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中华万寿鼎

是禅牛呀 2024-09-27 11:16:33

到衡阳,一定要去拜谒衡山。

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寿岳”。

在中国古代,人们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与天下九州相互对应。九州中,正南面是荆州,即现在的湖南湖北地区。荆州最著名的山叫衡山,其对应的是南方七宿中的翼星和轸星。由于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所以南岳就被世人尊之为“寿岳”。古人祝人长寿,常用“寿比南山”一词,便是源于寿岳衡山。

传说,上古时期,炎帝、祝融曾在衡山生活;尧、舜、禹也均曾登临衡山祭祀山神。商周时期,神被人格化,赤帝祝融氏被尊奉为南岳衡山之神。唐玄宗时封禅南岳神为“司天王”,宋真宗封南岳神为“司天昭圣帝”。至清末,历代帝王祭祀南岳之神时,都称南岳为“主寿之山”。宋徽宗登临南岳衡山,还写下“寿岳”两字,石刻至今仍存于金简峰黄帝岩上。

传说这“寿岳”两字即为宋徽宗所题

上千年来,众多文人墨客为这座“寿山”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东汉张衡在《天象赋》中写到:“长沙明而献寿,东辖朗而陈兵”,意思是说,如果主寿的长沙星明亮,则人间会延年益寿;而主战争的东辖星明朗,那就会陈兵打仗了。南岳古属长沙,长沙城就因二十八星宿中轸宿旁的“长沙星”而得名。

南朝之时,也有诗赞美:“愿荐南山寿,明明奉万年。”五代时还有诗提及:“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唐代李白也写诗赞颂:“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即长沙星,寿星也。李白在《春日行》中也写道:“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衡山既名寿岳,必有寿之重器。

其一,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派特使张奉国从京师赶到南岳水帘洞,举行仪式,向水中投下玄宗署名的“金龙玉简”,祈求长寿。该金简于清代道光年间出土,曾收藏于故宫。抗日战争初期,又辗转到了贵州,现存贵州省博物馆。

另一重器,则是中华万寿大鼎,其坐落在衡山驾鹤峰下的万寿广场。

来衡山前,我就做了计划,先去拜谒中华万寿大鼎,再登衡山绝顶祝融峰。返回后,再拜访南岳大庙。

衡山中华万寿广场位于南岳大庙北侧。

还未下车,就从车窗里看到衡山那巍峨的雄姿,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步入万寿广场,迎面是衡山的驾鹤峰。过广场,沿着一条长长的台阶缓步走向驾鹤峰下的小山。山顶之上,就是那座天下闻名的中华万寿大鼎。

中华万寿大鼎

这座万寿大鼎铸造于2000年,其高9.9米,寓含九九归一,中华统一;大鼎重56吨,寓含56个民族和睦团结,共兴中华。大鼎表面还铸有10000个不同的“寿”字,故名“万寿大鼎”。

大鼎上的每一个“寿”字都代表着一份祝福和希望。所有的人都相信,在“寿岳”衡山的万寿广场,拜谒万寿大鼎,就可得到长寿、吉祥和幸福的祝福。

整座大鼎恢弘庄重,洋溢出一股庄严而神圣的氤氲。

面对万寿大鼎,我默立片刻,心中在膜拜。虽然,我知道大鼎是新铸的,没有承载什么历史的烟云沧桑,也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的积淀,但此时,大鼎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象征。

祭拜结束,再凭栏远眺,衡阳城区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突然,我又想到,其实,我们的先祖铸造鼎,最初并非是用于祈寿,而是当做煮饭用的炊具。《说文解字》中就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后来,由于鼎的厚重端庄,又逐渐成为祭祀用的礼器:“鼎者,宗庙之宝器也。”再后来,演变成王权的象征。

大禹平定洪水,成为天下共主后,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九鼎来作为九州和王权的象征,从此开启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权的序幕。

禹“画九州”,是夏代初年的重大政治举措。《左传》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这就是说,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其中,豫州位于中央,所以也叫“中州”。

为此,禹还下令铸造九鼎,分别代表天下的九州,“禹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按其文,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祭,是鼎所图也。鼎亡于秦,故其先秦时人犹能说其图以著于册。”九个鼎上铸造的图象分别“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等物象。所谓“国名”,就是九州之名。“九鼎的作用主要是“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就是用来沟通天地、人神的联系,从而得到天帝的庇佑。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九鼎也就代表天下。

公元前1600年,商汤举兵灭夏,建立商朝,迁都于西亳(今河南偃师市境)。《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就是说,夏朝灭亡,代表天下的“九鼎”也就被商汤迁于商都西亳。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左传》记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由此,西周王朝便有了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为宗周,东方的洛邑为成周。成周城里的太庙就是存放九鼎之处。

由于九鼎代表天下和王权,其也就成为不少欲独霸天下的诸侯国觊觎的国宝重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兵打败居住在距离东周都城洛阳不远的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的戎人。此时的楚庄王并没有撤军,而是指挥楚军一路向北,进入周王朝的领地洛水边。

周定王十分恐慌,便派大臣王孙满前去打探消息,楚庄王意欲何为。见到周天子的使者,楚庄王劈头便问:周王朝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王孙满不卑不亢地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夏桀昏乱,商纣暴虐,所以鼎又迁到周朝。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周成王把九鼎存放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天命所定。于今,周王室虽衰,但天命没有改变。所以,鼎是不能询问轻重的。”

楚庄王听完,无言以对,只好悻悻地返回楚国。

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日渐强盛。此时的秦国也打起周王朝九鼎的主意。无奈之下,周显王只好求救于齐国。齐王发兵救援,迫使秦国罢兵。

  战国末年的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派兵进攻洛邑周王室, “取九鼎宝器。”公元前249年,东周王国灭亡。

在中国的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祀,戎是军事。也就是说,当时的国家只有两件大事,一件是祭祀,一件是军事。

祭祀是沟通人和神的方式,代表着民众的宗教信仰,它是凝聚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力量,是进一步构成国家合法性的基石。因此,祭祀权和祭祀器皿,自然就成了国家最高权力之象征。谁掌握了这些,谁便拥有了王权,这就是九鼎为政权象征的由来。

到了秦始皇嬴政一统天,欲将九鼎一并收入囊中之时,不料在运输途中,却有一口铜鼎掉入水中,再也不见踪影。故而秦始皇到手的,只有八口铜鼎,代表不了整个天下!秦始皇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干脆决定,从那时起,大秦王朝改用玉玺作为传国之宝,把铜鼎统统放入太庙,仅只作为祭祀器皿之用。

只是不知何时,大鼎又被赋予了“祈寿”的宝器。

且不管眼前的大鼎作用如何,只听说,2000年10月,这口中华万寿大鼎落成时,居然有成群的白鹤在大鼎上空翱翔,经久不散,气势之浩大,世所罕见。

总之,中华历史和文明,就如一口大鼎。鼎中,不论是煮肉煮菜,煮着煮着,肉烂了菜化了,但鼎还在。只要鼎还在,文明就能得以传承,文化就能继续延续。

0 阅读:4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