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真实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心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在早餐前陷落的国家
希特勒曾经夸口说,挪威战役是现代战争史上最完美的战役之一。他的确没有吹牛,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对距离如此遥远的目标发动这么大规模的进攻。
虽然和二战中后来的那些战役,尤其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特混舰队的狂飙突进相比,德军投放的兵力和动用的资源并不惊人,但是在1940年时,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德国海军动用了370艘各型舰船,包括了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扫雷艇、潜水艇和各种各样的商船;战役投入了超过10万名的陆军官兵、20000辆各型车辆和近11万吨作战物资。
地面战斗中,除了坦克、装甲车、拖拉机、卡车外,德军还使用了20000匹军马。
丹麦市民在码头围观登陆的德军
这次闪电突击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在事先做好了计划,德军没有从国内运输的作战物资就从占领国就地获得——比如在开战前一天,一名德国军官扮做平民,在丹麦租用了一辆卡车,来运输他的部队的沉重的无线电设备。
面对如此处心积虑的入侵,丹麦如此迅速的沦陷,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进攻的前一天,一名向汉堡运送新鲜海鱼的货车司机还向政府报告说,有支延绵50公里的德军部队在向丹麦边境行进。但是丹麦政府完全没有留意到这份情报的价值。
4月9日凌晨4点,德国大使芬克向丹麦的外交部长提交了最后通牒:
接受德国的占领,或者在1个小时内,目睹美丽的哥本哈根被德国空军炸成一片火海。
外交部长疯狂地冲上街头,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王宫,经过两小时的讨论,国王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指望丹麦不足15000人的部队抗衡强大的德国国防军,无异于送死。
在丹麦的国防部长宣布投降之前,德国人的运兵船已经在哥本哈根港口卸下了1000名士兵;事实上,在最后通牒递交的那一刻起,德国的军队就已经涌过了边境线,他们通过海陆空各个途径,赶赴丹麦的战略要地。到了丹麦市民吃早餐的时候,4000名占领军已经踏上了他们的国土。
德军的占领效率是如此之高,这一天的还没有过去一半,德国空军已经从丹麦的机场起飞去支援正在进行的挪威战役了。
几名德军在参观小美人鱼雕像,雕像就在哥本哈根港口外。
面对似乎是突然出现的入侵者,大多数丹麦人表现得很友好,实际上,许多人是被吓坏了而不知所措。这个国家如此平静的接受了被占领的事实,让推进的德国军队也迷惑不解,用一名德国军官的话来概括就是:
“在布拉格,那里的人们和我们争吵;在华沙,那里有人向我们开枪;在这里,我们被当成了一个旅行团。”
“你们德国人又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曾经半羡慕,半悲哀地对入侵丹麦的德军指挥官说到,“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行动。”
对于德国人而言,这个了不起的行动仅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国人发现,他们可以不带武器出门,在这个充满田园牧歌风情的国度里随意游玩——直到1945年,温顺的丹麦人不堪忍受占领,开始武装反抗为止。
几名德军官兵在向导的引领下参观安徒生的故居。
逃亡的王室和抵抗的国度
1940年4月9日早上7点23分,此刻距离德国海军的布吕歇尔号带领舰队突袭奥斯陆才过去了3个小时。
