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大家姜凤山:缥缈仙音不再,梅韵琴音已绝!

凝梦娱娱 2024-09-11 03:07:30

2012年12月22日,著名京胡演奏家姜凤山于北京病逝,享年90岁。

姜凤山先生的头衔太多了:大师、专家、泰斗,但是,老先生自己说:“但我老觉得自己不足,我就是,把胡琴拉好了,这是我的本分。”浮名之下姜凤山不忘本分,同时没有忘记的,还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后一任琴师,二人天衣无缝地合作了12年。梅兰芳把姜凤山视作艺术上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生活中的挚友。从梅兰芳到梅葆玖,再到梅派再传弟子,为梅家三代操琴,姜凤山一路陪伴辅佐,把一生交予弘扬梅派艺术、培养梅派接班人的事业。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临死抱着自己心爱的胡琴!

姜先生的琴音是十足的梅派特色,具有着典型的梅派韵味和气息,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梅先生去世后,姜先生可以为很多梅派传人当老师,一些接近失传的戏码,也需要仰仗他的回忆,老先生的离世,缥缈仙音不再,梅韵琴音已绝!

姜凤山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第五告别厅举行。尽管姜凤山先生是琴师,但是众多梅派弟子同样赶到八宝山为姜先生送行,这其中包括李玉芙、李胜素、王艳等著名演员。

姜凤山老先生1923年生于北京南城崇文区花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父亲是个安分守己以修理眼镜为生的手艺人,老人家对儿子的期望值并不高,那就是希望后代能跟着他学会这门手艺。哪知,慢慢长大的小凤山,对父亲的一番用心良苦反倒不以为然,却一门心思要学京戏,争取日后唱红成为“名角儿”。他从小就爱听花脸的戏,8岁就开始在票房“偷戏”,“偷”了一出《托兆碰碑》。姜凤山通过梨园界“活张飞”侯喜瑞的入室弟子关洪斌大力引荐向侯老学习净行,之后他拜京剧名家张鑫奎为师专攻武花脸,1933年,他加入文林社科班,与梅葆玖一起带艺演戏,与雷喜福、孙毓堃、刘宗杨、程永龙等知名班社合作,长达十年,这段经历丰富了他的舞台经验。

唱到16岁,倒仓了。父亲一瞧,大失所望,但是他还是想唱戏,干爹说改拉胡琴吧,于是,托人介绍给拉京胡的杜奎三杜先生,姜凤山17岁投师拜在了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先生的得意弟子、著名琴师杜奎三先生门下。这样又得以结识了梅兰芳的姨夫徐兰沅先生,自然而然地,姜凤山与梅家牵上线了。

杜奎三对姜凤山的要求极为严格。为了纠正姜凤山拉胡琴的姿势,在椅子后面放一根竹片顶着腰,保持腰杆挺直。吹笛子,要在笛子一端挂一个小秤砣,吹得时候必须摆平架势。

据中国戏曲学院京胡教授、杜奎三之子杜凤元先生介绍,给杜凤元印象最深的则是姜先生对待师父的尊重。“姜凤山是个厚道实诚人。”杜凤元说杜奎三先生在世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一姜先生必定会给师父拜年,甚至还要跪下磕头。就是成名以后,也经常到师父家中探讨业务。

因为爱钻研,姜凤山先生全面的琴师,从老生、花旦到老旦,从梅派、程派到余派,特别讲究因人因派而异。他曾经为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如鲜蕊芳、宋德珠、尚小云、谭富英、叶盛兰、言慧珠、杜近芳、童芷苓、毛世来、赵燕侠等人伴奏,技艺愈发精湛。

1950年,他正式成为梅兰芳剧团的一员,为梅兰芳、梅葆玖、梅葆玥等人的演出提供伴奏,从此,护国寺街梅兰芳家四合院内的海棠树下,几乎天天都可听到梅大师在姜凤山所操京胡的悠扬曲调中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

