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上学”的杨元元,在宿舍自缢身亡:没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柳欣小姐 2024-09-24 19:16:33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孝顺父母被视为美德,每个孩子都在耳边回响,每个孩子都在为之践行。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总有家长们喜欢去加工,将所谓的道德转化为“束缚”。

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生活,另一方面侵蚀心理健康,长此以往悲剧便悄然来袭。

例如即将提到的杨元元,在生命仅有春秋里,承载了无尽期待与纠缠,最终于绝望中戛然而止。

这种遭遇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家庭关系中的隐秘纠葛,引发了人们对亲情的再思考。

所谓“爱”与光环,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理解?如何才能得到真正尊重?

我认为暂无标准答案,但杨元元却诠释了一点: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

01 家庭束缚

杨元元,一个来自湖北宜昌的普通女孩,父亲早年离世,留下母亲、弟弟杨平平三人相依为命。

生活条件极为有限,但穷人孩子早当家,她对知识无比渴望,像一朵在风雨中极力绽放的花朵。

她内心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为此常在夜灯下埋头苦读,书本成了最亲密的伙伴。

十几余年寒窗苦读,终于迎来检验时刻——高考,对于杨元元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经过数天汗水挥洒,这位寒门学子一举成名,并准备填报心仪城市大连,进行经济学专业学习。

放榜当天,杨元元站在门前广场上,迎着微风展开双臂,她明白这非个人、更是对家庭的承诺。

没想到父母横叉一杠,表示“大连太远,填武汉大学,别报其他学校,留在这里相互有个照应”。

听起来也不错,毕竟是知名985高校,虽然是出于对家庭承诺,但她的内心开始有一丝失落感。

这中间自己曾进行过权衡,可内心所愿和母亲期望比起来,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至此,杨元元依旧表现出色,学业上成绩斐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榜样。

包括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她也总是冲在前面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把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最好。

紧接着,一次次获奖、一次次表彰、一次次认可,杨元元通过自身言行,诠释了“优秀”的含义。

每个人都在幻想着美好结局,可过程中母亲工作场地调整,为了省钱直接搬到女儿宿舍去居住。

合不合适,各位皆能感知,但她没办法拒绝,否则就要遭到妈妈指责:你竟然要赶母亲出去……

后来舍友将情况进行上报,由于杨元元学习成绩优异,校方也特意腾出一间宿舍,供二者居住。

这尚且罢了,关键母亲并未就此停止,在学业方面持续干扰,让女儿必须按照个人想法去执行。

杨元元想要读研读博,母亲表示“这难道是长久之计吗?我把你养育这么大……”。

没办法,她只得照办,即便中间被北大自主研究生录取、即便后来考上了两个地方的事业编。

02 宿舍自缢

关于研究生一事,母亲觉得费钱;

关于事业编一事,母亲觉得太偏。

“咱好歹是武汉大学毕业,好不容易考到了大城市,作为一名高材生,怎么能去那种小地方?”

所有出路全部被否,按理来说杨元元应该有个人打算,可她习惯于围绕母亲的期待进行调整。

没有办法,自己放弃了心仪的职业规划,转而进入一条她并不热爱的道路,比如卖保险、杂志。

这些选择让她感到深深的失落,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直到弟弟考入北大直播后,才迎来转机。

当即,杨元元决定重启学业生涯,经过一年紧张复习后,最终考入到上海海事大学攻读研究生。

母亲得知后当即拒绝,但她回答不花一分钱,这才同意前往上海读书,前提是自己要共同前往。

弟弟杨平平已经长大,自己能理解姐姐内心,为此用攒得钱租了一间房,并邀请母亲前往北京。

后者拒绝了,随后前往火车站购买了一张票,带着行李来上海找女儿,来到上海海事大学居住。

这个时段的学生,大多都有了社会经验,尴尬之事几乎不委屈,直接收拾东西搬到校外租房住。

中间有人将此事上报,校方得知后下了“限期搬离令”,要求母女二人在规定期限搬离出宿舍。

没想到遭到了母亲反驳,但作为女儿心有分寸,带着妈妈来街边找房,房租基本上都在600元。

杨元元身上只有450元,经过两天奔波终于找到,没想到交完钱后,却发现这是一个毛坯房。

所谓的“拎包入住”尽是谎言,由于天色已晚母亲只好将就,打折地铺在水泥地上睡了一晚……

天气很冷妈妈蜷缩着身体,看到这种场景,杨元元无限心酸,我无法想象返校时的心理活动。

但结局各位看得见,第二天早上杨元元自缢了,她用毛巾绑在水龙头上方,直到被舍友们发现。

后续,有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十个大字:我想活出我自己的样子。

03 真理反思

看到这里,各位心里都很沉重,但我相信更多的是惋惜。

如果没有碰到这种母亲,如果没有……

事情至此再无重来之机,可面对女儿杨元元的离世,作为妈妈依旧未能醒悟。

反而声称“在武汉大学好好的,怎么到了上海就不行了?”,并认为学校态度逼死了杨元元。

但学校按规章办事,更何况考虑到杨元元经济方面,并提供了租房信息、勤工俭学的机会。

双方为此对簿公堂,直到母亲拿到16万元赔偿,杨元元才入土为安。

我无法想象,杨元元生前内心在思考着什么,但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她被束缚了。

爱与控制之间如何平衡?每个家庭都应认真思考。

作为父母,爱应该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与自由,而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去约束生活。

在我看来,杨元元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社会对家庭关系深刻反思的契机。

因为,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感谢您的阅读。

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