站在甲板上的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正和自己的两个孩子,政府的内阁成员和议员们一起,在一些仆人的帮助下,逃离这座城市。
距离奥斯陆港不到20公里的南边,撤退的德国舰队正在向岸上转运人员;而德国人的空军部队,已经降落在了西边8公里远的机场上了——奥斯陆的陷落已成定局。
在获知入侵的消息后,挪威政府在黎明前紧急召开了会议,内阁一致认为,国王和政府不应该向德国人屈服。但是必须离开危险的奥斯陆,在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建立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抵抗。
挪威国王和政府撤离奥斯陆后,德国占领军于当天下午,派出了一支部队,在斯皮勒中尉的率领下,开始追击他们。
得知自己敬爱的王室开始逃亡后,许多爱戴这位国王的挪威平民自发地加入了护卫队,在一名陆军上尉的指挥下,这支临时武装伏击了德国人,斯皮勒中尉重伤后被丢弃在战场上等死,其余的德军退回了奥斯陆。
起初,挪威王室希望能够在瑞典逗留,瑞典的第一次答复说,哈康国王及其随行人员“当 然”可以进入瑞典境内,但瑞典不能就有关拘留的问题作任何诺言。
两小时后,瑞典的第二次回答中对国王及其一行表示欢迎,但又指出:按国际法规定,国王在待在外国境内期间,将不得行使他的皇室权力,瑞典政府也不能“事先”就他离开瑞典的问题作出承诺。
哈康国王在收到第一次回答后,就越境进入了瑞典,但在半小时后又返回了挪威国土。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国王和随从们一直在不停地迁移,最后,他们乘船前往英国,建立了流亡政府。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
德国人曾经希望,挪威在看到德军全线成功登陆后接受失败的现实,但是入侵者们却惊讶的发现,这个国家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挪威的正规军最初的战斗是毫无准备而且令人失望的,挪威是个多山的国家,他们的军队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武器,开战前也没有充分动员。结果德军在头一个星期内,就击垮了近乎2/3的敌军,还占领了每一个重要的机场,破坏了这个国家的广播和通讯网络,夺取了大部分的军械弹药库。
德军用军马拖曳火炮。
就在奥斯陆北部的群山间,依托唯一一支没有被击败的部队——豪格将军的第二师,鲁吉上将开始再建挪威军队:
那些预备役军人、退休的政府官员和民间志愿者们,在得知抵抗军的位置后,他们开着自己的私家汽车和卡车,乘坐雪橇或者步行,带上了自家的猎枪和步枪;从挪威的四面八方,先是一个一个,后来三五成群地汇集到了抵抗的旗帜下面。
聚集起来的民众,有从军经历的,就在一个个军官的召集下,根据兵种慢慢汇合成一支支部队,先是一个排,后来变成一个连,一个营;步兵、炮兵、海军和空军都再次奇迹般地组建了起来——然后投入了战斗。
一名上了年纪的出租车司机,带着自己的汽车成为了鲁吉上将的专职司机;一名乡村医生,在大衣口袋里塞满了诊所的药物,徒步赶到埃迪沃尔镇,召集其他的医生和护士在山区开了一家战地医院。
挪威银行的一名运钞车司机,鲁道夫·桑德根,将1110万克朗的钞票(相当于450万美金)藏在5个装马铃薯的袋子里,然后他拉着这样的一车马铃薯,穿过了德军的封锁线,将钱交给了挪威的贸易大臣——这笔钱通通变成了新军的军饷,食品和其他补给品。
和这些彪悍的北地山民一交战,德军就发现,他们遇上了顽强而难以捉摸的对手——这些拿着猎枪的人在山林中时隐时现,面对前进的德军部队,他们不会正面对抗,但是,制造的麻烦可一点都不少——“突然间,前面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巨大的石块纷纷落下,这些挪威人制造了一次人为的山崩,山路上堆积了数吨重的碎石。”
越过碎石行军的德国部队,挪威人依靠这种办法迟滞敌人,但无法击败他们。
德国人很快就找到了对付挪威人的方法,他们让一两辆坦克带着少数步兵,组成机动小分队在大部队前面开路,携带重武器的步兵连队紧随其后,机动化的炮兵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而头顶上,空军的侦察机时刻盘旋着,搜索敌军的阵地。
