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给李达介绍对象,问他要漂亮的还是老实的,他说选老实的

新霖谈历史 2024-09-05 13:05:09

在我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奇人,戎马一生,跟参谋长一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被称为“万年参谋长”的李达。

李达自1931年12月追随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参加宁都起义后,除短暂担任过团长外,便一直在参谋长的岗位上,历任红17师参谋长、红8军参谋长、红6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

1937年2月27日,中革军委组建援西军,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

这是李达第一次给刘伯承当参谋长,之后刘伯承的参谋长始终是李达,两人共事长达13年之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达心细耐劳,记性特别好,部队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个村子,甚至每一口水井,都胸中有数,记得一清二楚,简直就是一幅“活地图”。刘伯承对这员爱将总是不吝赞美之词,常说:“李达是一个称职的好参谋长。”

1945年11月,李达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兼太行纵队司令员,这一年他刚满40岁,但还是打着单身。

此前,李达有过一段婚姻,妻子名叫齐珂,是原八路军129师的女干部,但是两人因性格不合在1944年离婚。李达因此一边打仗,还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许多同志认为,长此以往下去不是个办法,必须给参谋长张罗一门婚事。

刚好,李达的老战友平杰三,刚从延安返回途经晋冀鲁豫根据地,他对李达说:“从延安来了两位女同志,都没结婚。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模样中等,但人老实。你自己说,给你介绍哪一个?”

李达想都没想,也没听平杰三介绍女同志的其他情况,便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老实的。”

平杰三口中老实的女同志,便是李达的第二任妻子,名叫张乃一。

张乃一,1913年出生于河南漯河的一个颇有名望的绅士家庭,父亲的开明和家境的优渥,让她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七岁起,她便在私塾的朗朗书声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十一岁时,新式教育的春风吹进了这座小城,她也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入县立高小,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高小毕业后,张乃一考入了省城开封女子中学新科。第二年,张乃一的父亲病逝,在兄长的要求下,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张乃一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家住了两年。

但是当看着与自己同龄的侄女去开封读书时,张乃一再也按捺不住求知的渴望,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三封“请愿信”,分别寄给了三位兄长,恳求他们能够体谅自己的一片苦心,让自己回到开封上学。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的命运往往掌握在父兄手中。张乃一深知这一点,但她更明白,知识和思想的解放,是一个女人获得尊严和自由的唯一途径。她的勇气和决心,即使是思想开明的兄长们也感到惊讶。他们曾经感慨,如果张乃一是男儿身,凭借她的才智和抱负,定能有一番作为。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妹妹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同意让她重返开封求学。

回到开封后,张乃一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霖。一本名为《妇女与社会主义》的书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她开始重新审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思考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也是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要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张乃一拒绝了大哥为她介绍的对象。在那个年代,婚姻大事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张乃一却敢于挑战传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她坚定地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实现后,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和幸福,才能拥有选择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不到社会主义实现了不结婚”,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张乃一的座右铭,也让她在当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奇女子”。但在张乃一看来,这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她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937年,张乃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次年夏天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抗日救国训练班学习。

延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革命的激情和同志之间的友爱,却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由于当时的延安,男女比例相差悬殊,很多革命同志都热心地想要为张乃一介绍对象。有的是仰慕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有的是被她坚定的革命信仰所吸引的热血青年,甚至还有毛遂自荐或写信写诗表达爱慕之情的。然而,张乃一都一一婉拒了。

这并非是张乃一对爱情和婚姻的排斥,而是她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且她也只想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也正因为这份坚持,32岁的张乃一依然孑然一身,为此还赢得了一个“马其诺防线”的绰号。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张乃一前往太行山根据地工作,被安排太行军区工作,当时的太行军区司令员是秦基伟,政治委员是李雪峰。

李雪峰也非常关心李达的婚姻问题,知道李达想找“老实的对象”时,便想撮合他和张乃一,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介绍张乃一同志优点的信。

李达收到信后,心里忐忑不安,愣在原地好一会。

见李达久未出声,一旁正在批阅文件的邓政委见状,忍不住拿过信件,细细品读起来。

信纸邓政委放下信,目光转向李达,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地说道:“李达同志,你看李雪峰同志多关心你,还专门写信为你张罗婚事。我看这位张乃一同志就很不错嘛,你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我们这些老战友也不放心啊!”

