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回忆录为何不提秦德君?一笔空白的背后,或许藏着愧疚和深情

胡不喜 2022-02-03 18:30:30

1934年秋,当新娘秦德君出嫁的消息,传到孔家小院的时候,茅盾明显感到妻子的不快,他看着妻子孔德沚紧绷的表情,唇角泛起了一抹苦涩。

茅盾苦笑,婚礼办得这样大张旗鼓,轰动整个重庆城,他即便是想不知道都难吧。

夜深人静,妻子与儿女都熟睡后,茅盾在书桌前从一本书里,悄悄翻出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

原来,都已经四年了!

她故意选择四年后结婚,或许就是想要提醒自己,他茅盾辜负了一个姑娘等待的四年之约。

中年茅盾和原配妻子孔德沚

不由得,茅盾忍不住想起当年,在满是樱花飞舞的东京,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姑娘,脸上的张扬与倔强,曾经那般深深吸引着他。

如果每一场相遇都是偶然,那么他当初接近这个女孩,确实带了些“别有用心”。

23岁的秦德君身上带着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成熟与坚韧,有种岁月沉淀下来的美丽。

当时他不懂得如何接近,言行上带着些毛头小子的鲁莽与孟浪,拉住了她的手,竟说了一句:“好香呀!”当时的他也被自己吓到了,从没想到竟会有这样的逾矩。

他玩笑地称呼她为“姐姐”,她似乎看穿了他的把戏,并没有生气,而是好脾气地看着他笑了。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见色起意,除了那姣好的容颜,秦德君身上的气质更加吸引他的喜欢。

茅盾和文人朋友在一起聊天

起初他不明白,可是到了后来两人越发熟稔后,在甲板的船上,他们看着和煦的海面,用着过往的故事来交换彼此的秘密时,他才知道那坚韧的双眸里曾经历经过的挣扎与痛苦。

她曾一腔热血,想要离家报国,却在始行的路上被一个歹心的男子觊觎,丧失清白之后,她无奈之后跟着他离去,可几经辗转后又是一番苦楚的人生。

他不敢想象年少的她竟已经如此历经波折,才能成为今日于眼前坚韧大方的女子,他哀叹她的不幸,却也赞美她的傲骨。

比起来,他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反倒是平淡索然得很,失意惆怅的眉眼渐渐落下。

身穿白色长衫的茅盾和穿旗袍的妻子

如果说什么可以轻易地毁掉一个意气风发的男子,那便一定是婚姻,尤其是还没有尝试过自由爱情的包办婚姻。

1916年,当母亲将温婉羞涩的孔德沚领到他跟前,看着老母沧桑的脸上,用褶子堆起的笑容时,茅盾欲言又止,还是没有将拒绝说出来。

他自幼丧父,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想要把孩子拉扯大,并送儿子去了最高学府深造,培养出众人赞声中的博学多识。

个中艰辛,茅盾最是明白,他感念自己母亲的努力,不忍心说出那些“自由、独立”的话来驳回老人家的脸面。

戴眼镜的茅盾

何况,这么多年来,一直埋窗苦读,对风月之事虽有幻想,却未有心念之人,一桩婚事,是谁都行。

纵然没有将厌烦透露在脸上,但敏锐的母亲还是看出了儿子的不情愿。

她拍着茅盾的手,安慰说道:“虽说她识字少,但是肯学的,你放心交给娘,到时候肯定还你一个知书达理的妻子。”

但纵然婚后举案齐眉,生育两子,茅盾依然觉得在自己的生命里似乎缺失了很大的一块地方,每个夜深人静,都是文人笔下最细腻的时刻。

笔下的爱情缠绵悱恻,男女主人公的瞋痴爱恨,却是他未曾体验过的滋味。

他也从未想到有一天,一场大病,被安排去日本医治的路上,会遇上那样一个挥之难忘的身影。

年轻的秦德君

他心底隐隐有小兽在嘶吼,在他30年的时光里未曾经历,或许这就是缘分呢,一切都像是注定好的,不然为何众人里,他的目光总是不受控制地注意秦德君。

临走时,好友陈望道曾嘱咐茅盾要好好照顾秦德君,他笑着满口应承,却不想后来的几年里,都一直是她在照顾自己。

异国他乡,两个相识的人作伴,难免在感情上有些贴近,从家庭俗世难得解脱的茅盾,在和秦德君欢声笑语的相处里,也逐渐胆子大了起来,甚至有意无意试探起她。

轮船行驶到日本神户之时,宪兵询问两人的关系,茅盾流畅地用英语答道:“他是亲爱的妻子。”

