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投降匈奴,为何至死不回汉朝?汉武帝晚年昏庸,亲手酿成悲剧

雁芙说历史 2023-05-16 00:20:00

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率领5000步卒,孤军深入讨伐匈奴,没想到却被匈奴8万骑兵围困,血战之后,李陵所部几乎全军覆没。

李陵兵败之后,原本是想假意投降匈奴,日后再寻找机会回来,谁知,他这一去,汉武帝却灭了他全家。

而李陵自此以后,便终身不再回到汉朝,哪怕汉武帝死后,霍光、上官桀掌权,派汉使请他回去,他也不愿再回。

事实上,李陵的悲剧背后,是被两个人给坑了,而且汉武帝补上了致命一刀,要负很大的责任。

这中间也暴露出了汉武帝后期,汉军内部极其尴尬的混乱局面。

李陵出征前被坑的经历

说起飞将军李广一家,也是够倒霉的,李广一生追求立功封侯,到头来却落下一个自刎身亡的结局。

更不幸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也发生在了李广身上,他的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都英年早逝,好不容易幼子李敢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关内侯,结果还被霍去病给射杀了。

可汉武帝为了偏袒霍去病,愣是说李敢是被鹿角顶死的........

不过,事后汉武帝也觉得对李家有亏欠,当得知李广还有个孙儿在世的时候,汉武帝当即下令对李陵做重点培养。

而且李陵不仅箭术极高,胆略过人,还能在军中团结士兵,拿战友当兄弟。

这种特质简直就是李广的翻版,汉武帝当然也看到了,认为李陵颇有李广的风范,所以便让他统领800精骑。

不久之后,李陵奉命率800骑深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但没有遇到匈奴,只能原路返回。

虽然没有斩获,但汉武帝还是嘉奖了李陵,将其封为骑都尉,统领5000名从荆楚一带招募的步兵,并让他驻扎在酒泉、张掖等边塞,整训军队。

很明显,这种培养方式跟之前培养霍去病的路子很像,汉武帝这更像是要把他当做第二个霍去病来培养了。

也正是在边塞驻军的日子里,李陵认识了一个重要人物——李广利。

自从卫青、霍去病死后,李广利因为妹妹李夫人在汉武帝的后宫十分受宠,被汉武帝任命为新一代的汉军统帅。

在边塞的这几年时间里,李广利数次统率汉军出征,但战绩却是平庸至极,不是损兵折将就是败绩连连。

这一切都被李陵看在眼里,在他看来,李广利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纯粹就是个混混,李陵是打心眼里看不上李广利。

然而,这也为李陵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3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深入匈奴境内,进攻位于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

与此同时,汉武帝又要求李陵带着他的5000步兵负责给李广利运送粮草,保障后勤。

谁知,李陵收到诏令后,顿时就不干了:他李广利是什么货色?一个混混而已,给这样的人管后勤简直是侮辱自己。

于是,李陵当即向刘彻表示,自己手下的5000步卒,各个都善骑善射,武力过人,战斗力也是很强悍的。

所以希望能单独率领着五千步卒,进兵至兰干山南边一带,从另一个方向攻击匈奴,以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的粮草运输队。

汉武帝阅人无数,李陵虽然说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根本瞒不过汉武帝。

洞悉一切的刘彻当即就说道:你小子是耻于做贰师将军的下属吧?不是我不想让你去正面战场,只是这次派出的骑兵较多,没有多余的骑兵可以分给你了。

李广利只带了3万骑出去,这也并不多,怎么可能会没有多余的骑兵分给李陵呢?

汉武帝此话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在告诉李陵,要服从命令,继续做好粮草运输,管理好后勤。

谁知,李陵却是丝毫不退让,当即就拍着胸脯保证道:臣不需要陛下拨给马匹,愿以少击多,凭手下5000步卒就能直捣匈奴王庭。

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 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汉书》

好家伙,李陵这是狂得没边儿了啊。

要知道,步兵在草原这种开阔战场面对骑兵是没有优势的,反而劣势很大,根本无法与骑兵正面较量。

当初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也都是采用的骑兵大迂回、千里奔袭的办法才击溃匈奴的。

真要是凭步兵就能打垮匈奴,那几十年前的刘邦也不会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了,汉朝也不至于会被匈奴压制几十年。