姜凤山先生加入梅兰芳剧团乐队后,先是拉京二胡,(梅兰芳先生演新编剧目《西施》的过程中,感到乐队伴奏弱而单调,便与他的琴师徐兰沅及王少卿商议加以改进乐队伴奏音响效果,先后尝试用四胡、大忽雷、小忽雷与京胡配合,效果都不理想。他们接着试用了在南方流行的一种二胡(即南胡),感到既没有干扰京胡的演奏,又能起到衬托的作用,音色也比较谐和,便决定在唱腔中加入二胡。)

众所周知,为梅兰芳先生一生操琴伴奏的共有三人,即徐兰沅、王少卿、姜凤山,其中梅先生的姨夫徐兰沅老先生在解放前就因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早已退休颐养天年。而后接班的王少卿是梨园界有通天教主美誉的王瑶卿之侄,其父是王瑶卿弟弟、京剧名家、人称凤二爷的王凤卿,王少卿先生随梅大师的梅家戏班子年头最长。姜凤山先生先是辅助琴师王少卿,王故去后,他升任琴师,给梅兰芳大师操琴。

徐兰沅与姜凤山

姜凤山先生陪伴大师也达十几年,尤以解放后为主,特别在梅兰芳先生出访前苏联、日本、欧洲和慰问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等重大活动之际,担任乐队中首席京胡琴师的无一例外都是姜凤山。

1959年,梅兰芳大师在河南观看了豫剧名家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深受启发的梅先生回京后决定将其移植成京剧。目标一确立,梅兰芳先生便与剧团里的其他主要演员、乐队夜以继日通力合作,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将这部整体规模宏大且影响久远的京戏杰作作为一份厚礼,呈献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的隆重庆典仪式上。其中身为编导兼主演的梅兰芳先生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人所共知,而作为戏中唱腔、道白、板式、京胡曲调主要设计者之一的姜凤山和乐队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正是梅兰芳先生和琴师、鼓师三方天衣无缝的鼎力协作,才创下了该戏当时在北京连续上演16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的高票房纪录,该剧在周总理的接见和高度评价中获得成功。

梅兰芳大师1961年病逝,享年67岁,而姜凤山,也就成为了梅兰芳先生的最后一位琴师。有人说,姜先生与梅家的情谊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界里尊情重谊、肝胆相照的杰出典范。为人重礼讲义的姜凤山老先生终生将“弘扬梅派”、“培养梅派”接班人视为己任、恪尽职责。

姜凤山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期间除担任梅葆玖、梅葆玥的操琴外,还为马连良、张君秋伴奏,同时担任现代戏如《洪湖赤卫队》、《红嫂》等的唱腔设计,显示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京剧之间的跨界才华。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振兴传统京剧,于1979年应杜近芳的邀请重新排演并上演《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20世纪80年代初多次随剧团出访香港、日本、丹麦、新加坡、台湾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当地华人及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

姜凤山先生的本行是操京胡,光拜他为师的磕头入室弟子就达百余人之多,没有履行仪式的徒弟连他本人也记不清有多少了。其中有些人在社会上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北京京剧院优秀老旦演员赵葆秀的琴师燕守平先生、王福龙先生,梅葆玖先生的琴师舒健先生,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的琴师陈正伟先生等人都出自其门下。

据业内人士评论,好的京胡,它的脾性很犟,要操好胡琴,要由琴艺高超.大丈夫气概,君子之度量言行德品高尚的琴师来驾驭于它,这样的人琴结合,琴音才会其咆哮似黄河之水天上来,似大海的潮水潮起潮潮落,似小溪之水叮叮当当绵远流长,在此角度上说,琴师要有琴品。

据介绍,琴师拉出来的音乐要有神韵,而拉琴的姿势也要讲究,据说有龙型,虎型,凤型这三种派头最牛,好琴师都是这样的。但是,有的琴师则拉出的音干,哏,倔,藏,赃音一堆,拉琴者自觉不错,摇头晃尾巴,怪动作太多,揉弦胡琴就摇晃。据说,也有几个形态来形容,他们叫龟,蛇,狗,狼,这四种假牛者的姿势最操蛋。

作为专业琴师,这些低级毛病都是绝对不该有的,千万不要把不足和缺憾当成所谓的“风格”。

0 阅读:3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