随后日本宪兵看向秦德君,似乎在等待她的确认。

秦德君自然是能够听懂茅盾的回答,不禁地小脸一红,默契地没有做出辩解。

中年秦德君

这细微地回应,不禁让茅盾原本忐忑的心里,生出了一些期待和勇气。

直至到了日本东京,他们一个治病,一个上学,这才分离开来。

或许秦德君以为,海上那段时光,只是一个暧昧美好的梦,分道扬镳后,再留恋恐怕也要清醒过来。

但茅盾却似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现在就像是轻抿一小口琼浆美酒的凡夫俗子,醇香的滋味似乎还在唇边流连,突然断去,任谁都会不舍。

夜深在窗前的一盏灯前,他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屋子里安静极了,可纸上的沙沙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挠着他的心,脑海里总是对一个婀娜的身影挥之不去。

他带着自己写好的稿子,来到秦德君校门口等着她,果然看到那美丽的眸子里闪过的惊喜和思念,那一刻,茅盾知道他们是心有灵犀的。

茅盾西装革履的画像

后来,茅盾更是殷勤来找秦德君,约她散步,让她看自己的稿子,甚至明目张胆地进出她的寝室,在一些女同学的揶揄声中,牵起了她的手。

他深情地看着她姣好的面容,用倔强掩饰的慌乱和担忧的眼睛,茅盾对秦德君说:“你就是我的北欧女神。”

那个时候的秦德君,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深情的追求与示爱,很快便晕了头,沉溺在这一份爱情里。

纵然她知道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有妇之夫,但是爱情自由这样的饴糖,教她已经失去了对未来方向的辨别,沉沦在美好的爱情里,即便是一刻,也是一生值得的。

只可惜,她的余生,却无数次悔恨和挣扎在那春宵般美好的回忆。

就像杨贤江曾在她耳边失望地惊呼:“北欧女神中计了!”那是后来吞了200颗安眠药的秦德君,抱头痛悔,饮泪啜泣,怎么也想不到的。

茅盾和妻子相互依偎

在东京的日子,缓慢美好的就像是石英钟上的短针,两个人原本性格差异竟能如胶似漆甜蜜的在一起。

往后的相处里,在友人的眼里,他们的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果敢坚毅的秦德君开始娇羞,变得小鸟依人,有了为心爱之人洗手作羹汤的满足和幸福。

茅盾也从内向沉闷,渐渐变得主动活跃了起来,他们都不再是昔日的他们,却在彼此的面前坦露出不一样的情绪和性格。

无数的傍晚,秦德君守在桌前,看着心爱之人,一笔一划在纸上写下的文字,两人在一起创作时,沙沙的写字声,一切都是静谧美好的。

茅盾三代全家福

昏暗的油灯下,两人脸庞的影子仿佛交织在一起,那般的缠绵眷念。

只可惜好景不长,一件事情却惊扰了这静好的岁月。

秦德君身体不适,检查之后得知自己竟然有了身孕,这让她心里有了几分慌乱和莫名的期待。

她不是第一次怀孕,但这次的意义却不同,因为那是茅盾的孩子。

当她带着些许喜悦,试探地告诉茅盾这个消息的时候,得到的回复却是像一盆凉水般从头浇了下来。

晚年的秦德君,或许无数次的懊悔,如果在那一刻,能够学会在一场无望的爱情里及时止损,她也不会将人生输得这般彻底。

“只能是将孩子打掉!”

