六辅集,这怒了一位清代的史评家康基田。

为了加强关中的经济地位,武帝还开通了连接相距约100里的褒水与斜水的褒斜道。按照原来的意图,本想将漕粮由汉水流域的南阳,经沔水运到褒水,然后再由褒斜道陆转到斜水,最后经渭水运至首都。

路是修成了,但河道中大量漂石碍航,所以路的作用也就发挥不了多少,除了对汉水流域的开发遭到失败之外,龙首渠的效益也非常有限,远未达到武帝的心理预期。

武帝说:“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此后,武帝才把视线转到了机子堵口上面。武帝时期,最成功的水利工程当属白渠。太史二年(前95年),武帝批准赵中大夫白公的奏请

从仲山口(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河至标阳(陕西临潼栎阳镇)。这条渠是在已被淤塞的郑国渠(为疲秦而建的郑国渠,远未实现其“延韩数岁之命,建秦万世之功”的目标) 的基础上开挖的。

脱胎于郑国渠的白渠长200里,修成后灌溉田地4500余顷。有歌谣唱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雷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农业意义·】——»

白渠与郑国集对关中农业意义深远。班固在《西都赋8中说道:“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此外,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还有灵轵渠(今陕西兴平西)、成国渠(今陕西武功北)、渠(今陕西扶风西)等等。

除关中外,其他郡国也积极开凿水渠,灌溉农田。西北地区的朔方、西河、酒泉、河西等郡都开凿黄河之水或川谷之水灌田;中原地区的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河之水灌田。

泰山引汶水灌田。其他地区新开的水渠,陂塘也很多,灌溉农田各在数千公顷或者万顷以上。上削弱了国力,并把白鹿皮货币的通行亦归因与此自武帝后,汉朝的治水工程规模明显缩小。

鉴于中央没有能力提供较大的公共治水资金,关中的灌溉事业也日益荒废。每一个好奇都是力量,正是武帝的这个好奇,把汉旗人路向世界的足印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武帝是个与水有缘的皇帝。这不仅在于他治理黄河,也不仅在于他兴修水利,还在于他对黄河源头的探索。汉武帝曾委派张骞去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回来向汉武帝汇报,说于闻河“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这即是说,塔里木河的水注入罗布泊后,潜入地下流动,至南边再涌出地面成为黄河。

这一来,塔里木河便成了黄河的上源,而塔里木河的水则来自葱岭

司马迁的《大宛列传》证实了张骞的探源:"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

帕米尔高原是黄河源的说法一直到清朝都还有很多人相信,但却并非事实。但不管张赛是否真的实地探索了黄河的源头,还是只是听凭道听途说,毕竟武帝下了这样的命令。

皇帝想知道在他治下的这条著名的害河,到底来自哪里。每一个好奇都是力量。正是武帝的这个好奇,把汉族人踏向世界的足印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结语·】——»

通过司马迁的《河渠书》,才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汉武帝时代水利建设的情况。

《河渠书》为什么会诞生在武帝的时代?它没有出现得更早或更晚?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的诞生视为武帝重视水利的一个征象?

信息来源:

《史记》

0 阅读:0

职说咱怎么增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