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充电桩业务双轮驱动,盛弘股份:国内外布局拓宽成长空间

岱华之苦 2024-03-23 01:24:51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张雷 陈明雨)

1 电力电子设备平台型企业,储能、充电桩业务高增

公司是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四大业务齐头并进。

公司成立于2007年,初期主要专注于电能质量领域,于2008年推出国内首款模块化有源滤波器(APF),并在此技术基础上推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产品,奠定了公司在低压电能质量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公司深耕电力电子技术,不断挖掘细分行业的应用需求与潜力,分别于2010、2011、2012年成立储能微网产品线、电动汽车产品线、电池化成与检测业务线,并在2019年新增智能配电、工业电源等业务。

经过长期发展,公司现已形成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四大业务板块,可为客户提供从新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市场拓展以欧洲为主、美国为辅,全球化迈出重要步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已建立惠州和苏州制造基地、西安研发中心、华东运营中心,并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设立全球分公司,并以单点为核心向周围市场辐射,逐步铺设海外销售平台。

受益于储能和充电桩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业绩加速增长。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1亿元、10.21亿元、15.03亿元,同比增长21.31%、32.41%、47.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1.13亿元、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99%、6.93%、97.04%。2019-2022年,储能和充换电业务快速拓展,助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85.42%,实现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08.44%。

传统业务根基稳固,储能、充电桩业务高速成长。2020-2022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收入为2.76、4.04、5.12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5.82%、39.60%、34.09%;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主要为储能设备)收入为1.24、2.40、2.56亿元,营收占比为16.10%、23.51%、17.02%;充电桩业务收入为2.51、1.96、4.26亿元,营收占比为32.58%、19.22%、28.33%。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配套电源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5.28%、34.85%、19.41%,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快速发展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销售净利率显著提升。2020-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8.19%、43.50%、43.85%,2021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系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2020-2022年,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3.76%、11.11%、14.87%。2023Q1-Q3,公司毛利率为42.25%,净利率为15.62%,其中净利率同比提升1.23pct。

分业务来看,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毛利率近五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保持在50%以上。2023年上半年,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毛利率分别为53.68%、35.64%、39.46%、45.71%。

方兴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11月3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方兴,持股比例为18.75%。方兴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第二、第三大股东为盛剑明和肖学礼,二人分别持股5.78%和4.76%。公司下辖苏州盛弘、惠州盛弘等子公司,负责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2 储能业务:发力工商储&大储场景,较早开始进行海外布局

2.1 全球储能高速增长,欧美工商储发展步入放量期

全球新型储能高速增长,中美欧引领储能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同比增长15%。

2022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GW,同比增长98%,其中新型储能占比近2/3,新增投运规模达到20.4GW,是2021年的2倍。中国、欧洲和美国持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6%。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发展迅速,累计装机量已居世界前列。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86.5GW,同比增长45%。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51.3GW,同比增长11%,占比首次低于60%。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分场景来看,2023年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快速推进,表前应用规模合计占比97%。

电价价差是影响用户侧储能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国内峰谷价差持续拉大。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引导电力市场价格向用户侧传导,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增加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渠道。

经过多次调整,整体的峰谷价差有较大幅度扩大,尖、峰时段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提高。2024年2月,共有17个省级行政区的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前三位分别是广东省(珠三角五市)、浙江省和海南省。

经济性提升驱动工商储发展,国内工商储备案量高增。工商储盈利渠道逐步拓宽,除了峰谷价差套利外,国内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来源还包括参与电网调节,包括需求侧响应、需量管理、辅助服务等,以及各地的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等直接补贴。

根据能源电力说的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下半年,国内用户侧储能备案项目达到1751个,总规模超过4.18GW/7.17GWh。12月,全国用户侧储能备案项目共446个,总规模1.38GW/2.51GWh,环比增长228.57%/156.12%。

美国IRA政策细则出台,大储、工商储项目落地有望提速。随着电网升级力度加大、并网改革法案落实,若加息周期结束,美国大储发展有望提速。《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将独立储能纳入抵免范围(工商业储能>5kWh、户用储能>3kWh),同时将ITC补贴时间延长到2035年,2033年开始退坡,并提升了抵免上限。此外,符合一些特殊标准的储能项目,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税收抵免。

全球工商业储能发展有望提速,预计累计装机2022-2025年三年CAGR 40%。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的统计,截至2022年全球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为4.2GW,同比增长27%。2022年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0.9GW,同比增长29%,约占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的4.1%。预计至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装机可达11.5GW,2022-2025年三年CAGR 40%。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工商业储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上述四个国家的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79%。

