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杨成武指挥华北军区第3兵团(杨成武兵团),分三路挺进张家口,并迅速攻占柴沟堡、万全、郭磊庄等地,形成了对张家口的包围态势。
第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紧急向坐镇北平的傅作义求援。傅作义心里清楚,如果张家口被解放军收入囊中,那么撤往归绥的退路就会被切断。
权衡利弊之下,傅作义令郭景云的35军(下辖101师、第267师,欠第262师,兵力约一万六千余人),以及第104军第258师,迅速驰援张家口。
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组建于1931年1月,隶属阎锡山的晋绥军系统。
跟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自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第35军就开始跟日军作战,尤其是在怀柔一役中,与日军战成了近一比一的伤亡比,之后又取得百灵庙大捷。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隶属第二战区,次年冬调任第八战区副司令官兼绥远省主席,从此自成了一个派系,即“绥远系”。
傅作义离开第二战区的时候,仅带了一个35军,此时他还兼任35军军长,直到1944年1月才免兼军长一职,交由董其武接任。
抗战胜利后,傅作义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总揽华北五省军政大权,靠着这个便利,第35军补充了不少美械装备。
35军除了清一色的美械轻重武器外,更令人咋舌的是其清一色的摩托化装备,全军共拥有420余辆美式卡车。如此强大的“摩托化”程度,即使是蒋系的“五大主力”,也望尘莫及。
彼时,北平到张家口的距离不过区区二百公里,35军凭借着强大的机动能力,一路疾驰,在30日中午就抵达了张家口。
坐镇张家口的孙兰峰见援军抵达,顿感如虎添翼,原本的忧虑一扫而空。但杨成武并不想跟郭景云死磕,他只是想将35军这支“王牌”从北平钓出来而已。眼见目的达成,杨成武率部主动撤离。为防解放军去而复返,郭景云下令部队在张家口休整数日,以稳固阵脚。
12月5日,东北野战军程子华兵团攻占密云的消息传来,傅作义顿时如坐针毡,当即乘飞机赶赴张家口,与孙兰峰、袁庆荣、郭景云等将领紧急商议军情。
按照傅作义的部署,孙兰峰和105军军长袁庆荣继续坚守张家口,郭景云则需要在第二天清晨率领35军返回北平。军令如山,郭景云领命,准备率部于次日清晨开拔。
然而,一场意外的插曲,却在35军即将撤离之际悄然上演。原来,35军准备撤离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得张家口的士绅富商们顿感惶恐不安,他们纷纷携家带口,涌向35军军部,恳求郭景云带他们一同返回北平,并奉上重金,以求平安。
面对送上门来的“好处”,向来粗犷豪迈的郭景云自然来者不拒。一时间,35军军部门庭若市,各色人等络绎不绝。省政府的、党部的、参议会的,甚至一些地方上的富商地主,都争先恐后地挤到郭景云面前,递上沉甸甸的“见面礼”,只求能搭上这班返回北平的“顺风车”。
郭景云对于这些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只要是门路够硬或者出手够大方,一律点头应允,全然忘记了军令在身。就这样,35军原本就有限的卡车,被塞满了各色人等以及他们携带的金银细软。不仅如此,一些精明的商人,甚至请求郭景云帮忙运送货物。
一位在当地囤积了大量汽油的富商,找到郭景云,许诺只要能将400桶汽油运往北平,便将其中三分之二拱手相让。面对如此丰厚的回报,郭景云欣然应允,下令部队腾出更多卡车,装载这些“额外货物”。
于是,本应轻装简行的35军,就这样被各种私人物品和货物塞得满满当当。原本井然有序的撤离计划也被彻底打乱,部队出发时间一拖再拖,直到中午时分,才终于完成所有装载,浩浩荡荡地离开张家口,踏上返回北平的归途。
郭景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尽管出发时间比预定计划晚了半天,但只要部队全速前进,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北平应该不成问题。然而,他忽略了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三个因素,也最终葬送了35军最后的生机。
首先,过多的私人物品和货物,使得原本就满载的卡车不堪重负。420辆卡车,除去运载35军一万六千余名士兵以及必要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平均每辆卡车已经塞进了40人以上。而从张家口撤离时,又额外加塞了大量人员和“私货”,这无疑使得原本就十分拥挤的卡车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
其次,为了尽可能多地运送人员和“私货”,35军不得不打乱了原定的撤离部署,甚至将部分部队和物资滞留在了张家口。原本计划与35军一同返回北平的104军258师,就因为卡车数量不足,被迫留守张家口,这无疑削弱了35军的整体战斗力。
35军离开张家口后,一路还算顺利,但当部队行驶到宣化附近时,意外情况发生了。 “报告军座,前方发现共军!他们挖断了公路,正在阻击我们!” 参谋处长贾承祖气喘吁吁地跑到郭景云面前报告。
“什么?!” 郭景云听闻此言,顿时火冒三丈,“有多少共军?给我打!”