邓政委一席话,让李达原本平静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见李达有所触动,邓政委便抓住时机,半开玩笑地说:“李达同志,我决定交给你一项‘特殊任务’,限你一个月内,必须拿下这座‘马奇诺防线’!”

话音刚落,指挥部内顿时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就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刘伯承司令员也加入了“战斗”。他拍着李达的肩膀,安慰道:“李达,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我妻子和这位张乃一同志曾经在一支队伍共事过,我这就写信让她帮忙‘美言’几句!”

在老战友们的热心撮合下,李达与张乃一的缘分就这样悄然萌芽。

不久之后,张乃一随工作组抵达了涉县。按照惯例,初来乍到的他们被安排在边区政府招待所暂住。 一日,张乃一听闻有人要前往县城,便动了心思。原来,她想趁此机会配一副新眼镜,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

谁知,阴差阳错,张乃一乘坐的车辆并没有驶向县城,而是在七拐八拐之后,停在了军区司令部门前。

张乃走下车,正准备活动一下筋骨,却意外撞见了太行区党委第三书记王维纲。两人曾在延安共事,也算是老相识了。王维纲见到张乃一,热情地与她寒暄,并不由分说地将她拉进了一间陌生的房间。

房间里坐着几位气度不凡的首长,张乃一都不认识,正感到局促不安之时,王维纲开始一一介绍起来:“这位是刘伯承司令员,这位是邓小平政委……”

当介绍到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将领时,王维纲特意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位,就是李达参谋长。”

一路走来,张乃一已经从同行同志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李达的故事。 此刻,真人就在眼前,她忍不住偷偷打量了一番。

只是,此刻的张乃一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晓接下来等待她的是怎样一番际遇… …

张乃一原以为此番前来是接受组织安排,投入新的工作岗位,却万万没想到,迎接她的竟是一场精心安排的“相亲”。

初次见面,李达并未急于表明心意,而是选择了一种含蓄而真诚的方式。

接下来的数日,每当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的李达,都会特意来到张乃一的住处,与她谈天说地。从革命理想,到人生抱负,再到文学艺术,两人无所不谈。

张乃一只当是组织上对她的关心,却未曾察觉李达的良苦用心。

二十多天的相处,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逐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李达深知,爱情不是单方面的追求,更需要彼此的坦诚和理解。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李达终于鼓起勇气,向张乃一打开了心扉,表明自己想找一位女同志做革命伴侣的想法,并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以及自己离婚独自带孩子的情况。

正当李达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回应时,张乃一却陷入了沉思:“我在延安的时候,追求我的人也不少。但我始终坚持,没有找到真正心仪的对象,决不草率结婚。我曾经立下誓言,不到社会主义,不考虑个人问题……”

李达听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抗战都胜利了,日本鬼子都投降了,何况‘马其诺防线’?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就被攻破了吗?”

李达的机智和幽默,让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但张乃一还是有些担忧,毕竟两人相识的时间太短,彼此缺乏了解。

李达说:“我对你很了解了,你是很好的女同志,就是我要找的伴侣,你还想了解我什么,我人就在这,你可以随便问。”

是啊,人生苦短,与其在犹豫和彷徨中错过,不如勇敢地抓住眼前的幸福!

想到这里,张乃一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李达,轻轻地点了点头。

两人迅速决定结婚。

婚礼日期选定在1945年12月14日。

当谈及为何选择这个日子时,李达深情地望着张乃一,说道:“14年前的这一天,我加入了红军,获得了新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婚后,李达与张乃一的感情一直非常好,育有二女一子。晚年的时候,李达因重病卧床不起,张乃一始终悉心照料,一直到1993年7月12日李达去世。

0 阅读:84

新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