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一生算无遗策,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财典评历史 2023-01-14 01:51:01

曹魏众多谋士中,《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并列一传,为众臣之首,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论德行情操,贾诩难以与二荀相提并论,他能够排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绝顶的智慧。

三国历史中,真正堪称料事如神、几乎没有失误的谋臣,恐怕不是诸葛亮、不是司马懿,唯有贾诩。

在乱世之中,一般人根本看不清大盘的走势、看不出应该选择哪只股票,但贾诩分析师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国志‧贾诩传》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熲,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

贾诩早年因病辞官回乡,遇上少数民族氐人作乱,一行人被围困,贾诩自称是太尉段熲的外孙,这位边疆大将的姓名威震西凉,贾诩和段熲同为武威姑臧人,说起谎来煞有其事,信口便道出段家有几个儿孙、大儿子最爱的是哪一房小妾,氐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又畏惧段家势力,贾诩因此保住性命,其他同行数十人皆被杀害。

逃过一劫,风波又生。贾诩很早就在官场上打滚,董卓入主洛阳时,贾诩在陜县牛辅的部队中,其后各路诸侯起兵,董卓败亡,牛辅逝世,这时大家都说应该解散军队,回家乡避祸才是上策。

董卓这只股票没救了,抛售保命应该没错吧?且听贾诩分析师怎么说。

《三国志‧贾诩传》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衆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衆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

贾诩认为,现在长安所有人都对我们很不爽,想要杀尽董卓派系的凉州人,我们如果四散而逃,只要派一支军队过来就悲剧了;倒不如趁手上握有兵马,一路西进,沿途招收士兵,反攻长安。

这个想法看似匪夷所思,但董卓方死,余党势力仍在,李傕、郭汜等人听从贾诩之谋,这一趟西游记莫名其妙召集了十余万大军,又与董卓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就这样不小心打下了长安城。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可谓荀彧、荀攸的铁粉,对于贾诩语多批评,说他造成天下大乱,罪责深重。我并不这么认为,李傕打下长安后展开屠杀,未必是贾诩本意,至于谋事有功,李傕想封他为侯,贾诩辞而不受,回答道:「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

贾诩说得明白,乱世之中,但求自保而已。

《三国志‧贾诩传》傕等亲而惮之。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鬬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

贾诩以母亲过世为理由辞官避祸,当李傕与郭汜争权相斗、危害皇帝时,李傕又请贾诩出来当个将军,后来两方罢斗,解救天子,保护大臣,都与贾诩有关。

《献帝纪》记载,贾诩说之以理,责备郭汜、樊稠,并反对李傕威胁天子,又赠送宫廷财宝给羌、胡领袖,让他们领兵而去,削弱了李傕的外援。如此看来,贾诩虽然明哲保身,但当李傕行为脱序,他也曾挺身而出,对于稳定朝廷尽了一份心力。

贾诩深知,越有功劳、越有本领的人,越是难以生存下去,他见天子平安,上缴印绶,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转投将军段煨。

《三国志‧贾诩传》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史书没有明载,但笔者认为段煨应该是太尉段熲的宗室亲人,因为贾诩、段熲、段煨都是凉州武威人,或许也因为这一层同乡的关系,贾诩做出了投靠段煨的选择。

由此可见贾诩的谋略能力有多强大,每个将军对他都是又敬又怕,贾诩发现段煨开始忌惮自己,所以他思前想后,不愿卷入庞大的权力漩涡,也不能长久依附段煨这样平凡的中郎将,必须寻找一个不大不小的势力──

张绣,就决定是你了!

《三国志‧贾诩传》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有人问贾诩说,段煨对你不错,何必离开;贾诩回答说道,段煨已有猜忌之意,看到我离去反而宽心,又希望我替他外结援军,他那边必能厚待我的妻子,而张绣缺乏谋主,我在这里也能得到重用,是万全之计。

贾诩和郭嘉都是非常优秀的谋主,而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讲道理;郭嘉的决策与奇谋有时根本没有道理,而贾诩多半是以理性的逻辑来分析。

那么,乱世分析师怎么没有一开始就选择曹操阵营?这样不是有失精准吗?

