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第一位女历史学家,守寡后写了一本书,祸害中国女性两千年

财典评历史 2023-01-14 10:10:04

东汉,是一个女权高涨的时代。

下一个大概是唐朝吧。

在记述东汉史事的《后汉书》中,不只将皇后列为本纪,也有「列女传」这样的篇章。

都说东汉有三班,班彪班固父子自是主角。

但所谓的第三班,究竟是扬威西域的班超,还是承接父兄志业的女儿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

班昭十四岁出嫁,丈夫名叫曹寿,字世叔,很早就过世了。

多早不知道。出自班彪家门,班昭跟哥哥们一样博学多才,举止合礼。

简单说就是班昭没有因为丈夫过世改嫁啦。

礼法摆在那边,本身跟现代一样没有强制性。

但是照着做,很多人都会因此而称赞你。

至于到了什么宋啊明的在那边硬要还做贞节牌坊,那就是有病了。

我们不要再刷一次东汉女权高,严格说起来,在刘秀这个奇葩皇帝的眼中,人人生而平等。

东汉真正高的东西,应该要说是人权。

当然,这是跟西汉比较,不要拿现代的角度去砲刘秀。

汉和帝永元四年,班昭的大哥班固,因为涉入了大将军窦宪的叛乱事件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曾经受汉和帝的阿公,汉明帝圣旨,着手编撰《汉书》。

这个时候,在班固的目录上,还有「表」跟「天文志」的部分还没完成。

注意啦,班固并非被定罪处死,可能只是年纪大了(六十一岁),禁不起牢狱生活而卒。

汉和帝就召来班昭,希望她能接续完成兄长未竟之业。

嗯,基本上,班固搞《汉书》搞了二十几年,八表与天文志未完成,那原本完成到哪,我们也是不清楚的。

总之,班昭就进了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的编写。

有些时候,汉和帝会特别邀请班昭入宫,给后宫嫔妃跟皇后讲讲课。

这里可以看出,像班昭这么饱读诗书的女子,到底也是少见的。

而由于女子的身份,班昭要出入后宫,也是相对方便。

当时后宫都称班昭为「大家」。

看过《寻秦记》的对这称呼应该都不陌生。

尊称女子为大家,班昭传这是史上头一条。

所以你要问战国时代到底有没有这个说法?

不知道。现在有一些白话资料会说,班昭被称为「曹大家」(读做曹大姑)。

那是因为在陕西大姑村有班昭墓,并出土了一个清代乾隆年间的铁钟,有铸文说明。

客气点啊,这跟公元不到一百年的时候,东汉人是不是叫班昭曹大姑,不能说有直接关系。

基本上,直到东汉末年,都不会称呼曹操的老婆是曹夫人。

但班昭偏偏又是个老牌礼法支持者,而到了南北朝的文献,也都会用曹大家来代称班昭……

所以这事,难说得很,纯做参考。

附带一提,到了北宋的《太平御览》,就有「大家即崔氏亲姨母也」。

也就是说,「大家=大姑」的说法,比「大家=有学问专长的女子」还要可靠得多。

班昭不是后宫一员……不是说不能姐姐妹妹的乱叫啦。

后宫的贵人婕妤那些是官职,叫班昭曹大家,其实就像杨过不叫师傅叫姑姑差不多的意思。

(这一阵,金庸胜出啦) 班昭甚得汉和帝敬重。

永元十二年时,班昭的二哥班超已经连续三年申请从西域返回,都没有下文。

这时班超已经年近七十,班昭年纪也不小啦。

这个不难推,永平五年,班超班固三十一岁的时候,两家都迁往洛阳。

班昭若云英未嫁,那就得跟着过去……那嫁给扶风曹寿的机率就很低了。

意即当班兄弟三十岁时,班小妹至少已经十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兄妹之间的年龄差,最多最多就是十六年。

那么,班超六十九岁,班昭至少也是五十三岁以上。

而这个老大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汉和帝,帮班超说情。

年轻的皇帝看完,就允许了班超返回。

大家都说这封信情意真切。

咱们来研究一下班昭这封信的结尾就好。

「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

文人点名,必有典故。

赵母无官,最有名气的就是赵括的母亲。

当时她听说赵王要叫自己「纸上谈兵」的儿子去长平接战,就上书赵王:「如果赵括不行,可以不要杀我全家吗?」 赵王同意。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赵括真是不行,但赵家得免。

