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雀帝国时期奴隶地位的提高以及“杂种性”的出现分析该时期印度奴隶制的发展和种姓制度的变化

啊坤说历史 2023-05-24 18:48:38

前言

孔雀帝国时期的社会制度究竟属于何种,从当时帝国所推行的土地制度以及所分化的社会阶级可以窥探一二。孔雀帝国时期的印度土地分配制度依然是以国有制为主,向基层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原始公社性质的残余,公社的土地一般来说也是为村民集体所有。再加上当时社会阶级的主要分为奴隶主和奴隶两大类,封建地主和依附农民在此时还尚未形成,因此孔雀帝国时期的印度正处于奴隶制社会。

不过这种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在孔雀帝国时期已经达到了顶峰,并且在此之后慢慢走向衰落。因为尽管基层的土地私有制发展十分缓慢,但是中上层奴隶主的封建化程度却在慢慢提高,由此一来,原来落后的、封闭的奴隶制度就开始被这种新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冲击,最终走向毁灭。关于孔雀帝国时期奴隶制的发展,其实在古人的记录中存在一些矛盾之说,这里分享一下。

曾经跟随过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的希腊人将领,并且在孔雀帝国建立之后一直担任塞琉古的外交使者,长期居住在孔雀帝国都城的美伽斯提尼就曾经说过,孔雀帝国时期印度是不存在奴隶的,而且印度在当时也完全不需要任何外族人员来担任奴隶,成为他们的劳动工具。但是这种说法却和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是的其他将领说法完全相反,他们都认为当时还处于列国时代的印度还是有着大量的奴隶的。

而且从佛教、耆那教等文献资料亦可以窥探出,此时的印度依然实行的是奴隶制,奴隶在当时社会各方面生产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许美伽斯提尼只是被孔雀帝国都城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了吧。与此同时,孔雀帝国时期的婆罗门种姓制度由于之前自身的封闭性和死板性,一直遭受到帝国统治者(特别是阿育王)以及外来民族势力的排斥,因此佛教势力在一段时间内开始盛行。婆罗门为了能够提高种姓制度的开放性,在此时也做出了相应的等级调整。

孔雀帝国时期奴隶制农庄的推广

孔雀帝国时期依然属于奴隶制社会这一点毋庸置疑,长期生活在帝国都城担任外交使者的美伽斯提尼却一度说道自己并没有见到印度社会存在奴隶现象,因此断言当时的印度已经不是奴隶制社会了,这种说法或许和当时奴隶地位的不断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因为孔雀帝国时期奴隶制度的不断发展,奴隶数量因为减少而导致奴隶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在不断提高,由此使得美伽斯提尼产生了错觉。换句话说,此时印度社会所存在的奴隶属于私人所有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处于以国王为首的国家的控制之下,因此奴隶在此时逐渐成为了国家各方面产业劳动的重要支撑。

农庄就是当时奴隶制经济色彩非常浓厚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农庄以掌握先进管理经验的人担任管理者,并且这些管理者还掌握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因此他们负责指导奴隶进行相应的农业种植活动。

在这个由国家直接管理的农庄当中,奴隶按照分配的任务各司其职,日常的生产生活有秩序地进行。在这个国有农庄当中对于奴隶的待遇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每天固定给予奴隶发放定量的口粮,同时非常注重奴隶的身体健康状况,保证他们能够每天健康地参加劳动。由此可见奴隶的待遇在这种田庄当中已经有所提高,孔雀帝国时期在全国人烟稀少的地区设置这种农庄,发展经济。

孔雀帝国时期奴隶制度的变化:奴隶地位的提高

除了国家组织的奴隶性质的农庄之外,孔雀帝国时期,印度社会的奴隶地位以及待遇在整体上都有所相应的提高。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孔雀帝国完成几乎整个印度半岛地区的统一之后,从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方面来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建设任务也就不断繁重,因此奴隶作为之前的主要劳动力基础,在此时就显得分外重要。

另一方面,该时期印度社会奴隶地位的提高还要归功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佛教思想文化。佛教思想讲究的是众生平等,及时行善,生死轮回之说,这种思想对于当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那些每天遭受不公平对待,遭遇高压剥削的奴隶来说更是一种思想上的鼓舞和解救。因此,在孔雀帝国时期,整个印度社会的奴隶阶级在地位和待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古印度史料《政事论》中的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当时奴隶的转化也已经出现了十分严格的法律规定。最为明显的就是雅利安人不再会无条件地被变卖为奴隶,如果随意通过私下行为进行雅利安人的奴隶买卖的话,就会按照出卖人所处的种姓阶层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是走私奴隶的不法行为,将会受到政府的巨额罚金处罚,甚至被处以死刑。

