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相关行为特征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吴谢宇案。
这个名字各位并不陌生,学业上表现极为优异,曾被视为天之骄子,后来却做出了荒谬言行。
没错,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但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事情在公布后犹如一声惊雷,撼动了整个社会的良知,也给每一个家庭敲响了警钟。
我们作为旁观者,谴责哀悼之余也需反思一些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究竟哪些潜在的问题被忽视了?
哪些隐匿的裂痕,导致了这样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
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毕竟吴谢宇曾经那样优秀,但仔细探究问题本质,这似乎早已留下隐患。
包括部分心理学家也曾提出,一个孩子长大后不孝顺,从小就有下面3个特征。
这不是重点,关键有的家长误以为懂事,从而持续不间断地鼓励,最终导致了更大的错误。
01 利己回归吴谢宇案,利己是明显特征,几乎所有行为均处于自我利益考虑。
他每天都在幻想理想生活,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条件,从而忽略了旁人内心感受。
这种利己主义心理,像是一颗隐藏种子,在改组成长过程中被滋生强化。
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地引导,这颗种子会不断吸收欲望养分,最终长成一棵遮天蔽日的利己之树。
话说回来,并非做父母的不关心,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发现,甚至将其视为自强、独立。
“孩子懂得争取自己的权益,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但你可曾想过,这种行为建立在对他人感受的漠视之上,往往预示着孩子缺乏同理心和责任感。
它的枝叶可能看似茂盛,但却带有尖锐的刺,会无情地伤害到他人,因为要满足自身利益。
落脚吴谢宇案,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极端利己心理,正是最终走向极端的关键原因之一。
为了一己之私,竟然连母亲的生命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剥夺,这种冷酷自私心理,令人不寒而栗。
置身特定场景,身为父母又如何?我永远都要利己,那孝顺岂不成了笑话?
02 逃避抛开利己心理之外,最突出一个特征为逃避,哪怕是在触碰了底线后,依旧习惯性地选择逃避。
仔细探究行为本身,就像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去寻找一条看似轻松的出路。
实际上,这恰是未能学会应对困难挫折的表现,最终将人生引入更深的泥沼之潭。
前段时间观看综艺,有位老师举了个例子,将“逃避责任的孩子”称之为“试图躲避风雨的小鸟”。
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都宁愿藏匿在巢穴中,不敢展翅高飞,害怕迎接可能的风浪。
但落脚现实,一味躲避永远也无法学会应对风雨,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而坚强的人。
在吴谢宇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各种情景的惩罚时,选择了一次又一次逃避。
这不仅是对法律逃避、这不仅是对社会逃避,同样是对自己人生责任的逃避。
结果各位看得见,吴谢宇走向了无限深渊,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这难道是他愿意看到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忏悔信、检讨信、悔过书……可世间没有后悔药,生命更无重生之机。
但就怕许多家长有误区,将逃避视为“听话、顺从”,甚至尽量避免犯错,并将其视为好的表现。
正是这种对错误的“零容忍”态度,可能会让孩子对犯错产生强烈恐惧。
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失败就会受到批评,便习惯性地选择逃避,以逃过那些让感到痛苦的情境。
至于孝顺父母?别说什么责任义务,这一类人擅长逃避……
03 冷漠乍一看,部分家长有些疑惑,强者不都应该拒绝同情吗?
话不无道理,但要分具体场合,你就再怎么强,难道在生命面前依旧冷漠?
以吴谢宇为例,从做出极端之行起,就没有一丝悔意,将自己与周围的人隔绝开来。
这种态度看起来很高冷,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缺失,无法与他人分享快乐、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人是群居动物,长期生活在情感荒漠,自然会出现心理问题。
吴谢宇恰是真实体现,对母亲生命毫无怜悯之情,情感世界仿佛被冰封一般,从而导致了悲剧。
人都习惯于理想状态下生活,部分家长可能会混淆是非,将冷漠视为“心理素质高、独立性强”。
一个人不受外界影响,那就是心理成熟表现,未来必然会取得更大成就。
但各位要知道,冷漠并不是坚强表现,真正强大是能关心他人、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细细一品,一个孩子都无法与人共情,那又怎么能理解父母不易?
孝顺?不好意思,你付出就是理所应当,我没有这种情感表达,这……
写在最后老话常讲“三岁看大”,自家儿女长大后孝顺与否,往往在童年时期就已有迹可循。
可落脚现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长辈,不单要关注子女学习成绩,同样要培养道德观念、责任感与交际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上述现象,最好还是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发生的悲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