贾承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报告军座,听枪声判断,应该只是一支小股部队,不足为虑。”
郭景云听罢,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小股部队也敢阻拦我35军?命令部队,立即疏通道路,继续前进!”
然而,事情远没有郭景云想象的那么简单。解放军的阻击虽然只是零星的枪声,却如同跗骨之蛆,始终与35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他们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地袭扰35军的行军队伍,迫使35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应战。走走停停,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逝,原本充裕的时间,也被这无休止的袭扰消耗殆尽。
直到傍晚时分,35军才艰难地抵达鸡鸣驿附近。此时,夜幕降临,天色渐暗。望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和漫漫长路,参谋长田士吉硬着头皮向郭景云建议:“军座,天快黑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抓紧时间赶路?”
郭景云抬头看了看天色,不以为意地说:“急什么?反正今天是到不了北平了,不如让兄弟们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赶路也不迟。”
田士吉还想再劝,但看到郭景云心意已决,便只好将已经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于是,35军全体官兵,除了负责警戒的士兵外,纷纷就地宿营,准备养精蓄锐,应对明天的战斗。
夜幕低垂,寒风凛冽。35军营地里,除了几堆零星的篝火还在顽强地燃烧着,驱散着夜里的寒意,其他地方都已陷入一片沉寂。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他们草草地吃完晚饭,便裹着单衣,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在一起,沉沉睡去。
只有负责警戒的士兵,还强打着精神,握紧手中的钢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然而,长时间的疲劳行军,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这样寒冷的冬夜,也很难抵挡住睡意,不知不觉间,他们的眼皮也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与35军的沉寂不同,在夜色的掩护下,解放军各部队却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战士们顾不上休息,更顾不上吃一口热饭,他们挥舞着铁锹、镐头,在坚硬的 冻土上奋力挖掘着,修筑着工事。
一夜之间,数道防线,就像变魔术般地出现在35军营地周围。战士们忙碌的身影,与35军营地里传来的鼾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月7日清晨,郭景云下令担任前卫的267师攻击前进。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中午,267师始终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线,反而伤亡惨重,进攻势头逐渐减弱。
郭景云眼看着久攻不下,心中焦躁不安。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35军就越不利。他果断地命令军部直属的炮兵营集中火力,对解放军的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同时,还紧急向北平发电,请求傅作义派飞机前来支援。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云霄,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在35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解放军的防线终于出现了一丝松动。郭景云见状,立刻命令267师抓住战机,全力进攻。
此时,解放军阻击部队由于连续作战,弹药补给出现困难,不得不主动撤到二线阵地。267师趁机一鼓作气,攻下了新保安这座北平通往张家口咽喉要道上的小镇。
黄昏时分,筋疲力尽的郭景云率领35军军部,进驻新保安。郭景云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部队停止进攻,准备在城中休整一晚,第二天再突围。
夜晚,郭景云召集王雷震、田士吉等将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副军长王雷震首先提议道:“军座,我认为应该连夜突围!趁着共军立足未稳,我们还有一线生机。我建议,我们应该向东南方向突围,与驻守在怀来的104军会合。”
104军是“绥远系”的另一支主力部队,与35军齐名。如果两支部队能够成功会合,那么35军突围的希望将会大大增加。
然而,郭景云却断然拒绝了王雷震的提议。他和104军军长安春山素来不和,此次突围行动如果要依靠安春山,他实在拉不下这个脸面。
“不行!” 郭景云语气坚决地说道,“夜晚行军,目标太大,容易暴露,而且我们对周围的地形并不熟悉,贸然突围,只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伤亡。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修筑工事,巩固新保安的防御,等待傅总司令的增援。”
参谋长田士吉也赞同王雷震的意见,他小心地地说道:“军座,王副军长的担心不无道理,解放军善于夜战,我们如果等到白天再突围,恐怕会更加困难。”