未必如此,我相信此时贾诩已经在观察曹操,并且在寻找适当的进场时机。

且说贾诩在张绣阵营时,最有名的就是与曹操交战一事。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柰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曹操与张绣作战,两军相持,一日曹操突然退兵回去,贾诩预言说道,不能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引兵追击──

然后他就输了。

张绣带着败兵回来,贾诩分析师又开口了,就是现在,现在快追!张绣才刚输得一身黑,满头黑人问号,贾诩没时间跟笨蛋说明,叫他立刻追击曹军,于是张绣领兵再战──

然后他就赢了。

张绣大胜回来,虽然高兴,但实在一头雾水,敌军退兵时,他带着精兵追击却失利;兵败回来,以败军追击反而胜利,这根本不科学啊?

当然,贾诩并不只是赌运气反其道而行,他是讲道理的,以下进入分析师的授课时间。

贾诩说:「将军你虽然善于用兵,但曹操更胜一筹,曹军退兵,为防追击,曹操将亲自率精锐断后,所以我说将军打不赢他。不过曹军为什么会忽然退兵呢?必定是后方有事,曹操既然挡住你的攻击,他自会轻骑赶回去,留其他将领殿后,其他人不足为敌,所以我才说将军一定打得赢。」

张绣闻言拜服。这道理说来简单,但可见贾诩推理分析的能力,坐在帐内就能算到曹操阵中大小事,堪称古代安乐椅神探。

先前,张绣听从贾诩之言与刘表结盟,曹操退兵可能是为了抵抗刘表的军队,细节不得而知,然而,当曹操平定其他势力,挥军北上攻打袁绍,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终极二选一,选边站的时候到了。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兼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

袁绍遣使拉拢张绣,当时张绣正待答应,贾诩一个闪身出来,说道:「替我们回去辞谢你们家的袁本初,他连自己的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了,还容得了天下国士吗?」

此言一出,张绣阵营人人都惊呆了,竟然对使者如此无礼,这不是摆明跟强大的袁绍作对吗?张绣的内心差点没崩溃。

《三国志‧贾诩传》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彊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彊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张绣认为,袁绍势大而曹操兵弱,自己与曹操连年交战,上次叛曹更杀害了曹操之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怎么可能再投降曹操?

将思维逆转过来──

正因为不应该投降曹操,所以更应该投降曹操!

贾诩说:「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选择曹操等于选择维护天子。第二,袁绍强、曹操弱,我们投降袁绍他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曹操看到我们必定大喜,更会重用将军;第三,曹操正在成为霸王的伟大航道上,现在想要收买人心,绝对不会计较之前的仇恨,将军,不用再想了,选我正解!」

于是,张绣选到了正解,他将女儿嫁予曹操之子曹均,官渡之战后受封为破羌将军,其后征战袁谭有功,增食邑凡二千户,汉末战乱人口锐减,当时得有两千户已经是相当大的税收了。

然而,贾诩之策未必是为了张绣着想,他很可能一直在观察曹操的动向,并培养张绣的实力作为筹码,官渡之战前,贾诩看出曹操这只股票即将大涨特涨,立刻卖掉张绣、转买曹操。

曹操战前没什么闲工夫理张绣,只要他们不偷袭就是万幸了,谁知道贾诩竟说服张绣率众投降,对曹操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三国志‧贾诩传》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曹操高高兴兴牵起了贾诩的手说道:「使我能够得到天下信任的人,就是你啊!」

如同贾诩分析的一样,曹操正想要演一出宽宏大量接纳宿敌的戏码,贾诩便送上了这个剧本,两个聪明人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皆大欢喜。

《三国志‧贾诩传》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

官渡之战的曹操特别迷人,粮草将尽,他像个吃不饱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下写信给荀彧,一下问郭嘉意见,一下请贾诩指点;贾诩跟他说,曹公你胜在聪明、武勇、用人、决断,不必担心,我说你会赢,就是会赢。曹操乖乖称是。

