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装扮特殊华贵的孩子,在产生了自我优越感之后,往往争强好胜。一旦受阻,便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凡事都要高出别的小朋友一头,否则在心理上就忍受不了。这种心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孩子既然穿戴得豪华,吃喝也必然要富贵。而这些孩子一般都具备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在金钱上也就会比其他孩子方便得多。这样,就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挥雀金钱的不良习惯。小时尚且如此,长大更难改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可在孩子身上显富。儿童的服饰打扮,还是简朴、大众一些为宜,完全没有必要从小就给孩子戴上“手铐”、“脚镰”、“紧箍咒”。
其次,孩子,尤其是思想意识还完全没有确立的幼儿,对于喜爱的东西,往往不管是谁的,都会拿问自己的家里来。家长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千万别喋喋不休地训斥孩子,而是应当用耐心、严肃的态度讲明道理(孩子能懂得和理解的道理),把孩子的行为引上正轨。我们完全可以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件东西不是你的,是属于别人的,要给人送回去。当孩子在商店里拿了糖果,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时,最好冷静地和他对证:“你口袋里的糖果应该是商店里的。”如果孩子矢口说口袋里没有糖果,家长可以指着他的口袋重复说:“糖是属于商店里的,把它放回货架去。”
如果孩子仍然拒绝,则可以把糖果从孩子口袋里掏出来,说:“这是商店里的,必须把它放回去。”当家长肯定孩子从自己的钱包里偷了钱时,最好不要斥问孩子,而是告诉他:“你从我的钱包里拿了一块钱,放回去。”当孩子把钱送回去后,要严肃地告诉他:“你需要钱时,来向我要,我们可以商量。”假如孩子否认拿了钱,父母不要同他争论,或者乞求他承认,而应肯定地对他说:“你拿了钱,送回去。”如果钱已经被孩子花掉了,那就要考虑让孩子如何补偿的问题上,如让其做某些家务,减少他的零用钱等。不管怎样,孩子尚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加上一些客观诱惑,拿了别人的东西或家中的钱财,都不属于严重的品德问题。
当家长的一定避免随意说“贼”、“偷”、“撒谎的孩子”,或者咒言其没有好下场等。一味地审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做?”是没有什么用的。孩子当时做错事并不一定有明确的动机。逼着他告诉我们“为什么”,结果只能促使他们又学会撒谎。比较有帮助效果的是,让孩子从内心知道,家长真诚地希望同自己商量他哪些方面需要钱。比如:“我很难过,也很失望,你没有告诉我你需要用钱。当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告诉我,我们完全可以商量。”
当家长知道了答案后,就不要再去问孩子,最好是明讲:“我已经完全知道了。你这样不听话,我很生气,很失望。”最后一句话,就足以使孩子受到处罚了。它使孩子感到不安,觉得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负有责任。习惯性的偷盗,有长期历史偷盗行为的孩子,则需要专门的帮助。这些孩子中有些对物品的所有权不予理会,只要一有机会,不论大小东西都想偷。
改正这类孩子的毛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复杂的方法,仅在家里偶尔拿些钱物的孩子,决不属于“偷盗”的范围。千万不要随便说出一个“偷”。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从母亲钱包里拿钱,也可能是需要父母对自己加以抚爱,或对父母的某些错处如对自己的错误处罚、怪罪、委屈的一种报复。正常的孩子也会涉及到在外面有轻微的偷窃问题,如把别人的物品拿回家,借的东西不归还,捡到的钱财不送还等,这都是很好帮助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