李陵此话显然是过于激动,太上头了,于是说了这么一番狂妄之语。

不过,狂妄归狂妄,如果透过当时李陵所处的环境,这番狂妄之语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当时李陵的祖父李广一生未能封侯,最后落一个自刎身亡的下场,叔叔李敢被霍去病射杀,父亲和二叔早逝,李家基本没什么牛人了,衰落之势很明显。

如今整个李家只剩自己一个人在汉军中任职,面对家族没落,李陵只有通过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获得封侯爵位,才能重振李家。

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加上李陵又耻于给李广利打下手,于是一激动就说了大话。

但是,这其实并不能导致李陵最终战败投降。

因为汉武帝不傻,他非常清楚李陵说的是大话,目的就是想争一个出征的机会,跟匈奴打了这么多年的汉武帝也十分清楚,如果放任李陵率5000步卒孤军深入,是很危险的。

所以,汉武帝对于李陵的这番豪言壮语,并没有给他浇冷水,反倒觉得这个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跟当年的霍去病有一拼。

于是在李陵的再三恳求下,汉武帝同意了李陵单独率军出击的请求。

一方面是欣赏眼前这位年轻将领的勇气,另一方面,汉武帝也希望李陵能到真正的战场上历练一番。

当然,刘彻也不傻,在同意李陵的要求后,他立即下诏要求汉军中的另一个将领路博德到时候率领一支骑兵到半路接应李陵。

这样一来,两支汉军前后互为支援,即便李陵兵败,也可以在骑兵的接应下全身而退,可保万全。

谁知,路博德把李陵给坑了!

路博德也是汉军中资历比较老的将领,曾经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因立下军功而被封侯,此后又和杨仆等率军攻灭南越。

也就是说,路博德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而且军功卓著,跟他比起来,李陵就是一个初生牛犊,乳臭未干的小年轻而已。

所以,当路博德收到汉武帝的诏令后,第一反应就是:李陵是个什么玩意儿?朝廷竟然让我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打掩护?

因此,路博德耍起了花招,顺便把李陵给坑了。

他没有直接拒绝汉武帝,而是转而表示道:

现在是秋天,正是匈奴人战马长膘的时候,不适合与匈奴开战,如果我们能忍过这个冬天,等开春的时候,臣愿和李陵一起各率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攻打东西浚稽山,必能取胜。

汉武帝收到奏章后,顿时大怒!

心想,这个路博德什么意思?打个匈奴还要分冬天春天?当年卫青、霍去病出征的时候可没这么多理由,再说了,朕打了匈奴二十多年,照样打得匈奴满地找牙,还担心什么冬天春天?

这分明就是不想出征,刻意找的借口,该不会是李陵那小子在朕面前说了大话,回去之后又害怕不敢去,后悔了,所以故意跟路博德串通好,故意找说辞来糊弄朕吧?

刘彻自导自演了一番内心戏之后,当即认定李陵是害怕不敢去了,一怒之下,命令李陵必须在9月就得率军出击,临了还加了一句:你跟路博德说了什么,给我汇报一下。

而对于路博德的安排,汉武帝则是声称西河经常受到匈奴进犯,所以命令路博德率军赶赴西河一线攻击匈奴。

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 书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鄣。——《汉书》

很明显,汉武帝已经严重怀疑李陵跟路博德串通一气糊弄他,收到诏令的李陵,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但李陵似乎并不在意,在他心里,如不出意外,他将沙场建功,封侯拜相,一举振兴李家,于是意气风发地带着5000步卒出发了,

就这样,李陵最终战败被俘的结果在这一刻已经是注定。

从李陵出征前的整个过程来看,暴露出了汉朝方面两个致命的问题:

其一,自从卫青、霍去病死后,汉军内部是一片混乱,缺乏真正的统帅。

汉军当时的统帅是李广利,但李广利根本不会打仗,出征那么多次,全是些损兵折将的败仗,战绩十分平庸。

作为名义上的统帅,李广利在汉军内部是不能服众的,李陵看不起他,耻于给他运输粮草,其他一些有战功的将领也看不上他。

而路博德又看不上李陵,认为自己久经沙场,是老资历了,李陵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配让自己给他打掩护。