当然这是对于雅利安人转化为奴隶方面的种种政策限制,在其它民族转化奴隶的方面,帝国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严苛的法律规定。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限制,目前还不能找出可以相作证的史料。此外,之前雅利安人出身的奴隶,在帝国时代的印度是有机会获得人身自由,成为一般民众的。具体条件就是只要奴隶能够付清赎回自己的赎金,那么他就可以脱离奴隶主的控制,变成自由人。或者说,一旦女奴隶和其奴隶主发生了感情,并且有了孩子,那么二人就可以转为自由人。

婆罗门教下的种姓制度的变化

在阿育王统治时代的印度,由于种姓制度在之前列国时代反婆罗门思潮当中,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婆罗门教在一段时间内始终都处于一种备受压制的状态。阿育王时期婆罗门教衰落得更为严重,其所制定的种姓制度也随着列国时代和孔雀帝国建立之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再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各个种姓之间都出现了一种交叉混合的趋势,这是当时婆罗门教所遇到的巨大挑战。

阿育王大力扶持佛教势力,使得婆罗门教感到了深深的压力,一方面婆罗门会觉得自己占据绝对神权统治的地位会就此被佛教冲击,甚至跌下神坛。另一方面,婆罗门制定的延续千年的严格的种姓制度,在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潮冲击下将会破碎,到时候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不在,婆罗门教也会因此渐趋衰落,直至灭亡。就这样,为了婆罗门教的发展以及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对于当时的种姓制度做出了部分改变。

既然种姓制度是因为具有高度封闭请和歧视性的原因,而不为统治者以及外族人所接受,那么就干脆将原来封闭的种姓制度进行适当开放化的变革。婆罗门对于有关种姓制度的相关法令条款以及具体规定进行了修订,虽然继续以原来的四大种姓作为印度社会的基本等级范围,但是在这基础种姓之外,婆罗门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又划分出了许多“杂种性”,这些“杂种性”的出现才是该时期婆罗门种姓制度所做出的巨大改变。

“杂种性”的主要范围包括之前不断入侵印度而留在印度的外族人,像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等等,他们的后裔在此时一直没有被划分进种姓制度,在此时则被划进了“杂种性”。“杂种性”其中有一个种姓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被称为堕落了的刹帝利,这是对于那些入侵的军事贵族的等级划分,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大多信仰佛教及其它宗教,但是不承认婆罗门教,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因此,婆罗门将他们划入到了“杂种性”中的刹帝利。

评价

列国时代对于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并且这种深远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被孔雀帝国所继承。奴隶制度、婆罗门教的衰落以及种姓制度的破坏,都是在印度列国时代以及孔雀帝国时期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对于日后印度社会封建化的发展,以及封建王朝及其制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奴隶制度在孔雀帝国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奴隶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人身转换关系出现了严格的规定,此时的奴隶再也不能够像以前那样被奴隶主当做劳动工具去任意使用、欺压和支配了。奴隶制度在孔雀帝国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变革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是孔雀帝国时期印度奴隶制开始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通过帝国政府对于雅利安人转化为奴隶的严格化规定,以及奴隶可以通过赎金来换取自由人的社会身份这两大的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奴隶制已经不再具有原来印度社会传统奴隶制的性质和特点了。此时的奴隶,开始作为一个阶层或者一个群体,随时都有可能融入到印度社会的普通民众当中,大大增强了当时印度社会民众之间的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的出现,为之后印度封建化因素的萌生提供了条件。

婆罗门教在面对佛教势力以及其它反婆罗门思潮的冲击之后,终于放下了它那高傲的姿态,不得不选择向时代潮流低头。“杂种性”的出现便是婆罗门不断妥协的直接结果,尽管这其中还充满了等级之间的严格规定以及高种姓对于低种姓的歧视,但是婆罗门能够认清现实,将自己原来封闭的种姓制度进行了开放化的改革,这一点还是非常难得的。

参考文献:《政事论》

0 阅读:0

啊坤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