茅盾说出这些话时,心里何尝不是泛起一阵苦楚,那恍然的一瞬间,没人知道他是否想起远在故乡的妻子儿女,但是尚存的理智告诉他,这孩子是不能生下的。

中年穿西装的茅盾

经济的窘迫能够支持两个人爱情的甘之如饴,却不能支撑一个有孩子柴米油盐的家庭。

况且这是在异国他乡,无名无份私生子的出现,未必不是日后被后世诋毁的把柄,文人重名,他私心里不愿承受被戳脊梁骨的诋毁。

他愧疚的眼神看着秦德君,让她的心里不由得一触。

谁都不知道那一天,两人是怀抱着怎么样心情沟通的,但想来敏感的秦德君定会在心里泛起丝丝委屈。

孩子的流失,即便是后来再多的安抚慰语,也无法消除心里留下的那层隔阂与埋怨,后来的秦德君开始在这场无法登上明面的爱情,产生了患得患失的担忧和害怕。

没有八抬大轿便难有底气,没有三媒六聘便不算正妻,名分之事成为她心里最大的结。

或许茅盾也看得出她的顾虑,心里未必不想补偿她的流产之痛。

后来,两人回到上海,走亲访友,他都会紧紧抓住秦德君的手,向众人大方介绍她的存在。

许广平鲁迅和儿子周海婴在上海

茅盾的那份坦荡,就像是给了秦德君底气,尤其是两人拜访定居在上海的鲁迅先生时,她看着站在这位文坛巨擘身边的许广平,心里似乎又有了破土而出的勇气和希望。

秦德君和这位夫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点头致意,她们都是借同居之名陪伴在爱人身边,无名无份的接受世人的眼光和质疑。

秦德君羡慕许广平现在被学子认可的“师母”身份,看着身边谈笑风生的茅盾,她也希望自己能在这场委屈的爱情里,像许广平那样得到圆满的结局。

只可惜没有思考和比较,盲目地相信,只会让自己沦落成一个小丑那般尴尬。

茅盾不是鲁迅,没有对包办婚姻的深恶痛绝,孔德沚也不像朱安那般唯诺温吞,尤其是,同样是年幼失去父亲,一直活在母亲强势下的茅盾,没有鲁迅独自撑起一个家的魄力。

所以,当秦德君和茅盾同居相爱的消息,被好事之人,捅到沈母和沈夫人面前的时候,便是一场鸡犬不宁闹剧的开始。

原配妻子的哭哭啼啼,自家老母扬言断绝关系,还有秦德君的委屈,三个女人的登台好戏,岂是性子优柔寡断的茅盾吃得消的。

上海鲁迅的故居

终究秦德君棋差一招,这世上最懂茅盾的还是那个强势的老母亲,正是深知儿子柔善难绝的性子,她才更加轻松地拿捏,为孝顺的儿媳争取到胜利。

正如当年那般担保的语气,这次她拍着孔德沚的手:“你放心,我还不知道自己儿子,他定会回来的。”

一招釜底抽薪,从叶圣陶那里每月支走儿子一半的稿费,让这对“野鸳鸯”接受经济的窘迫和打击。

随后一招春风化雨,沈母写信向儿子哭诉多年来将他带大的种种不易和艰辛。

最后再威逼扬言,若是儿子决意和孔德沚离婚,她便与茅盾断绝母子关系。

要命的是,秦德君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怀上了茅盾的骨肉。

鲁迅和儿子周海婴

内忧外患,进退两难,应是当时茅盾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可秦德君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走了一步昏招。

或许是怀了孩子无所顾忌,或许是茅盾的犹豫让她决心拼上一把,秦德君竟试图散布谣言,将出轨有染的罪名扣在孔德沚的头上。

她以为这样先发制人,能够在道德层面上,逼迫茅盾和原配妻子婚姻的结束。

但显然这一招没用,还给自己招来了茅盾的不满和厌烦。

即便是对原配妻子再心生不喜,但是天下也没有哪个男子愿意接受绿帽子这样的侮辱,尤其还是自己枕边亲密之人泼出的脏水。

茅盾,茅盾,单从这个笔名上,就知道沈雁冰在对待事情上,有多么的矛盾和顾虑。

被逼得实在无奈,茅盾心里已经开始慢慢瓦解和产生了逃避退缩的心理,这个时候不论是换上谁,面对如此尴尬抉择的选项都会艰难到崩溃。

茅盾谁都不想辜负,便将这个选择在心里搁浅,而这份拖延却恰恰是将两个女人都伤害到了极致。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初他没能在爱上秦德君的时候,和妻子决然的离婚,导致茅盾面对这份婚姻和爱情的苦果。

