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要换省会呢?

字说文 2024-05-27 02:57:05

天龙人的谦卑传说,从这个动漫名词流传开来。人们习惯用这个称呼来嘲讽台北城中那些整日戴着面罩、只在自己的空气中呼吸的所谓“至尊贵族“。

可是,回溯岛屿上一座座城邦的轮换兴衰,你会发现强者的掌控才是这舞台中心的决定因素。

位于台湾西部的乌溪流域,昔日风景如画,散落着十几个村落,联合成为大肚王国。土著人口沿着肥沃的河岸聚居而居,年复一年地屯垦田野,种下稻米和菜蔬。部落虽有族长统领,却个个都保有自治权。这片贫瘠山地上碧绿的世外桃源,终将因季风向东吹动的浪涛而破灭。

海平面在史前时期曾一度上涨,将乌溪流域围困成孤岛。岛内居民借着海水退去,继续增殖,维持着勉强的资源供给。

直至十七世纪,一艘西洋大船在遥远东印度群岛与香料群岛之间顺道经停,船上装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他们踏上陌生的土地,赞叹于这西南部的嘉南平原平旷肥美,水土俱佳。

荷兰商队从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汲取欣喜,与当地酋长签订租借合约,开辟出一个十六角形的都城。

城墙内空旷辽阔、外有护城河环绕,他们命名这座城池为热兰遮城,寄托着占领更多殖民地、走向更加辉煌的大东印帝国之梦。西班牙人已在基隆、新北驻扎,但西班牙帝国正值衰微,难以与荷兰正酣争夺。

热兰遮城初建,便成为荷兰人在岛上的军政中心。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意旨,他们将这片终年炎热、充满陌生气息的领地,分割出四个掌控区,逐步剥夺土著的自主权。荷兰长老会定期传召各族酋长前来“效忠“,教导基督教,以此取代原有的信仰。

这是一场对抗土著文明的文化入侵,阻遏了当地社会的传统延续。嘉南平原却因这场遭遇,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开垦面积。大批大陆农夫携带籽种与技术传入,让荷兰人的产业组织稳固而高效运转。他们种植蔗糖、谷物等经济作物大量向日本出口,让这块海外驻地的地理位置首次凸显出重要的经济价值。

虽然如此,殖民地终归有所谓主权问题。明朝遗民前来渡海保卫领土的号角声犹在耳畔。郑成功率众攻打热兰遮城九个月,终摧毁了荷兰人的统治。他将台湾收归大明辖下,土著人被辅佐振作,农事生产进一步繁荣,给后人留下浓重的印迹。

然而,一切喜剧终将走向结局。清帝继任,收回台湾土地。为避免日本武力渗透,清王朝着手重兴台北城,修渠理沟、置县设镇、统一税赋,让这个位于北部前沿的城池获得崭新面貌。但清军训练有素力战无疑,甲午战争的失利还是让它为日本人揭开了台湾新时代的门扉。

日本人迅速洞察到台北盆地的不可多得。他们在此设立总督府,大力投资这座现代化城市。台北古迹被连根铲除,工厂林立,铁路四通八达,连接周边县镇村庄。最肥沃的农田佃地也被高额征购,没收为准日本人所有。

此后的几十年,无论台湾的政权如何轮替,形势纷乱的台北城始终居于政治经济的中心。

当战争硝烟最终散尽,一穷二白的国民政府接收了这座城市,却也已无力改朝换代,只得暂时沿袭这一中枢地位。就这样,台北成为台湾漂泊多时的灯塔,一面光环永不落幕。

人民的故园已然沦为“天龙“的乐园,世人对此或许有怨憾,但总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

——权力的中心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与主导。

7 阅读:4827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