《三国志‧荀攸传》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官渡大战决胜的重点在于火烧乌巢,但许攸来降献计,众人皆疑,只有贾诩和荀攸认为这正是决胜之机,应该以奇袭一举而定。

结果曹操真的大胜而归。果然是不可质疑的乱世分析师。

《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旣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衆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官渡大胜,野心自然越发旺盛,曹操可能觉得贾诩预言百发百中太扯了,或是手上资产太多了,他这次不听贾诩劝阻,向南发起赤壁之战──

于是,曹操尝到了少有的惨痛失败,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靠!他不在,但我一直都在啊!」贾诩大概只能在心中吐槽。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

其后,曹操不敢不听贾诩之言,面对韩遂与马超的联军,贾诩说离间他们就对了。曹操称是,用贾诩之计挑拨韩遂、马超,先击破马超,再平定韩遂。

曹操虽是一世枭雄,不过,他毕竟是人,而岁月总是不饶人。

这份霸业迟早得传给下一代,又到了终极二选一的时候。

曹丕虽为长子,但曹操一向喜爱文思敏捷的曹植,甚至认为曹植「可定大事」,曹丕对这位弟弟亦是深深忌惮。

《三国志‧贾诩传》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曹丕问贾诩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愿将军胸怀大度,读书修业不倦,不逾越违反儿臣之道,这样就够了。」

贾诩并没有教曹丕争夺什么,只是教他日日夜夜自我砥砺,没过多久,这次轮到魏王曹操上门请教了。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曹操屏退部下,问贾诩继承人之事。这事情可大可小,立嗣争权往往有一场腥风血雨,先前曹丕曾向贾诩请教,可知贾诩应倾向曹丕一派,但他若发言支持曹丕,多疑的魏王会怎么看待他呢?有什么可以安然脱身的回答吗?

贾诩选择不回答。

曹操说:「我在跟你说话,怎么不回答?」

贾诩说:「属下正好在想事情,所以没有立即回答。」

曹操说:「想什么?」

贾诩说:「我想到了袁绍和刘表父子。」

面对如此难题,贾诩说出了足以编进教科书的神之回答。

袁绍长子为袁谭,刘表长子为刘琦,两人立嗣时却都偏好小儿子,换来惨痛的败亡,刘表死后荆州势力瞬间被曹操吞并,而袁谭与袁尚内斗不休,更是丢掉河北大片江山的主要原因;曹操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这页血淋淋的历史教训犹在眼前。

曹操闻言大笑,其实,立嫡长子曹丕原是最合理的选择,曹操此番问话,心中或许尚有其他答案,但贾诩这句话敲在他心上,终于决定立曹丕为太子。

《三国志‧贾诩传》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

曹丕上位,自然没有忘了恩师贾诩,封他为太尉,贵为三公,诸子又加官进爵,贾诩一生至此也几近圆满了。

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预言。

曹丕想攻伐东吴、蜀汉,询问贾诩应该从何下手,贾诩分析道,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眼下我们打不赢对方,应该以文治国,先文后武。

《三国志‧贾诩传》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謚曰肃侯。

曹操遗言忘了告诉曹丕,贾诩老师讲话一定要听,切记赤壁之战的教训;而曹丕这次不听话,兴江陵之役,果然兵败而归。

可怕的是,贾诩一生中说了这么多预言,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三国志‧贾诩传》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贾诩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并非曹操旧臣,深自警惕,避免让君主以为其有不臣之心,既不与其他达官权贵深交,儿女嫁娶亦不攀附豪门。

论人生智慧,恐怕贾诩才是真三国无双。

自始至终,贾诩贯彻他的人生哲学,就算后人议论其节操,但他在政局混乱时明哲保身,在曹魏平定天下的路上贡献良多,机关算尽、看尽荣华富贵,享寿七十七岁,大概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0 阅读:31

财典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