这暴露出的问题是,汉武帝后期,汉军中缺乏一个真正可以统率全军,能做到号令三军、莫敢不从的真正统帅。

换句话说,汉军缺乏一个像霍去病、卫青这样能镇得住场子,令所有将领都信服,甘愿效力的统兵之将。

所以汉军内部,谁也不服谁,在协同作战的时候,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很难做到一条心。

其二,汉武帝后期,刘彻的疑心病越来越严重了。

路博德就是给自己不愿意给李陵打掩护找了个借口,汉武帝显然是内心戏过多,想当然地就认为是李陵怕了,所以跟路博德串通一气糊弄自己。

他都能想到李陵耻于给李广利打下手,为什么就不会想到路博德久经沙场,也耻于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打掩护呢?

很明显,汉武帝晚年疑心病十分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对各类事情的正常判断,后面巫蛊之祸的悲剧也是这种疑心病愈发严重带来的后果之一。

李陵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

事实上,李陵率领一支孤军,在深入敌境上千里的战线上,以5000步兵重创匈奴8万骑兵,其战术指挥能力不知道比李广利高出多少倍。

当时,李陵带着5000步卒出发后,足足走了一个月,行军千里,抵达浚稽山安营扎寨,但一路上根本没看见一个匈奴人。

于是,在浚稽山观察一阵子后,李陵决定按照原定的计划,一边筹划将部队回撤至南边的受降城修整,一边将一路上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交付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

陈步乐一路狂奔回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李陵在前线的情况,当得知李陵统兵有方,深受士卒爱戴,还绘制了一路的地形图后,汉武帝十分高兴,当即就将陈步乐升职为郎官。

按理说,李陵一路上都没遇见匈奴骑兵,如果就此撤军回受降城休整,再撤回汉境,大军一定会安然无恙。

即使没有斩获,此次出征也可以说是由于汉军出塞吓得匈奴人不敢出来了,也是一种威慑,事后给他一定程度升职也是可以的。

但事情总是有意外的,李陵这边的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剧变!

因为恰好就在李陵准备撤军时,匈奴且鞮侯单于正带着3万骑兵在草原上四处转悠,不巧的是,匈奴人正好转悠到浚稽山一带,和李陵所部遭遇。

匈奴人发现汉军后,迅速将李陵所部包围,且鞮侯单于准备一举吃掉这支汉军。

谁知,李陵并不感到惊慌,甚至这5000汉军士兵也没有那种陷入重围的慌乱迹象,反而是两眼放光。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次出征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可走了一个月也没见到匈奴人的影子,如今匈奴人自己送上门来,这简直就是肥肉啊,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于是汉军人人振奋,战意旺盛,恨不得马上冲过去撕碎了匈奴人。

这时,只见李陵下令将全军立即移动到两座山之间的谷地,然后集结全军所有运载车辆,结成环形营垒,以抵御匈奴骑兵冲击。

再命令前排士兵手持盾牌和长戟,弓弩手在后排负责输出,李陵则亲率一支队伍出营叫阵。

看着出营挑战的李陵,且鞮侯轻蔑地一笑,随即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只见匈奴骑兵如群蚁般冲向李陵的营垒,顿时间,阵地外围便是万马奔腾的场面。

且鞮侯单于万万没想到,当匈奴骑兵冲到李陵的营垒前那一刻,天空突然下起了一阵密密麻麻的箭雨,匈奴骑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无差别射杀,栽于马下。

冲在后面的匈奴骑兵瞬间就被吓住,再也不敢往前冲,李陵则趁势率军发起冲锋,匈奴随即溃败而逃。

但李陵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匈奴人,当即就率军追击,直到匈奴跑远后,才收兵回营。

此战,汉军杀匈奴兵数千人,大获全胜!

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汉书》

然而,仗虽然打赢了,但李陵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刻他才意识到步兵对抗骑兵的致命缺陷。

骑兵机动性极强,汉军步兵虽然利用阵型和弩箭暂时赢了,却无法消灭匈奴骑兵。

人家打不赢就跑,你步兵追了半天也追不上,等别人休整过后,随时还能杀回来,打你个措手不及,骑兵随时在机动,步兵只能被动防御。

这么下去,早晚要被匈奴人消灭。

李陵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下令赶紧往汉朝边境方向撤兵,但匈奴单于又调集8万骑兵一路追杀过来。

李陵所部且战且退,苦战多日,士卒伤亡不小,于是命令将重伤者用车载着,轻伤者驾车,其余人战斗,就这么一路撤退至一处山谷。

就在这时,李陵发现军队士气比起之前,十分低落,心想,莫非是因为军中有女人,影响了士气?

