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读《中庸》,但必须要知道这三句话(一)

爱思考的阿铁 2024-07-21 02:20:51

《中庸》

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主要阐述了个人行为的标准:中庸,即不偏不倚,适度适中。

我挑选了其中重要的三句话,能让你明白这本书讲了什么。

但因为内容较多,为了保持每篇的简洁轻量,将分为三篇文章发送。

和我一起来学习

第一部分:“中庸”是什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一、翻译

人性从天而来,是天赋予的,所以可称为天命;

顺性发展,即为“人道”,也就是人应该走的道路;

大多数人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需要后天的启发。关于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道,如何行人道等,需要一生去学习与践行,即教。

二、解读

1

人性,是天给人下达的命令。

所以实现人性,顺着人性发展,按中庸标准修正,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

做这件事,就是在“行人道”。

2

“行人道”,只能落实在,你对每天遇见的事情,做出的反应里;落实在,你无事独处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中。

不论有没有人看着你,在任何情况下,你的所有状态、行为都必须保证在“行人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永恒的,人道是永恒的,行人道是人时刻要做的。

3

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正在实现人性,行人道?标准是:中庸。

在顺性发展的基础上,做出中庸的行为、反应、态度,才表示你正在实现自己的天性,行走在人道上。

三、总结

这篇短文主要说明了:人必须“行人道”。

“行人道”是指:在顺性而为的基础上,按中庸标准规范个人行为。

为什么要行人道?因为这是人的天命。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论你想不想,但你所有的言行,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去遵循的准则。

但自觉还是被动遵守,自觉按中庸标准做的完成度如何,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就像树,它们一定往下扎根,往上生长,这便是树性天命。但某棵树长得笔直,还是长得左歪右斜,作为树,这些只能归于命运;

人,也必定遵循人性天命。扎根生长,就像顺性发展,但长得直还是歪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己是否自觉去修正。

直,如同“中庸”标准。

人有自觉自主能力,能够知道什么是直,如何做才能保持笔直,所以就有责任让自己保持笔直,也就是有责任按“中庸”标准来行事。

能力代表责任,有眼就得看,有耳就得听,有自觉自主的能力却不用,是自己对自己的放纵懈怠。

所以,人有责任去觉醒,知人性,行中庸,便是尽了人性,尽了天命。

下一篇文章将会说明:中庸,究竟是什么标准。

1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4-07-23 18:58

    然后,靠税收养活的玩意,自己劳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