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话里圈外说事人~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曾几何时,各种言语时常在耳旁充斥。
但随着社会发展,观念正逐渐演变,越多家庭选择了只生一个娃,包括身边也有类似实例。
或是追求个人价值、或是经济条件影响,尤其是性别方面,如今早已实现了所谓的“平等”。
在过往可能受“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当下无论生女儿、生儿子,全部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独生子女人数超2亿,相关专家还曾预测,2050年将达3亿人。
你说这有错吗?没有,物质生活上享受着父母的全部爱护,一切听起来真就那么美好吗?
特别社会还流传着某些说法,生儿一个400万,买房买车存百万,生一个女儿每天加鸡腿。
这种基础下,人们生闺女的意愿更强烈,殊不知各位仅看到了“眼前美”,未来同样有苦衷。
即便如此仍有人不信,早些年社会为了发展,曾制定计划生育,许多70后都只有一个孩子。
那些所谓独生女的家庭,大多面临这2大困境,我希望屏幕面前的朋友们,永远不会经历。
01 养老问题其实不用说,各位皆能感同身受,这是每个人无法问题的问题,也是独生女家庭最直接的问题。
试想:当女儿出嫁后,一方面需要承担照顾新家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平衡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所有精力、时间、金钱等等,大多都被婚姻、孩子、公婆所占据,娘家老俩口常被搁置在一旁。
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你说你找人家招呼你?一次两次就那么回事儿,哪个女儿能做到天天如此?
你说是义务,没错,关键作为父母,谁愿意给姑娘徒增负担?这无关条件好坏,而是各有苦衷。
女儿嫁得家庭富裕,几乎难有时间照顾,最多也是雇个保姆,但内心上的感情,没有办法代替;
这个过程中,还要取决于女婿态度,人家愿不愿意给你钱,就算愿意也没几个长辈们愿意买单。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在姑娘家住不就行了吗?你都说了是姑娘家,但姑娘嫁得也是别人家……
能让咱去,咱就收收性子,万一到时候人家有怨言呢?即便如此,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不自在。
家庭条件不好,基本就剩无奈,女儿想管管不了,因为她的经济能力也很有限,最多简单照顾。
可如果一旦生病,医药费几万甚至几十万,作为普通家庭女婿哪个愿意?人家自己都还过不好。
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只有委屈自己替姑娘考虑:“我们不能让女儿为了我们,而放弃个人生活。”
听起来好像很伟大,实则也是无奈之举,从事情本质角度出发看,这直接加剧了两代人的隔阂。
心理负担和无形压力交织在一起,像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让每个家庭成员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但如果有儿子,并不存在类似问题,根据上述情形转念一想,好像说啥都有理,毕竟这是我家。
02 流言蜚语单看标签,有人觉得没什么,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内心总会有一些不自在。
人是群居动物,离不开集体生活,但集体生活会排异,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这就好比走在街上,有一位男生染了粉色头发,各位路人总会稀奇地多看两眼。
没有儿子亦是同种逻辑,尤其是部分传统观念浓厚地区,说你“老了没人照料、养老”。
在我看来,这可能都是小事儿,关键还有部分“没有后代”嘲讽之言,并给出了理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根根尖锐的刺儿,扎在父母心上、让原本和谐的氛围瞬间变得沉重。
与此同时,上述观念并不止于外界,关键有的亲友也会议论,比如用异样目光打量全家……
女儿常在身边,这种情况还能缓解,但女儿一旦忽视,老俩口就会寻找情感寄托。
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有老人花大额购置保健品?你说是真的缺吗?只是习惯了依赖。
这些销售员们,个个嘴都和抹了蜜儿一样,每天“爸、妈”叫着,那他们能不支持孩子工作吗?
记得曾看到相关采访,许多销售员被视为“干儿子”对待,因为老人们需要情感去支撑。
但女儿毕竟嫁了出去,我并非否认这个角色,只是在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给予父母足够关爱。
情感支撑下降、陪伴频率减少,孤独感、无助感随之而来,但这种心理压力仍需要释放。
看到这,各位也能感同身受,你的疏忽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你所谓的“物质支持”,不过是一种无心陪伴的理由罢了,否则他们就会自己弥补情感缺失。
儿子则大有不同,就算事业再忙总要回家,每天吃饭休息还能见面,最起码每天都在父母身边。
最关键的这是儿子,老俩口不用受“流言蜚语”困扰,自然不会产生不满与失望。
写在最后落脚问题本身,无非是情感依靠。
但从陪伴方面来看,“嫁出去的女儿”,可能就存在着劣势,但并没非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对于70、80后独生女父母来讲:
第一,常沟通确保彼此理解,努力成为情感支柱,让亲情纽带更加坚固;
第二,树立正确价值观,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
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除了与父母保持沟通外,尽可能地规避问题发生。
尤其在国家二、三孩倡议下,生育不光为自身考虑,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