一番查验才发现,原来是一些关东盗贼的妻女被流放到边境后,很多人随军做了士兵的妻子,此次出征也被藏在了车中。

找到问题后,李陵当即下令将这些女人搜出来杀掉,第二天再战,汉军果然士气大振,斩杀匈奴3000余人。

李陵杀士兵藏在车上的妻子,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谁吃饱了撑的,打仗都要带着老婆上战场?至于那些被杀的女人,很可能是一些在军队中提供特殊服务的女人。

李陵到了那一步,深知很难逃出去,这些女人落到匈奴人手里,也要被凌辱,于是将其杀掉,以示宁死不受辱、血战到底的决心,这才提振了全军的士气和战意。

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汉书》

虽然暂时打赢了一阵,但李陵所部是一支孤军,打一次就消耗一次,没办法,李陵只能率部往南拼命撤退。

几天后,李陵所部躲进了一处芦苇茂盛的沼泽地,单于见状,也不敢贸然进入芦苇丛中,万一被李陵打个伏击可就赔大了。

于是,且鞮侯当场想出一个火攻的主意,匈奴兵随即在上风口纵火,整片芦苇丛瞬间浓烟滚滚。

身在芦苇丛中的汉军无不心惊,关键时刻,李陵急中生智,趁火还没烧到,下令汉军在下风口也放火,提前烧出一块空地,才幸免于难。

趁着烟雾缭绕,能见度低的有利时机,李陵随即率部往南又逃出了一段距离后,转入一片大树林中躲避。

这时,匈奴骑兵也紧随其后,跟着就冲进了树林。

如此一来,汉军再次占有优势,因为在密林中,到处都是树木,骑兵无法大规模展开,李陵抓住战机,利用这种优势,在树林中以弩箭、埋伏等手段大败匈奴,杀敌数千。

甚至于汉军的弩箭都从单于耳边飞过,差点把单于也给射杀了。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汉书》

且鞮侯单于见状,当场败退下山,并萌发了撤围而走的想法,但匈奴内部很多人认为,单于亲率数万大军,连区区五千汉军都收拾不了。

如果就此撤围回去,那对匈奴的士气打击很大,将来很难再指挥得动匈奴部队了,而且汉朝方面也会因此更加轻视匈奴。

正当且鞮侯单于犹豫之际,李陵所部有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汉军将校凌辱,干脆叛逃投降了匈奴。

管敢见到单于后,把李陵的情况全部泄露了出来,说李陵是一支孤军,没有任何后援,而且箭矢即将用尽,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全歼李陵所部。

此话一出,且鞮侯单于顿时信心大涨,随即命令匈奴骑兵进一步围攻李陵。

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汉书》

而李陵这边的情况则越来越危险!

此后,经过连日苦战,汉军尚有3000人,但50余万发箭矢全部耗尽,兵器在对砍中要么卷刃不能用,要么折断爆废。

无奈之下,李陵只好下令将马车拆了,取出木棍做兵器,一边血战一边撤。

但此时的李陵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很快就被匈奴追上,并堵死在一个山谷中。

李陵最后只得将部队分散突围,最终李陵所部全军覆没,李陵也被匈奴俘虏,只好投降。

但其他突围小分队中,还是400余人逃了出去,成功回到汉境。

至此,李陵结束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军事生涯!

回过头来再看这一战。

李陵以区区5000步兵,在面对匈奴8万骑兵的围追堵截下,战术指挥得当,愣是以5000步兵前后杀掉一万多匈奴骑兵。

从战术指挥效果来看,李陵扬长避短,利用自身优势,以大车结成营垒配合弓弩,有效地大量射杀匈奴骑兵。

此后又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成功避开步兵的劣势,在树林中给匈奴以较大杀伤。

这种战术指挥能力,在当时的汉军中,也算是屈指可数的人物,要知道,李广利兵强马壮的情况下,还经常是损兵折将的。

从战果来看,以牺牲4500人的代价,杀灭匈奴一万多骑兵,对于一支孤军来说,这已经是重大胜利了。

试想一下,如果补给充足,又有骑兵掩护的情况下,李陵肯定还能打出更好的战绩。

可惜,这一切早已不可挽回!

