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松果林套种赤芍的正确方法

秦柳钱 2024-08-13 18:48:35

学习红松果林套种赤芍的正确方法

张 艳等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23]01 号

赤芍来自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 物 芍 药(Paeonia lactiflora)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根 。根部入药,性味苦、微寒、归肝脾经,属清热凉血药,用于散瘀镇痛、目赤痈肿等 。赤芍是黑龙江省著名野生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药理研究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应用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系统,同时对调节免疫力和抗炎、抗氧化等具有一定的功效 。经过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等多部门和多名中药学各领域专家论证,从黑龙江省 29 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中选出具有道地代表性并且产量大、质量优的 9 种道地药材,简称为“龙九味”,赤芍作为“龙九味”之一,可见其在黑龙江是道地药材中的地位。赤芍的药用价值很高,用量逐年增长,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其市场价值和前景不容小觑。

随着东北三省红松坚果林建设的迅速发展,红松坚果林已经成为目前东北林区坚果经济林树种选育和培育的主要对象之一 ,红松定植后,一般生长 8~10 年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收益周期长、种植密度较低、土地利用效率低、人工抚育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红松坚果林在东北林区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利用红松果林经济效益期较长的特点在林地内套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则有利于红松经济果林的长远发展。赤芍由于连年大量采挖,野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其生长速度,资源逐年减少,另外,采挖野生赤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国家也开始对赤芍的采挖进行限制。为了更好的保护现有赤芍野生资源,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发展林下赤芍栽培技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红松果林下套栽培赤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同时对红松幼龄林也进行了抚育,又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提高林农收益,增强林农长期经营红松果林的信心,有助于东北林区红松坚果林的快速发展。

1 赤芍特征特性

赤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高 50~80 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茎生并腋生;萼片 4 片,微紫红色;花瓣 6~9 片,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心皮 4~5,无毛或密被白毛。蓇葖果卵形,先端外弯呈钩状。花期 5~6 月,果期 8 月 。在东北分布于海拔 480~700 m 的山坡草地及林下。赤芍用种子或芽头繁殖,一般种子发芽率为 75%~85%,保管好的种子2 a 内也不会丧失发芽能力 。赤芍种子具有上下胚轴双休眠的特性,选择春天播种时,则 1 年内都不会出苗,到第二年才出苗。秋季采收的鲜种子在9 月中旬之前播种,翌年春天发芽出苗。

2 赤芍栽培对环境的要求

赤芍适宜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生长,年平均温度14.5 ℃,7 月平均温度 27.8 ℃条件下生长良好 。8~9 月根部生长旺盛,10 月中旬停止生长。赤芍为宿根植物,寒冬来临时地上植株枯死,地下器官宿存,入冬时,在畦床上覆盖一层优质腐熟有机肥,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翌年春天气温转暖后重新萌发新生苗,继续生长发育。赤芍是喜光植物,宜栽在向阳坡地,有利于植物生长,喜干燥环境,耐干旱能力较强。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严重对赤芍生长发育很不利,应及时排水。1~2 a生幼苗对水分要求较严格,如果苗期土壤过于干旱会旱死幼苗,要及时浇灌。3 a 以上的植株抗旱能力逐渐增强。赤芍属于直根系,多年生主根与侧根生长发育旺盛,宜选择土壤通透力强,质地疏松的土壤栽植。平原地区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透水力强的土地栽培。赤芍以棕色壤土及质地疏松的沙壤土最适宜,这类土壤理化性状好,赤芍生长快、主根粗壮、色泽好、品质佳,而沙土次之。赤芍不宜栽在黏重的黏土、白浆土、盐碱土或低洼地,以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为宜 。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最好改种其他植物,以免发生病虫害,影响赤芍的产量和质量。

3 红松林下赤芍栽培技术

3. 1 林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背风向阳坡,坡度小于 25°,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质地疏松土壤,郁闭度 0.3~0.5,一般红松株行距为(3~5)m×(3~5)m 、树高小于 3.0 m,无强光直射的红松果园。种植赤芍,精细整地,翻耕 1~2 次、深 45cm、结合整地每亩均匀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3 000~4 000 kg做基肥,耙细整平,作畦,畦宽 1.2~1.5 m,畦长短可以根据地形的具体情况而定,畦高 20 cm、畦间距40 cm,畦距两侧红松 60~80 cm。

