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应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樊稠我见 2024-03-11 14:56:42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初来自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1961~1970年间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目的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造就日本黄金时代。中国专家说:中国现在基本具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充实社会资本。

2、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高生产率部门在产业中的比重。

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4、培训人才,振兴科学技术。

5、缓和二重结构,确保社会安定。

这一计划规定: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

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经济达到极大的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消除日本经济所具有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其具体目的是10年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上。

计划实施结果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超过计划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人均国民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83%。

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农村人口过疏化等问题愈益严重。

计划的意义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的收入增长上,把这一核心要点作为这场新经济运动的名称、口号和旗帜高高举起。

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的发展就会井然有序;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目标,不对人们的收入做出规定,财富分配次序就会混乱,经济发展就会失衡。

如何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门学问。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成为日本民族具有高度凝聚力的象征。为什么要这样确定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市场经济的科学其实就是人的科学,市场经济就要调动人人的积极性,推动人人消费,拉动内需,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类似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实各个国家到了一定发展阶段都有类似的过程。美国这个过程大概可以映射到一战之后,所谓奔腾的二十年代。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汽车收音机等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

欧洲最近的一次国民收入增长计划,则大概可以映射到上世纪50-60年代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有人说给大家都发钱就是相当于都没发钱,从历史上来看,这完全是毫无根据主观臆想。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国家给民众发钱大家都开心,你不发钱大家都不开心,怎么不可能产生消费积极性?

分配方式不同会造成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不同,这就是最大的区别。而且,这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发钱,而是通过税收社保和薪资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

疫情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就采取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的方式,提高家庭收入,从而起到了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效果十分明显,使得美国经济并没有被疫情所拖垮。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增长方式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变为内需拉动。然而,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来看,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为此国家制定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

具体分析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现状,会清楚地看到,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剩和消费不足成为突出的结构缺陷。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过去的以投资驱动为主转变为消费驱动为主,就必须对当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把用于投资过剩的、无效投资的资金逐步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转化为居民消费支出,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内循环的目的,

根据国际经验,居民收入的增长能够有效提升消费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从理论上讲,家庭收入倍增计划是可行的,它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内需驱动。

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为实施家庭收入倍增计划提供了可行性。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随着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也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根据《方案》,国家将有序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笔者认为,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但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来看,房地产极度低迷,已经套牢了4亿房奴。而牛短熊长、跌跌不休的A股,则导致95%的股民、基民亏损,加上近些年的经济不景气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因此,这项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使我国整体消费低迷的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年,看起来不少,但实际换算下来,每个月只有3000元多一点。人们还要承担房贷、车贷、日常生活消费等必需开销,如果结了婚生了孩子,还需承担养育子女的额外费用。

在此情况下,打算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来促进消费的想法是好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它对于促进消费改善内需不太可能起到多大作用。

事实证明,要真正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扭转消费低迷状态,应直接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实施一计划对于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之,尽快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仅能够扭转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还能一举打通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循环堵点,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