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开展《中国汉字字体的历史演变》及《中国大篆书法欣赏与实践》系列讲座

品典中国 2023-11-14 09:58:00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传承汉字文化首先要对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历史追溯。从商朝的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魏晋的楷书,以及东汉的草书与行书,每个阶段都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人文学院于11月10日下午在鄠邑校区崇文楼就业指导中心多功能厅开展“人文大讲堂之专家学者进校园”系列讲座——《中国汉字字体的历史演变》及《中国大篆书法欣赏与实践》。讲座主讲人分别为中国大篆文化研究院院长、窦体大篆书法家中国大篆文化传承人窦德盛老师和文化学者、军旅书法家,中国大篆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级书法教师,“国礼艺术家”刘博老师。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余小勇主持、各年级辅导员出席、人文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参加。

造字之初,所造之字大多是象形字。甲骨文,这个被视为中国文字的源头,是刻在龟壳或兽甲上的文字。它们或繁或简,形象生动,笔画之间流露出的是远古先民对神秘自然的敬畏。窦老师的讲座由甲骨文的讲述娓娓展开,正如窦老师所说,我们现在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甲骨文,承载了商朝先民们的生活、信仰和习俗。在特定的阶段,有特定的载体和特定的字形。

接下来,刘博老师以高度凝练的一句话对中国大篆书法的欣赏与实践下了一个定义——书法欣赏就是审美,书法实践就是创造美。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涉及对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内容、意境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书法欣赏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刘博老师告诉同学们通过“三看二望一悟”来欣赏书法作品。书法实践顾名思义即练习与创作,刘博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五种常用方法,带领大家从大篆书法的艺术特点、美学原理到哲学底蕴一步一步走进大篆书法、欣赏大篆书法。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于汉字发展历史与书法欣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座结束之后,应我院盛情邀请,两位大篆文化研究大师在台上挥毫泼墨,窦德盛老师寄语人文学院“厚德载物”,刘博老师则以“学思善用”与同学们共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坚持书法进校园,一定会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树再度结出丰硕的果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