3. 2 赤芍繁殖方法

3. 2. 1 种子繁殖

赤芍种子应选择籽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最好挑选当地栽培的百粒重在 20 g 左右的新鲜种子 。 8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浸水 24 h,水温 45 ℃左右,沥水后再播种,以提高发芽率。在畦面上开沟,沟深 5~7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 5 cm 左右,稍镇压,播种量 0.75 kg/667 m 2 。翌年 5 月开始出苗,每年 5~6 月追施农家肥 1 次,培育 2 a 后可按一定株行距留苗,其余起出,作种苗移栽别处,种子繁殖生长年限长,一般需要 5 a 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不要全面采用。

3. 2. 2 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多在 8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进行,秋季结合采收分选种根,将地上茎从靠近地面处剪去,挖出芍药母株,抖去泥土,尽量减少伤根,选取根粗细均匀、顶芽粗壮、无病虫害的芍药植株,将直径 0.5 cm 以上的大根切下入药,留下具有芽头(也称芍头)的根丛做种根用,切口处用草木灰或硫磺粉涂抹,防治细菌入侵,晾 1~2 天,使根变软栽植时不易折断即可。把带芽的芍头作为繁殖材料,将芍头切分成块状,选择饱满、不空心、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芽头,每块带壮芽 2~3 个、厚度 2 cm左右为宜,最好随切分,随栽植,若不能及时栽植,不要切分,芍头可沙藏备用。在畦面上打穴,按株行距 30 cm 挖穴,穴深 8 cm 左右,栽埋深浅,以植根舒展,芽头低于地面 5~8 cm,不被冻坏为宜,每穴栽 1 株,芽向上,覆土后稍镇压即可,不需要浇水。以药用栽培为目的的采根,3~5 年即可分根 1 次。一亩芍药根的芍芽可定植 2 000~3 000 m 2 林地。分根栽后 3 a 收获,分根繁殖生长周期较种子繁殖要短,还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因此生产上多采用分根繁殖。

3. 3 田间管理

3. 3. 1 培土与去土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每年冬季在清除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 1 次,在畦面或栽植穴培土 15~20cm厚,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时枯死。翌年春季 4 月上旬芽开始萌动,将培土扒掉以利于出苗。

3. 3. 2 中耕除草

赤芍最怕草荒,幼苗出土后,要及时去除培土、并松土保墒,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的 2 a 内,每年应中耕除草 2~3 次,5、6 月各中耕除草 1 次。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易深锄。以后每年在植株萌芽至封土前除草 3~5 次,达到土松无杂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 3~5 cm 深,避免损伤芽头和幼根,切忌弄断苗芽(如果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而影响生长)。早春中耕能保墒、提高地温,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夏季早时应中耕保墒。

3. 3. 3 追肥与浇水

赤芍是喜肥植物,栽后第二年开始追肥,分别于每年的 4 月中旬、10 月中旬施过磷酸钙 2 kg/hm 2 ,加施厩肥 6 kg/hm 2 ,沟施,干旱季节施后需浇水。多雨季节还要及时排水,以防烂根。除施足基肥,栽植当年不用追肥外,栽后第二年需追肥 3 次。第一次在 4 月中旬除草后,每亩施入畜粪肥 1500~2000kg;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在 6 月和 8 月,每次施入畜粪肥 1 500 kg/ 亩、饼肥 2 530 kg/ 亩;第三年追肥 3次,可以用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第四年春季根据赤芍生长情况追肥 2~3 次,每次追肥都应该在株间用锄掘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然后培土覆盖,以免肥料流失。赤芍喜干怕涝,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浇水,只要在严重干旱时灌 1 次透水。多雨季节必须清沟,及时排水,水淹 6 h 后会导致烂根,全株枯死。

3. 3. 4 剪花去蕾

药用赤芍在栽后第三年开花,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提高商品的产量和质量,开花后除留种植株,在花蕾成形期,即形摘除,应选择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赤芍植株感染病害。

