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历史的又一重大发现
内家拳王征南另一位师父——蒲松龄《聊斋志异》记载的李超
崔虎刚 胡刚 六合武学 六合红学
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及黄百家《内家拳法》《王征南先生传》为武学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仅首次记载了内家拳的概念,而且为我们记载了内家拳的传承历史,王征南的生平事迹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内家拳传承基本上中断,黄百家时已成广陵之散。成为学界一大遗憾。
在几百位武林不同门派传人学者大力支持下,随着挖掘抢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陆续取得许多武术历史的重大发现。
前文金宝堡记载的周七和尚破解之后,今日再破解清初蒲松龄《聊斋志异》记载的那位武林高手李超!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1640-1715),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人。著《聊斋志异》其中记载了一位高手李超。
聊斋志异 《武技》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馀。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馀始愈。
后年馀,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但蒲松龄所写李超是实有其人,还是文学创作?如果实有其人,李超所习拳法是何?有无传人?一直是谜。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版本众多,有抄本及刻本。最早刊刻本是青柯亭本,由莱阳赵启杲刊行、鲍廷博襄助、续刻,刊行于乾隆三十一年。其中有蒲松龄友人王渔洋先生的批注。
王渔洋(1634-1711),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文坛领袖人物。
这一刻本,后来在李亦畲研究王宗岳及其太极拳历史时看到,误以为其中的王宗是王宗岳的误写,。于是曾撰《探太极拳之源》 “探太极拳之源: 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渔详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姚继祖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先生) 以张三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李亦畲后来对此做了更正。
那么李超拳法如何,传人何在?
与此同时,以往由于各方面的局限,学人对字门拳法的来历,各说不一,尤其与内家拳的关系说不清楚。
中华武藏第十六部乾隆同治年间两部拳谱的合集,为我们记载了内家拳法著名人物王征南先生的另一门拳法——字门拳法,为我们揭开了李超武艺之门派。
原来王征南师承两门,其字门拳师父是李超!江西字门拳、湖北岳家拳世传《袖珍》(袖珍十八法)乃李超先生所著。江西字门拳、余门鼻祖余克让(浪)乃李超再传弟子!
由于这一历史,学人误以为字门拳是由松溪派内家拳演变而来,是松溪派内家拳内家拳的一支,实际上是两码事!
王征南得到字门拳之后,一直秘传,以至于黄氏父子也一无所知。此与黄宗羲记载“征南为人机警。得传之後。绝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则不发“的为人一致。
这一发现,将与周七和尚乃少林僧,绵张短打传人刘怀池弟子邹七和尚——温奇生恩师的发现一样,使我们对武学历史的研究又大大第推进了一步。这一发现,将对江西字门、余门、湖北岳家拳等等,绵张短打,少林拳、太祖拳、太极拳等相关历史研究,提供重要历史线索和依据,促进相关历史、技术的研究。
不仅如此,李超恩师少林僧憨和尚,与刘怀池也直接有关!因为李超所传《袖珍》(袖珍十八法)继承了绵张短打的内容!
更多详情,请参见武学研究成果详见中华武藏五、第十一、第十三部,第十五、第十六部等,宋太祖拳相关拳谱。
以往一般认为,文学与武学,大道通天,各走一边。实际上文武合一才是真实的历史!
《石头记》(红楼梦)主人公身戴灵通宝物,其实来源于《石头记》(红楼梦)原作者的真实历史(这一点超越了红学界学人的认知)!
更多精彩成果,陆续分享中!
多支持,多抢救,多分享,多保护,多研究,多进步!
请加V:quanpu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