因为李陵投降后,汉朝方面又出来一个人,坑了他一把,汉武帝的疑心病再度发作,补上了致命一刀。

李陵第二次被坑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朝廷后,汉武帝怒不可遏,原先李陵派回来禀报情况而被升职为郎官的陈步乐,自知难以活命,遂自尽而死。

汉武帝接着又召集群臣讨论李陵投降事件,大臣们都知道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为李陵说话,都在谴责李陵投降可耻。

唯独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是不得已,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李陵以数千步兵杀伤一万余匈奴骑兵,已经很了不起,而且李陵所部是一支孤军,还被叛徒出卖,后面也是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才降的。

所以,朝廷不应该过分地苛求李陵。

但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不由分说,直接把司马迁抓起来,处以宫刑。

不过,一年多以后,汉武帝终于还是冷静了下来,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认为当时自己应该在李陵出发后就立即派路博德率骑兵接应他的。

都是路博德这奸诈狡猾的老油条害得自己改了诏令,才致使李陵孤军深入,最后全军覆没。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汉书》

于是,有了悔悟之心的汉武帝,在公元前97年,派出20万大军大举进攻匈奴,同时派大将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试图将李陵接回来。

然而,匈奴这么多年下来,早就被汉军打怕了,只要汉军大规模出动,匈奴便避而不战。

所以,公孙敖所部出塞之后,压根儿没遇到大规模的匈奴部队,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公孙敖干脆上奏称,根据俘虏的匈奴人所说:

李陵在敌方教匈奴人各种防备汉军袭击的办法,有了李陵提供的办法,匈奴人才一次又一次成功避开汉军的出击,自己才无功而返。

此话一出,显然是把李陵推到了风口浪尖,汉武帝听完后,顿时大怒,当即下令将李陵全家灭族。

李陵投降之事,到这一步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陇西一带的世家大族,包括李广这一支的李氏家族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投降匈奴,累及家族感到耻辱。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汉书》

从此以后,李陵再也回不去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汉武帝灭了他全家,他还怎么回去?他原本就是打算先假意投降,后面再找机会回去,可现在自己效忠的大汉,灭了他全族,已经没有回去的意义。

二是,李陵即便回去了,也在汉朝没有立足之地,他的家族以及陇西大族、士人都认为他投降累及家族是一段耻辱。

即便他回去,这些人是不会放过他的,不仅会给他言语上的侮辱,甚至会找刺客干掉他。

李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其实,如果仔细去看整个事件的过程就会发现,汉武帝本人在李陵事件中要负有主要责任。

一开始,李陵虽然说大话,要以少击多,还要以5000步兵直捣匈奴王庭,但汉武帝是明白人。

他非常清楚这是李陵为了争取出征建功而说的大话,真要派5000步兵出去,必然是孤军深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汉武帝一开始还是比较理智的,直接下诏要求路博德率骑兵接应李陵,可他却仅凭路博德几句话就怀疑李陵和路博德串通一气糊弄自己。

进而在愤怒的情绪下,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让李陵孤军深入,把路博德调到了西河一线,却也毫无所获。

这全然是因为汉武帝的疑心病所致,他在事后也承认了自己不应该让李陵孤军深入,应该严令路博德去接应的。

后来汉武帝又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腹地,试图接回李陵,结果听到公孙敖说李陵在教匈奴应对汉军的战法后,根本没有进行查证,就把李陵一家灭门。

事后经过查证才发现,真正教匈奴人对付汉军战法的人根本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李绪的汉军降将。

由此可见,汉武帝后期疑心病十分严重,在处理事情中全凭个人喜好以及当时的情绪,根本没有理智可言。

可以说,李陵的悲剧,虽然他本人说大话要占一部分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汉武帝后期变得暴躁易怒,感情用事,处理事情极易情绪化的原因。

他两次处理李陵的事情,做决断的时候,都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做出的不理智决策。

所以汉武帝的责任是很大的,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刘彻到了后期,显然是已经变了一个人,这也注定了李陵最后会悲剧收场。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41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