3. 3. 5 修 剪

剪去多于的小根,留取肥大的粗根,以增加药用产量,提高药用效果。在 9~10 月秋收冬种前夕的空隙时间进行修剪,可促进主根生长,提高赤芍质量。修剪方法:锄松株间泥土,露出主根的大半部分进行修整,去除主根上的侧根和主根上腐烂部分,待伤疤自行愈合。侧根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可以作为种苗,即切下做种苗,如果过于纤细暂时不能做种苗,可以留数根,等到次年长大一些后再做种苗,将多余的全部剪去,以便集中养分促进主根生长;主根下面伸入泥土的底根要吸收养分不能剪去。侧根剪去后要及时覆土施肥,这对提高赤芍质量和培育壮苗是非常重要的。

3. 4 病虫害防治

中药材生产要想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靠的标准,除了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以外,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又是重要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病虫害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配合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严格遵守农药间隔安全使用期,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 30 天停止使用。

3. 4. 1 赤芍病害防治

赤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锈病,均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赤芍锈病,危害叶片,7~8 月病情较重。防治方法:芍药收获时将残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波美 0.3°~0.4°石硫合剂或 70%敌锈钠 400 倍液,每隔 10~14 天喷 1 次,连续喷 2~3 次,效果良好。

赤芍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花、叶、茎等部位均可发病。成株叶片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严重,发病时叶片、叶柄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温时表面生有灰色霉层。5 月中旬开始发病,7~8 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采取轮作方式,选种时要用籽粒饱满的无病种芽;平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合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春季幼芽刚破土而出时,喷 1∶1∶100波尔多液或喷洒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 600 倍液或 50%代森锌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10~14 天 1 次,连续进行3~4 次,病区及周边位置需加倍喷施。

3. 4. 2 赤芍虫害防治

赤芍虫害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啃食地下根茎 。根据自身林下作业条件,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虫害预防与防治,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①发生虫害的原因,主要是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所致,特别是施用未腐熟的马粪、人粪尿和鸡、鸭等,粪肥要充分腐熟,高温堆肥;②芍药虫害主要是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可用锌硫磷2 kg/667m 2 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进行毒杀。③播种前拌种衣剂,用辛硫磷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拌种,堆闷 3~4 h,晾干表面水分后播种;④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1 kg,用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0 kg,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黄昏时撒入被害田间,在雨后效果较好;⑤有条件的地区,春播前浇灌农田,可以使土壤的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对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生存不利,致死率达 90%以上;⑥利用金龟子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的特性,也可以在田间安装诱虫灯诱捕,每 20~30 亩地安装 1 盏诱虫灯,物理方法防治害虫,捕杀成虫,从源头减少幼虫蛴螬对赤芍的危害;⑦根据蛴螬成虫的活动规律,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一般在黄昏时进行,连续捕杀几次,可显著减轻虫害;⑧结合翻地、作畦、松土等作业,发现幼虫及时消灭,对于减轻虫害有一定效果。

3. 5 采收与加工

芍药种子繁殖一般 5 年采收,超过 5 年以后根部变黑而导致品质低劣。分株繁殖 3 年采收,采收时间应在 9 月下旬,以秋季为宜。选择晴天,先割去茎叶,用挖药机挖出赤芍根茎,除泥土、须根及支根,洗净泥沙等杂质,留芍头做种栽,切下芍根,晒干或烘至半干,按照大小分档,捆成小把,加工药用,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3. 6 贮藏与运输

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里,并用纸箱存放可以长期保存,注意防鼠、防虫、防霉变。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途中依然要保持阴凉、干燥、通风,严禁雨淋、高温和污染。

4 小 结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退耕还林还草是缓和东北林区生态危机,发展国民经济,解决长期困扰东北三省林业“两危”的根本出路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长远目标出发,以林木为主、林下经济为辅,以林下经济养林的多种种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红松是东北山区主要经济林树种,当用来作为果林时,栽植密度较低,林间空地较大,林地内套种中药材,以短养长,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还能与林木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红松坚果林可持续发展。赤芍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刚性需求强,用途非常广泛,用量大,每年还有大量出口,其市场价值由于野生资源的稀缺而迅速上涨。随着赤芍需求量逐年上升,野生资源的匮乏,人工栽培的赤芍已经成为市场主导。红松果林下套栽赤芍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增加了林分稳定性,改善了林分结构,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红松果林与赤芍栽培模式更有助于黑龙江省北药的发展。

0 阅读:0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