鲁吉上将很快就明白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他手头这支12000人的半正规军,是不可能在奥斯陆北部平坦开阔的土地上挡住德国人的,既然德国人已经在挪威建立了基地,赶走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切断他们的补给和增援。
德军在1号坦克掩护下进攻,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挪威人拿这种过时的战车毫无办法。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截断丹麦和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他们在挪威的南部增加兵力了。
英国皇家海军有实力做到这点,但他们害怕德国空军的不断攻击,因此除了潜艇,不愿意派出任何水面舰艇前往——这一计划只能作罢。
剩下的最佳目标,就是收复并坚守住特隆赫姆了,这个奥斯陆北边的城市位于挪威的中间位置,在中世纪时曾经是挪威的首都,虽然被德国人占领,但是那里的守卫力量却很薄弱,只有1700名守军。
这里不但有优良的深水港,还恰好把守住了通向奥斯陆的两条长长的峡谷道路,通向挪威北部唯一的铁路和公路也从这里经过。
鲁吉上将的抵抗中心就设立在特隆赫姆南部大约200公里的地方,在这里,陡峭的山坡和狭窄的山道让德国人的装甲力量发挥不出作用,挪威人四处出击,伏击德国的巡逻队,炸毁桥梁和涵洞——但是,这些充其量是种延缓战术,根本无法将德军赶出这个国家。
而挪威军队的打算就是,坚持到英法援军的到来,然后配合着将德国人赶出特隆赫姆。
猪队友终于来了
英国人在干嘛呢?他们还在痛苦而缓慢地适应德国全新的闪电战打法,他们的精锐部队已经被派往了法国前线,当得知纳尔维克的德国舰队被全部消灭后,丘吉尔马上制定计划,打算夺回那里。
起初,英国人想让惠特沃思爵士指挥舰队的水兵登陆作战,但是当得知当地不但有2000名德军山地步兵,还新增了2000名水兵部队后,英国人觉得还是派出一支正规部队登陆比较稳妥。
不要以为大英帝国这个老牌列强的军队就没有山头主义,长期以来,他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同样彼此竞争,相互敌视,有效合作仅仅存在于想象和计划中。
希特勒的战争同样让战时内阁一片混乱,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就是:“在挪威的战事方面,六位首脑和三名大臣都有发言权,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去为战争政策的制定负责。”大言不惭的丘吉尔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恰恰也是制造混乱的重磅选手——他只盯住了纳尔维克,明里暗里对战争委员会施压,让他们把军队主力派往那里,却忽略了特隆赫姆的重要性。
正在卸船的88炮。
德军都登陆一周了,来自挪威军队的消息才让英国人意识到特隆赫姆的价值,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认为守住特隆赫姆将带来更大的政治影响,坚称这里才应该是英军行动的主要目标,丘吉尔被说服了,于是,他终于派出了那支早已被混乱和低效折磨得欲仙欲死的远征军。
和精心策划准备的德国人不同,这次从英国出发远征挪威的,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台班子和大杂烩部队——其中包括了一个苏格兰近卫旅、爱尔兰边民团和威尔士团的几支部队、法国外籍军团的几支小队以及两个营的波兰流亡政府军。
为了抢时间,所有运到港口的物资不加分别的就往船上塞,塞满一艘就开走一艘,至于每艘船上具体装了什么装备,就只能到挪威去现场开盲盒了。
考虑到从海上直接进攻特隆赫姆的危险性,英国远征军计划兵分两路,分别从仍在挪威人控制的南北两个地点登陆,北翼的被叫做“莫里勘部队”,南翼叫做“西克尔部队”,这两支进攻部队打算在陆地会合后,对特隆赫姆的德国人发动钳形攻势。
北翼的“莫里勘部队”的主力是英军第146旅,指挥官威阿特将军是名身经百战的老式军人,他只有一只手,一只眼睛,脸上总是戴着一个海盗式的黑眼罩。
