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外伤之硬膜下血肿,它与硬膜外血肿有何不同?

苗苗看健康 2023-01-16 01:32:04

硬膜下血肿是原发性脑外伤的一种表现,常见儿童,是脑外伤致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病情较重,通常发生于严重颅外伤后,患者有严重意识障碍,发展迅速。由于多合并严重脑挫裂伤,常缺乏局部定位症状,出现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者较少。以颅内压增高、病灶侧瞳孔散大、对侧轻偏瘫出现最为重要。腰椎穿刺均为血性脑脊液。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与急性者相似,相对来讲症状出现较晚。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较大,只有轻微的外伤史而往往被忽略。外伤后的特征性表现是无脑膜刺激征,仅有钝性头痛及轻度眩晕。一般多在损伤后数月乃至数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压迫症状。

病理: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横跨硬脑膜的桥静脉撕裂,血液在硬膜下积聚,同时多合并蛛网膜的损伤,使脑脊液进入到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腔内血液和脑脊液的混合肿块。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95%位于幕上,额顶部和颅中窝是最常见的位置。硬膜下血肿可以为双侧性,并可以越过中线进入对侧。

CT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由于血块沉淀,血肿上方为低密度,下方密度逐渐升高。血肿的形态可由新月形逐步发展成双凸状,可能与脑组织受压缩有关。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由于常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征象显著。增强扫描可看到远离颅骨内板的皮质和静脉强化,亦可看到连续或断续的线状的血肿包膜(由纤维组织及毛细血管构成),从而可清楚地勾画出包括等密度血肿在内的硬膜下血肿的轮廓。

硬膜下血肿:左侧额部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

硬膜下血肿:左侧颞部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不同之处有:硬膜外血肿见于受伤着力点,邻近颅骨可有骨折,形态呈双凸形、梭形。硬膜下血肿常见于受伤的对侧,邻近颅骨常无骨折,形态呈新月形。

0 阅读:8

苗苗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