然而,郭景云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反对意见。他固执地认为,坚守新保安,等待援军,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不必再说了,执行命令!” 郭景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打断了田士吉的话。
看到郭景云如此固执己见,王雷震和田士吉等人也只好无奈地闭上了嘴巴。
就在35军夜宿新保安之时,解放军也没有闲着。杨得志的第二兵团早就接到命令,向新保安疾进,于8日拂晓赶到新保安,3个纵队、一个炮兵旅已经形成了对新保安的包围态势。
12月8日,35军经过一整天的猛攻,依然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铜墙铁壁,反而损失惨重。一向狂傲的郭景云,此刻也不禁慌了神,只能一个劲地向傅作义求援。
远在北平城的傅作义,接到郭景云的求救电报后,心急如焚。35军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绝不能轻易折损在新保安。他立刻电令驻守张家口的105军军长袁庆荣和驻守怀来的104军军长安春山,火速前往新保安,解救35军之围。
10日下午,袁庆荣率领105军浩浩荡荡地从张家口出发了。然而,他们还没走出多远,就在沙岭子附近遭遇了杨成武部队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
袁庆荣见势不妙,为了保存实力,果断下令将部队撤回了张家口,将解救郭景云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安春山的104军身上。
安春山接到傅作义的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率领104军,日夜兼程地赶往新保安。为了避开解放军的锋芒,他故意拣小路走,竟然行进到距新保安不足4公里的马圈子村。
尽管如此,104军的行踪,还是被3纵司令员郑维山派出的侦察兵发现了。当时,3纵的任务是在新保安以西和西南方向阻击35军突围,而104军出现的方向,并非3纵的防区。
“要不要上报兵团指挥部?” 侦察兵将情况汇报给郑维山后,焦急地问道。
郑维山沉思片刻,果断地说:“来不及了!如果放任104军不管,让他们和35军会合,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立刻行动,阻止他们!”
时间紧迫,郑维山来不及请示上级,他当机立断,留下四个团的兵力,继续监视新保安的35军,自己则亲自率领纵队主力,直奔104军所在的马圈子村,准备阻击安春山的援军。
12月9日,天刚蒙蒙亮,马圈子村附近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郑维山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依托着有利地形,拼死抵抗104军的进攻。安春山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精心选择的这条隐秘小路,竟然会遭到解放军的阻击。
战斗一开始,104军就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向3纵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度占据了上风。然而,3纵的指战员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硬是顶住了104军的攻势。
安春山见打不过去,就用无线电和郭景云通话,让他带人从新保安突围,向自己靠拢,但郭景云却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
“安春山,你什么意思?你是来救援的,还是来看我笑话的?” 郭景云愤怒地质问道,“傅总司令命令你解新保安之围,你就应该打通道路,到新保安城下来接我,否则,我哪里也不去!”
听到郭景云这番话,安春山气得差点吐血。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都什么时候了,郭景云还在乎这些。
“郭景云,你疯了吗?” 安春山对着话筒大声吼道,“新保安已经被包围了,你以为还是你的指挥部吗?现在是突围的最佳时机,你再不走,就全完了!”
“你是来收容我的吗?” 无线电那头再次传来郭景云的咆哮声。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安春山。
“不可理喻!” 安春山怒不可遏地摔下话筒,咬牙切齿地说道,“既然你想死,那就随你的便吧!老子不伺候了!”
原来,35军的译电员在翻译傅作义电报时,误将“西部地区总指挥”译成了“西部收容总指挥”。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郭景云的自尊心,所以才和安春山杠起来,拒绝突围。
就在安春山准备放弃救援,率领部队撤退的时候,一个更糟糕的消息传来:吴克华指挥的4纵,已经攻占了康庄,正从侧后方向104军包抄而来!
安春山顿时慌了神,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部队停止进攻,火速撤退,放弃了对郭景云的救援。
就这样,由于一个翻译上的失误,以及郭景云的自以为是,35军错失了最后一次突围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最终走向了灭亡。
12月20日,随着平津战役的全面打响,杨得志兵团也接到了对新保安发起总攻的命令。 21日,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对新保安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35军的抵抗意志早已被击垮,他们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溃不成军,最终全军覆没。
郭景云见大势已去,不愿当俘虏,在绝望中选择了举枪自尽……
消息传到北平,傅作义听后,呆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