而现在的他仍是选择故技重施“当逃兵”,他纠结,难过,不愿做选择,可怜他从未想过,这份逃避带给秦德君是多么大的伤害。

他的一腔“年少的热血”挥洒在这份爱情上,眼下已经逐渐耗尽,对爱情产生了疲惫,想要用婚姻家庭来当做挡箭牌。

于是,便有了那个可笑又荒唐的四年之约!

青年的茅盾和青年的秦德君合照

他带着秦德君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他郑重地告诉秦德君,已经做出自己的选择。

1、这个孩子现在不能生下来,因为它不能是没有名分的私生子。

2、打算和孔德沚离婚需要承担2000元的费用,目前手无积蓄的他实在是拿不出来。

3、茅盾希望秦德君可以等待他四年,等他回家攒够了稿费,就一定会立刻离婚,奔来找她。

四年的约定呀!一个女孩子的青春多么的短,岂能经得起四年的蹉跎和等待。

可那个时候的茅盾想必是情深义重,信誓旦旦,不然也不会让那个姑娘真的傻乎乎的甘愿等待四年的光阴。

茅盾心里想必觉得,自己做不出选择,所以想用光阴的流逝来告诉他答案,如果回家之后他实在和孔德沚相处不下去,他便早早赚够了稿费,结束这段无爱的婚姻。

如果秦德君在这四年的等待里移情别恋,或者是坚守不下去,那他也不算违背当初的诺言,便也顺势宽容大度的“放她离去”。

文人的爱曾一度深情,可文人的心思也一度狡猾。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一个高估了对方的深情,一个低估了对方的痴情。

秦德君,那个女孩,竟真的不管不顾别人的嘲笑和抹黑,在这场等待里坚守了四年!

纵我有情痴,奈何君凉薄。

茅盾的亲笔书信

那起初还会时不时遥寄相思的信纸,却在一封一封地递减,直至最后杳无音信,销声匿迹在茫茫人海里。

竟是到最后,连一句敷衍的回信都没有留下,就像是当初美好眷念的回忆,像是一场梦,醒来空茫茫。

或许当时的茅盾也有着他的无奈,回归家庭之后的他,先不说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他的肩上,便是整日子女缠绕打搅,便是没有了清闲的时间去缅怀他那神圣美好的爱情。

不得已,现实的摧垮让他失去了风花雪月的心思,而逐渐磨砺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

赡养老母,体恤老妻,还要喂饱院里打闹追逐的子女,任凭哪个情圣都不会再有精力惦念远方的玫瑰和爱情。

于是,那窗下整洁的桌面,便成了他每天埋头写稿的“战场”,秦德君也成了夜深人静,抬头看着窗外浓稠的夜色时一声哀转的叹息。

一晃眼,四年竟真的这样过去了。

这一场婚礼,将他心里存放得快要落灰的回忆又重新铺晒在阴天的屋檐下,而涌上的愧疚,就像是浪涛一般狠狠拍打着内心。

茅盾在窗前沉思创作

即便如此,想来秦德君也不能解气,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支昂贵的香烟,还没有享受完,那一点星火便被紧急地掐灭在黑暗里,那般仓促间,又被扔在了地上,过往之人踩上一两脚。

没人知道这一两脚里,有没有茅盾,但显而易见的是,即便秦德君再痛心,也不会再捡起那灭掉的香烟。

四年之后,各奔东西,两人便是这样,有头无尾的在尘世里错过。

后来茅盾在自己的世俗里沉沦着,不再听闻窗外的风雨声。

可院外的风雨淅沥,终究还是从窗缝里漏进去了一点风声与消息,也在这样的纷乱的四季里,他心里仍似乎牵挂着一个无法明说的名字:秦德君。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听说她从夫家出走,在《华西日报》上以女性身份请缨杀敌,他便知道那个女子的抱负不会屈居深宅老院里。

