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要闻:清华研成智能光芯片;农科院研成水稻转基因新种

闲云终南 2024-04-14 05:57:21

今天是4月13日,星期六

摘要:鹊桥二号完成在轨测试;清华研制成功智能光芯片;农科院研发成功同时对四种病毒高抗的水稻转基因新种质。

1. 国家航天局4月12日消息,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经评估,中继星平台和载荷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 针对大规模光电智能计算难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课题组、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摒弃传统电子深度计算范式,另辟蹊径,首创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160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在如今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该科研成果以光子之道,为高性能算力探索新灵感、新架构、新路径。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科学》。

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利用RNA干涉技术获得了同时对四种病毒高抗的水稻转基因新种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4.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朝课题组在水凝胶弹性力学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通过调控聚电解质的疏水相互作用与静电相互作用的平衡,最终得到了具有串珠链构象的水凝胶材料,实现了可逆双轴面应变高达10000%的超弹性水凝胶,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冷冻电镜(cryo-TEM)和原位小角X射线散射(in situ SAXS)等手段对水凝胶的新结构与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5. 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胡士军教授、沈振亚教授团队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教授团队合作,国际上首次将尿液中细胞来源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于2021年10月16日随神舟十三号送入太空,顺利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首个活细胞研究。六个月后,心肌细胞随神舟十三号返回地面,合作团队对太空实验细胞进行深入的系列研究,在太空微重力诱发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陈池来研究员团队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将水下质谱对水中甲烷的检测灵敏度提升500多倍,有望实现海洋及湖泊甲烷背景监测及分布感知。

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研团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实现超表面能以亚波长横向尺寸生成高质量涡旋光,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涡旋光生成器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8. 清华大学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薄膜铌酸锂干法深刻蚀工艺“,公开号CN117865218A,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本发明通过控制刻蚀气体的气压、比例以及刻蚀时间,可以调控铌酸锂的刻蚀速度和效果。可以得到刻蚀深度超过500nm,侧壁粗糙度小于10nm,侧壁倾角超过75°的薄膜铌酸锂器件。

9. 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上百个,年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1987年8月,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水稻、辣椒等种子,开启了我国农作物种子的太空之旅。

10. 根据“文昌航天文化旅游”公众号消息,嫦娥六号任务预计在五一假期左右发射,目前已开启观礼招募。

11. 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依靠微波辐射来承载数据,未来数据传输标准将利用太赫兹波。与微波不同,太赫兹信号可被大多数固体物体阻挡。在《通信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布朗大学和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弯曲光线来绕过这些固体障碍,从而解决未来无线通信的这一难题。

0 阅读:3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