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个类比:如果一家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不做账务明细,不搞预算管理,不建会计系统,资源配置也不做总量控制,也不走规范流程,能把财务管好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常非常严谨,组织上下既有共同语言,也有统一的框架及规则。相比之下,企业的领导梯队建设工作就显得较为薄弱。
一
加强薄弱环节
不少企业的领导人才储备相当匮乏。家底太薄,怎么办?迫不得已,只好采取“拿来主义”,通过对外招聘解决燃眉之急。作为短期战术,外聘无可厚非;有机会招到大牛,的确不容错过。但作为长期战略,这绝非上策。这不仅因为外招大牛往往要价不菲,优秀人才毕竟是少数;还因为这些人中不乏某些金玉其外的所谓职场明星。由于晋升过快、跳槽过频,蜻蜓点水式的成长经历让他们在每个岗位上都没有待足够长的时间,无法深入理解业务,也无法深度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关键技能、持续证明自己。
“明星高管”的价值的确不可小觑,但光有明星远远不够。当今时代复杂多变,科技进步、海外拓展及众所周知的其他因素,都对企业各层级、各地区、各条线的领导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持续满足客户、股东、员工及其他相关各方的要求与期待,企业必须全面提升组织能力。这意味着,每家企业都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梯队建设,夯实人才储备,加强人才培养,做到人岗匹配。
要想提升组织能力,应从哪里入手呢?在此,我们不妨参考最近经济形势分析常用的“薄弱环节与优势环节”分析法。
资源有限,如何聚焦?究竟是加强薄弱环节,还是进一步强化优势环节?答案很简单——取决于制胜之道。同样是胜负明确的集体项目,篮球队和足球队的制胜之道就有很大区别。相比足球,篮球比赛的场均得分很高,一支球队有两三个超级明星,就能对总冠军发起有力冲击。明星的个人突破能力很强,一个人就能完成运球、上篮、得分一条龙;两三个明星加在一起,更是势不可当。这是篮球队的制胜方式。
足球比赛的场均得分很低,胜负往往就在一两个球之间。要想进球,从后场到前场,从组织进攻到破门得分,往往需要耐心地传切配合。在这个合作长链中,只要有一个薄弱环节,就会被对手撕开突破口,继而往往是一溃千里。由此可见,篮球队可以聚焦投资明星球员,足球队就得更加注重整体实力,更加重视薄弱环节,确保每位队员都能高质量地完成配合,否则即便前锋再强,只要一人丢球,也会前功尽弃。
企业经营更像是足球比赛,需要各个团队紧密协同,因此在领导人才培养上更要着眼整体,更要加强薄弱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角色,对组织能力的要求和投入也会有不同侧重。比如,创业企业及中小企业很可能更像篮球队,需要聚焦产品及营销方面的领军人物。当然,这样的侧重取舍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业务增长及组织发展动态调整。
二
降低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是个非常重要但尚未广泛使用的概念。隐性成本指的是不直接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交付相关的其他费用。其中有些是必需的,比如人才招聘、财务记账以及社区贡献。但绝大部分是对经营无益的,比如等待指令时的窝工、纠正错误时的返工,以及人员流失带来的一系列损失。
在所有隐性成本中,对组织伤害最大的是“角色错位”造成的浪费,即那些身在更高领导岗位,实则干着下属工作的领导者。他们拿的薪酬比下属多,有的还多不少,但他们做的工作却跟下属一样。
大家经常讨论组织效能,却很少讨论领导效能。尽管很难量化,但至少应该分析思考。不妨问问自己,相比去年,组织效能是否有所提升?如果有,可以归功于哪些领导行为、哪些领导效能的提升?更具实操性的方法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减少那些角色错位的领导者,或减少他们在错误工作内容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角色错位对组织伤害很大,不仅在于那些多付的薪酬,更在于对下属成长的压制、对重点工作的疏漏、对上级支撑的减弱,结果往往是自身效能低下,团队士气低落。
三
夯实人才储备
企业为什么要重视领导梯队?因为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其对各级领导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需要高级领导人才有能力、有意愿做好领导工作。每家企业都需要建立“领导人才储备库”。要想有储备人才,就得有伯乐发掘他们、培养他们: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帮他们制定有益的目标,给反馈,给激励,持续关注他们的长期发展。企业越坚持这么做,各级领导人才储备就会越充足,出现新的或更多的领导岗位时就越能有人快速顶上。这对所有企业都适用,而不仅仅是创业企业或高科技企业。
遗憾的是,不少领导都不尽如人意。员工不满及持续流失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领导不力有关。这种情况在基层尤为常见。这种问题不是无解的。应当根据发展需要提前规划,提前储备;而不是到需要人才的时候,指望通过对外招聘,就能神兵天降。这种迫不得已的病急乱投医,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何团结队伍,如何做好基层领导工作,这些大都是可以习得的。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每家企业都有资金储备。领导储备比资金储备更重要。要想强将如云,就要在梯队建设上有投入、下功夫。
有些大组织只关注高层领导培训,对一线领导的培养工作则由各业务或各地区自行负责,还将之称为“去中心化”。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人才很难跨业务、跨地区流动。还以财务做个类比,你能想象首席财务官只核算全球大客户的收入,而对其他客户收入通常占比可高达 80% 一无所知吗?显然不可能。即便是业务多元且遍及全球,首席财务官也会通过各种系统工具及制度流程,把每笔钱算得清清楚楚。如果你真的信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那么组织人才管理就应该达到与资金管理一样的细致与严谨。
企业成败,关键在人,尤其是领导人才。领导梯队的基本原则及落地方法,的确值得学习与践行。
四