茅盾鲁迅在上海

后来,她似乎也参加了上海方面的一些工作,以她的热情和赤忱,很快又吸引了优秀男子的追捧。

后来,听说她被抓住关进了监狱,听闻她死讯的那一瞬间,他的心可曾也有着片刻的慌乱和死寂。

后来,她又活了过来,他庆幸她的安然无恙,当看到那一首诗中对他的讽刺之时,却也无奈的愧疚的笑了笑。

后来,后来,他鲜少再听闻她的消息。

他在屋里的窗户下,看着院里树梢上叽喳的鸟雀,春日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夏树成荫清凉的院落,秋日孤寂吹落在北风里的树叶,冬雪呼啸难以遮挡的寒意。

慢慢地,他逐渐失去了她的消息。

他守在四季的窗前,体察着人世悲欢的快意,屋里屋外仍是忙碌的老妻,一道道褶子已经爬

上了脸上。

茅盾的回忆录

孩子也逐渐从虎头虎脑的年纪,逐渐长成比他还有身姿挺拔的大人,他看着孩子长大,成家,立业,看着子孙满堂,承欢膝下,他的脸上也逐渐染上了满足的笑意。

晚年身体渐渐的不好,他越加感受到自己生命迟缓的在流失,他们都说他这一生在文学上丰功伟绩,要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于是他的孩子伴随在他的身边,他口述过去的点滴,看着儿子将他们一点一点变成文字。

儿子试探的问,是否还写秦德君,他突然陷入了沉思的回忆,他写了很多的悲欢离合的爱情,却不愿在缅怀那段愧疚的回忆,他是幸运的,曾经有过一段尘世的爱情。

不知道了过了多久,他才从缅怀里醒来,带着些释怀地说:就当她从未来过吧。

就当那样明媚的女子从未来过我的世界,从未乱了我的四季,我依然是坐在桌前,望着窗外的黯淡无光的风景。

1981年3月27日,茅盾合上了他的双眼,离开这样的人世间,都说人死之前,往事会走马观花的像流景一样重新闪过,只是不知道他那段流景里,是否闪过那女子的身影。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秦德君始终没有将他的存在释怀与忘记,这么多年她何尝不想等那一本回忆录里,曾有她浮光掠影的回忆。

哪怕是对当初中途掐灭的故事,留下只言片语。

她一直想等回他一句答复,等他说一句对不起,可是最后这样把她抹杀在人生里,就像是一番耻辱实在生气,她愤恨地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那样一番惊讶世人的言论。

“我虽微不足道,可有可无,而茅盾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我反复思索,若是把这一段情感湮没,虽保全他欺世盗名英名的流传,那就是对不起后来人,对不起研究者……”

“那曾去日本的船上,他(沈雁冰)常约我到舱外,凭栏遥望大海,不管谈些什么,最后都免不了说到他个人生活上的不幸……”

从那以后,那文学家的茅盾,留下了一笔浓稠的墨色,人们在缅怀他的时候,也难免愤愤他曾经伤害过的女子。

秦德君的回忆录

也会听人说,茅盾回忆录里算尽一生,终究是棋差一着,让秦德君钻了空子泼上一盆墨,他的不辩解,不留回忆,恰恰堵上了自己能在此事上辩解的机会。

可是,他可是茅盾,名誉满满的文学家,又怎么会不知道青史留名的重要性,又怎么不知秦德君是他名声上的污迹。

或许他故意留出一笔的空白,就是等待着那个倔强生气的姑娘。

任凭她泼上再多的笔墨,他都不敢说一句错,因为那是他曾深深的抱歉与对不起。

如果可以,他或许还想再愧疚地向她一笑,轻轻呢喃一句:消消气......

青史案头,盖棺定论要留笔,他欠给她的一生,空出的一笔,都不知能不能偿还上那愧疚的光阴....

1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2-02-03 23:37

    自古文人多渣男!

胡不喜

简介:尘封在旧光阴里的故事,揭开风月背后的一段深情与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