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儒家演进的四个阶段:一以贯之的问题是,如何复兴,再而新生

愚鲁说文化 2024-06-24 20:48:31

儒家有问题吗?大有问题……然而,同时也不可否认,其一,任何伟大的学说都经不住一格一格静止的审视——除去它们的历史背景,除去它们和一段一段历史的互动,哪个还能动?哪个还能一丝不挂而毫无惭色?其二,任何伟大的学说,不仅因为解决了某些重大的问题而伟大,更因为提出了某些重大的问题而伟大。

某天,孔子最优秀的学生颜子请教道:“老师,您说如何建立起一套最像样子的国家制度呢?”孔子没有从哲理的层面做一番玄奥的解说,而是非常具体地道来:“用夏朝的历法,用商朝的辂车,用周朝的冠冕,用舜帝时的《韶乐》和周武王的《武乐》。”进而言之:“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积极主动地抗衡庸俗文化的入侵,着实防范诸巧言令色者、拍马屁者、底线绝缘体乱政(《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试提炼之,则夫子他老人家大约说的是,敞开胸怀,躬下身子,竭尽全力充分地汲取历史的养分;并看清、看准当下的主要矛盾所在。

——古为今用,用其力于一向,构建起足够宏阔的制度大厦;并以文教填充墙缝。

是否有这么一种感觉,即稍加提炼之,孔子的这套构建国家的战略便仍足一观?于今而言,设计并维护一套制度的难点,仍然在于:1、此一套制度究竟从何而来?2、都有哪些决然不可含糊的着力点?3、它们面对的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哪些是时代性的挑战,哪些还兼有历史性的挑战?4、文化之事,如何加入进去?或说,究竟如何以无形且渐变的文化结构,巩固有形且忽而立起的制度结构?5、再返回来说,将欲立制的民族,如何安置自己的历史?如何从中汲取教养或深刻思考的习惯,从而化解浮躁和偏见……古今中外的政治哲学,何曾须臾忘怀于此?

——儒家有问题吗?大有问题。倘以静止的视角看,一格一格地看它,都是问题。

然而,同时也不可否认,其一,任何伟大的学说都经不住一格一格静止的审视——除去它们的历史背景,除去它们和一段一段历史的互动,哪个还能动?哪个还能一丝不挂而毫无惭色?其二,任何伟大的学说,不仅因为解决了某些重大的问题而伟大,更因为提出了某些重大的问题而伟大。——试使我们把本文开头孔颜讨论的问题再延展一些,并挽上它沿着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史的轨道略为散一会儿步,似应不止看得到那政治哲学上的五点,还有:我们这个民族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最主要的所得、所失,皆在哪里?

——亦即是煌煌几千年过往迄今,达于未来,其实都可放在儒家的四个阶段里看。

其第一个阶段,孔子师生的原典儒家。以此,中华民族获得了一种深刻的宽容性——商朝不是周朝的敌人吗?学它做甚?孔子的意思:敌人者,亦敌亦师;价值的高下,不拘于立场。这才有可能演化到儒家的第二个阶段,董仲舒的阶段,借百家之长而编织出宇宙兼社会的巨大体系。此如:董子之儒借墨家而成“孝悌力田”,改善了孔子那一代儒人轻视生产力基础而太偏礼乐上层建筑的立制之道,“天子”爰得其实,“大国”爰得其实……若说孔儒之士基本完善了“大中国”的“中国”——吾国文明性的内涵,则此董子之儒其实撑起了“大中国”之“大”——那个能够持续地总揽文明成果的篮子。

——更不必说第二阶段的儒学吸取了战国以来的阴阳道法,趋于信仰化、宗教化。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信仰,这便不仅形成了上层政治直抓底层人群的诸多精致的手段,同时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凝聚力——中国之大,亦以此朴素的凝聚力而在。这就自然生出了第三阶段的儒学,宋明理学。

无他,较精致更其精致的政治建设耳,较朴素已没那么朴素的信仰建设耳——加之佛教长久以来的蕴化,儒释道三家终至于完全合流,“大中国”得以圆满、圆熟……其深重的副作用之一,我国古代的历史遂只剩下了一种表述,古代中国遂成为铁板一块的独立世界。这也很大程度上酿成了儒学第四阶段的种种悲伤——再而是遍地的狐疑、无处不在的颓唐……

——古代中国不得不强行撕开业已板结的身躯,把启蒙诸贤、马恩思想通入血管。

在今犹然,犹然处在儒学的第四阶段(以上化用自康有为、钱穆、李泽厚等)。所以啊,回到本文开头孔子师生的那段对话,真正不朽的问题其实只有一条:如何复兴,再而新生?这不仅仅是儒学一门主动留下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无时不在被动面对的难题——随着历史的越行越远,它的难度越见其大。如何复兴,再而新生,不断新生?此亦可与当年的“黄炎培之问”同观(下图毛主席与黄炎培)。

毛主席对此的回答是“人民”,惟人民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同路者,是共产主义之路上的指示牌,也是它行至终点本该呈现的样子——新中国以此走出“王朝周期律”,走出铁板一块的古中国……

——孔颜有灵,当以此为永恒乐处。难题虽难而答题者不惧其难,思路空前清晰。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三礼》,《春秋三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康有为《论语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