支撑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不能只是埋头拉车,只关注眼前利润,还要抬头看路,关注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反馈,领导梯队模型不仅能帮他们做好领导人才的当期评价,还能帮他们未雨绸缪地做好梯队建设,支撑企业的未来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阶段不同,角色就不同;职责不同,要求就不同。无论是绩效评估、晋升奖金,还是潜力识别、发展培养,都需要依据具体标准。标准不同,结论就不同。标准不统一,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企业需要搭建统一的框架,制定统一的标准,指导组织整体的人才管理及梯队建设工作。以下四个案例,就是很好的示例。
1、企业出海及人才策略的重大调整
过去 20 年,A 企业除了深耕本土市场,还在周边 15 个国家及地区设立了中小型子公司。从员工地域分布上看,70% 在本土,30% 在海外。预计 7 年后,这个比例会倒过来。
目前,A 企业的人才管理框架、方法及导向,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过去基于本土市场发展而来的老一套,培养资源也相对倾斜在从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的前 100 名核心高管,这些都阻碍了海外业务的发展。A 企业急需从根本上改变梯队建设及人才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大幅提升女性中高管占比
根据业务发展方向,B 企业认为大幅提升女性中高管占比,对企业未来的成功非常重要,于是深入分析了目前女性中高管匮乏的原因。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 领导选拔缺乏客观标准及工具方法。以男性为主的领导层往往不自觉地以男性标准为参照,对于女性不够客观,不够友好。
• 领导工作的职责定位及岗位要求不够清晰,容易让女性领导者产生误解,导致机会出现时,女性领导者没有积极申请。
• 领导绩效评价及潜力识别缺乏有效的流程及方法,很多判断缺乏事实依据。
当然,在过程中,B 企业还发现了目前梯队建设的其他堵点和卡点,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领导者都不太友好。
对 A、B 两家企业,领导梯队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聚焦领导者的工作职责,降低领导者性别、国别、文化及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帮助企业细致拆解各领导角色转型升级的要求,并以此评估领导者成长及晋升潜力。
3、提升矩阵式组织协同效率
C 企业从事大型项目建设业务,要想快速发展,急需提升组织的规模化能力。为了支撑未来发展,C 企业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在职能条线垂直管理之外,成立了项目群组织:每个项目像独立业务部门一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工程建设部统一管理。
这么做,为什么能提升规模化能力呢?项目群相当于战区,按当下所需,灵活组建项目团队,其中 85% 的骨干从各职能抽调;职能条线相当于各军种,按当下及未来三五年所需的技术、业务能力及人员规模,做好前瞻规划,提前布局。
C 企业承接的大型项目建设周期通常在三年以上。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一半以上的项目人员需要把 90% 的时间投入该项目的建设工作。在这种架构下,按需灵活选拔人才、组建团队、绩效评级及人员遣散,就成了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因此,企业核心层由项目经理及各职能经理组成。理论上,项目成员对项目经理及职能经理双线汇报,有两位经理关照;然而事实上,往往是两边都不管。
对于 C 企业,领导梯队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兼顾项目经理及职能经理,定义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既明确分工,又促进合作,还能追责到人。
4、加速推动战略落地
D 企业在某战略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完成了有关组织精简的咨询项目:希望通过增加管理幅宽,即要求每位领导至少带七位下属,减少两个层级,提升组织执行力。减少组织层级貌似简单,实则需要重构组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增加管理幅宽,道理大家都懂,原则也都支持,但有个问题至关重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管理幅宽不够、所带团队太小、领导人员冗余及组织层级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呢?
其中原因肯定很多,但我们了解到的根本原因是:不少领导的工作理念还没有完成转型升级。一旦团队人数超过四人,他们就觉得领导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导致自己都没时间好好“干正事”了。相比带团队、做领导工作,他们更喜欢自己上手,干老本行,解决具体问题。对于他们,这才是正事,这才会给他们满足感。
当然,既然是明确的公司战略,既然已经花钱做了咨询,接下来管理幅宽肯定会被增加,组织架构肯定会被调整,组织层级肯定会被削减。但如果不解决各级领导工作理念的问题,估计三四年后,还是会回到原状。因为如果他们真的不想转变工作理念,或者转变不到位,就总能找出理由,一点点回到舒适区。
对于 D 企业,领导梯队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重新规划人才发展路径,帮助各级领导从工作理念、时间分配及领导技能的角度,完成真正的转型升级。其中,工作理念是根本,只有真正认识到领导岗位的职责,真正体验到领导工作的价值,才能真正喜欢带团队,真正愿意带更大的团队。
五
共担建设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搭建领导梯队及发展领导人才,不仅是人力部门的工作,更需要组织上下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及以身作则。人力部门可以帮助搭建框架体系,推动落地流程,需要确保框架正确、设计合理、工具好用,用了真有价值;但梯队建设的操盘手,其实还是各级业务领导,因为选人用人的是自己,评价判断的也是自己,带团队、做业绩、承担后果及从中受益的还是自己。
全球风起云涌,形势复杂多变,大家对企业领导者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以往。外部环境严峻,容错空间本来就小,要是再有重大的领导失误,企业很难经得起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企业要想穿越周期,渡过难关,就需要系统性提升组织能力,尤其是要能从内部培养出靠谱的领导者。
作者:拉姆·查兰,管理咨询大师,美国国家人力资源研究院杰出院士
来源:《领导梯队:成为创造价值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