卫姬的部分,西汉有一个挺有名,就是汉平帝的生母。

(卫子夫那个叫卫后) 元成哀平,平帝几乎就已经是西汉结束的意思。

那时候,王莽只许小汉平帝入京,不准卫姬跟来。

于是卫姬就一再上书请求入京。说明这样必然后患无穷。

当时同情卫姬,帮忙求情的可不是卫姬的妹妹,而是王莽的长子。

后来王莽一个怒,把儿子跟卫氏一族尽诛。

好的,这边个人解读参看参看就好。

班超在东汉领的官职很低,但是在西域是霸王的等级。

要强调的是,班超并无二心。

可朝廷防他。班昭这封信,前面还可说动之以情,最后这句,其实是半胁迫汉和帝了。

「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

「你如果不让班超回来,等他死了,他的儿子如果在西域叛乱,希望你能够念在我有言在先,饶过班超的家人。」

赵母跟卫姬上书的共通点,就是「我了解我的亲人,你若这么做,他会出乱子」。

所以我跟你说,汉和帝真的是怕班超叛变回来拿他人头。

给班氏曹大家这么一说,汉和帝也觉得,班超好像真没问题,如果不趁这时候和好,等到后代又多一份仇,那真的划不来了。

总之,班超得以回国,虽然一回来就挂了,大家还是无事下庄。

但没过几年,汉和帝也走了。

当年后宫中,班氏曹大家的学生,邓女士跃升为皇太后,更是尊重老师。

也就在这时候,《汉书》完成了。

之前提过,《史记》本为禁书,王公贵族更不可读。

以《史记》本文占去大篇幅的《汉书》一出?

其实没几个人看得懂。大家只能来请求班氏曹大家讲解教授。

其中最有名的学生,就是东汉经学大师马融。

不认识?郑玄跟卢植都是马融的学生。

简单说,就是刘备的师公啦。

你知道,班彪年轻时胸怀大志,西去求访明主一展长才。

这个部分,班超继承了。

而班彪拙于辩论,被隗嚣驳倒,只好回家收集史料写书。

这个部分,班固继承了。班昭继承的,则是班彪对古人价值观的研究。

身为邓太后的老师,班昭对于当代古礼的提升,必然有着绝对性的地位。

邓太后是第一个恢复太后称制的东汉太后(好像绕口令)。

因为吕后是发明人,所以这里只能说恢复。

用比较简单的说法,某某称制就是指某某执政的意思。

实际的状况复杂,这边就先跳过了。

有趣的是,按照战国古儒,特别是荀子那个派系的看法,女子执政是国家之毒。

所以,毫不意外的,古礼大师班昭送给邓太后的大礼,却是女性教条。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

大概看一下就好。

卑弱第一:女人是低下的,要知道分寸,做好自己的工作。

夫妇第二:要跟你的丈夫配合……但丈夫不好你是可以不要理他的。

敬慎第三:女人要柔顺退让。

妇行第四:四德的由来:不应重视才色兼备、善辩巧工。而是言行举止要得当,乖乖的干干净净的就好。

专心第五:贞节牌坊的由来。

曲从第六:这个妙,简单说是对丈夫家人长辈要服从,违反本意或丈夫的意愿也可,但求家庭平安。

和叔妹第七:承第六,这就是对丈夫家人晚辈要和善。

真的不要忙着先批评教条。法无善恶,唯人用之。

这七诫对班昭而言,自然是奉行不悖……但她老人家干嘛在六十岁左右才把这些写下来?

根据她的序言指称,那是怕自己快挂了。

从第二条「夫妇」就可以看出,班昭并不鼓励盲从丈夫。

女性应该柔顺,应该退让,应该曲从,应该和气……一切都是根基于,女性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愿知礼而后守礼……赖以谋生。

这是班昭留下七诫(妻诫?)最主要的原因。

很显然,当时的女性缺少谋生的能力,只能依附在家庭的底下。

但当我们结合到班昭此时是唯一能以长辈角度跟皇太后说话的人时,或许也可以有不一样的看法:班昭其实不是要打压女性。她在拯救东汉。

史学家族出身,帮忙完成《汉书》,班昭的眼睛要是看不见吕后的故事,那真的跟瞎了没两样。

吕后不只超出了这些女子之道,更为政治带来了动荡。

只是政治。吕后仍是一个好的元首。

邓后也可以是。甚至可以更好。

我们彷彿可以想象,在某个凉风徐徐的下午,班彪带着两个少年,手里抱着小女孩,述说着历史故事的画面。

班固写得比父亲更多。

班超走得比父亲更远。

班昭,从「心」改变了政治。

《后汉书.皇后纪上》论曰:「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班母一说,阖门辞事。

0 阅读:6

财典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