威阿特将军先乘坐水上飞机来到了预定的登陆点,北部的纳姆索斯为部队探路。后继的部队在到达峡湾入口时才发现,这条长达24公里的峡湾又窄又曲折,大型运兵船在里面就是敌机的活靶子。
于是,英军部队只好转移到驱逐舰上,一片混乱中,所有的装备和物资都放错了地方——一艘商船开走后,人们才发现它带走了170吨的重型武器、弹药和口粮——146旅就剩下了两天的补给。
雪上加霜的是,指挥官威阿特将军也失踪了,士兵们只知道,他可能在某一艘开往纳尔维克的船上。
第146旅只能靠自己了,他们穿上了专门为在极地作战而制作的全套防寒服:内嵌皮毛的靴子,加厚的毛衣、棉睡袋以及羊皮外套。穿上又厚又重的这么一身后,整个人臃肿不堪,行动迟缓,在前来接应的挪威人眼中,活像对面来了一群“笨重的北极熊”。
英国士兵装备的厚皮袄,保暖效果一流。
向着目的地前进了100多公里后,第146旅和挪威的第5师会合了,英国人发现,挪威人的弹药只够支撑一场战斗了;而他们也无法从英军这里获得补给,因为英军7.7mm口径的子弹和挪威军队的6.5mm口径的枪械不配套。
4月19日,来自法国的第5旅到了,这些士兵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区,是非常不错的猎手和山地步兵,他们专门准备了配合作战用的雪橇。唯一的麻烦来自空中,法国人的一艘运输船被德国空军炸掉了,剩下的物资送上岸后,才发现大部分雪橇因为在运输时没有固定好,已经被颠散架了。
在南侧登陆的“西克尔部队”的主力是英军第148旅,他们在摩根将军的指挥下,于4月18日在一个小渔村安德斯涅斯登陆,手里拿着不精准的地图,大部分无线电台还在路上,也没有任何防空武器。
这支部队为了增援南部战线的挪威人,在漫天大雪和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好几天,每天还会遭到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行军120公里后,摩根将军指挥他的部队进入了利勒哈默尔地区并抢占了一个靠近城市的阵地——而德军就驻守在他们的侧翼。
已经被德国人逼得喘不过气的挪威人被英国军队的反常举动惊呆了,因为这违反了一切军事规则。在前往联络的挪威军官尼尔森上校眼里,这些148旅的士兵活像“来自内陆的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铁匠”——挪威人说得完全没错——摩根的部下计划都是近期才招募的预备役士兵,他们勉强学会了用步枪射击,也能不将迫击炮弹发射到自己人头上。
和南线部队不同,他们没有冬季作战的准备,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在寒冷的雪地中扎营,当然也不会准备任何的雪地工具。
德国人帮他们解决了这些烦人的问题,英军立足未稳,德军就从侧翼进攻了,在他们的包抄进攻下,英军和挪威军队一触即溃,德军趁势攻占了利勒哈默尔。
一门用特种牵引车拖曳的火炮滑下了路肩,德军士兵们正在努力把它拽上来。
接下来的战斗几乎就是一边倒,英军不断撤退,德军的部队利用雪橇不断从侧翼袭扰,英国人似乎一直没有从遭遇战中学到什么东西。他们也根本不会利用山区的地形节节抵抗,有序后撤。
德军撵着148旅的后脚跟猛追,到了最后,摩根身边就剩下了9名低级军官和不到300名的士兵了,要知道,他们在登陆时,可是拥有1000余人啊。
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摩根只好停止作战,带着剩下的人和伤员撤走了。在他们身后的战场上,148旅的大部分残兵败将都散落在山区里。
这些士兵有的辗转跑到了瑞典,然后被拘押直到战争结束;有的跑到海岸边上,找到了同情他们的挪威渔民,乘坐渔船逃往苏格兰。更多的人则是落到了德军的手里。
4月的某一天夜里,有人轻轻地敲着利勒哈默尔的一家小旅馆的门,老板从门缝里看见,6名英国军官和大约4-50名士兵正躲在外面的街上,领头的军官压低嗓子:“请給我们一些吃的吧。”
旅店老板很无奈,他只能小声地告诉这些英国佬:“一群德国军官今天征用了旅馆,现在这里是当地德军的司令部!”
这群又饥又渴的英国人只好再次钻进了山里。后来,他们终于成功地跑到了瑞典。。。
二战纪录片上色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能否转发再点个赞呢?
#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