2.2 储能 PCS 出海先行者,模块化储能系统优势突出

公司储能产品覆盖大储和工商储场景。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电气集成、逆变升压一体舱,此外还有光储一体机、直流变换器、储能一体柜等其他产品。该类产品主要解决储能电池和电网之间的双向电能变换及传输,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工商业用户侧、微电网的电力储能;中小型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系统电气集成主要应用于工商业用户侧,大型储能变流器和逆变升压一体舱主要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

(一)产品设计和性能优势:

公司储能系统采用半集成设计。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公司储能系统电气集成可根据客户需要,交付将电气设备集成到集装箱之内(不包括电池组)的半集成储能系统产品,客户只需安装电池即可直接进行使用。半集成设计使得公司可以免去外购电池成本,提升储能系统产品的盈利能力。

①模块化设计:简化安装和售后,增加系统可靠性,提供故障冗余功能,提高储能系统可用率。

②多分支储能系统:电池分簇接入PCS,有效减少电池并联环流问题,显著提高电池利用率和寿命;

③独创“积木式”系统: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增减模块,从而搭建交直流混合系统,适应各种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接入。

公司针对工商储打造多款产品,可复用传统业务销售渠道。公司以灵活,稳定,兼容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和半集成储能系统,全面覆盖30kW-MW级工商业需求,有效解决工商业用户需求繁杂,应用场景多变、商业模式多样等问题。在客户渠道方面,与工业配套电源业务客户高度重合。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工商业PCS出货规模达300MW。

公司发布全球首款碳化硅版本工商业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公司发布新一代工商业模块化储能变流器——PWS1-125M,采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作为核心功率器件,为全球首款碳化硅版本工商业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碳化硅器件具备耐高压、耐高温、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使得PCS在额定功率工况下,平均效率提升1%+,模块功率密度整体提升25%+。

(二)品牌和认证优势:

储能领域产品国际认证早而全,为开拓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公司30-1000kW全功率范围储能变流器产品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根据中国、英国、德国、澳洲和美国电网安全规范标准进行的测试和认证,并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州电网公司、澳洲清洁能源协会CEC及英国能源网络协会ENA上进行列名。早在2015年,盛弘股份开始进入北美,是国内率先进军该市场的企业之一。目前盛弘的产品已覆盖到全球60+的国家与地区。

公司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居于前列。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自2011年开始研发储能相关产品,并于2012年开始对外销售,积累了丰富的储能产品技术储备和市场营销经验。公司的储能PCS出货量常年维持在前列。根据CNESA统计的国内储能PCS提供商排名,按照储能PCS出货量统计,在中国储能PCS提供商中,2022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中出货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2023年均排名第四,处于第一梯队。

(三)服务优势:

公司构建了完整高效的工程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售前、售后服务支持。其中,售前服务包含现场测试、方案设计与评估、新建项目的图纸设咨询与建议、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售后服务包括定期培训产品维护与技术操作、定期巡检及设备维护、系统改造及扩容工作。

(四)规模优势:

新产能建设为未来业务扩张奠基。2021年,盛弘股份旗下惠州工业园正式落成。2023年,子公司苏州盛弘年产5GW储能设建设项目顺利投产。2023年10月24日,公司公告拟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设盛弘电气西北总部及研发制造基地,主要从事工业电力电子设备、工业特种电源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及系统、工商业储能变流设备及系统、新能源装备大功率定制化电源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及制造业务,项目总投资7亿元。从业务体量来看,2022年,公司储能产品销量572.92MW;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营收达到3.89亿元,同比增长380.73%。

3 充电桩业务:加速导入欧美市场,客户资源拓展取得突破

3.1 欧美充电桩需求有望高增长,海外认证和客户资源为竞争胜负手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高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市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约为829.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3.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同比增长55.80%。

根据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我国新能车保有量预计仍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增销量分别将达到1150、1400万辆,2022-2025年三年CAGR为31%。

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持续增长,目前仍存巨大缺口。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2015-2023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由5.78万台增长到272.60万台,八年复合增长率达62%。2015-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由10.1:1下降到2.4:1,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规模仍存在缺口。

2023年2月,八部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针对公共领域车辆再次提出公共增量车桩比1:1的目标,该目标将进一步刺激我国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

公共直流充电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IEA数据,2021年末全球公共快充充电桩(功率大于22KW)保有量中,中国占比达到82.60%,为快充充电桩主要市场。2023年末中国公共直流充电桩占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44%,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以及充电桩建设政策激励的推动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与充电设备技术的发展,直流充电桩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欧美车桩比远高于中国市场,充电桩近年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欧美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其充电桩建设目前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步伐,公共充电桩建设需求迫切。根据IEA数据,2022年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约为16:1,公共直流快充保有量车桩比高达119:1。冰岛、挪威等国车桩比甚至高于30:1;美国方面则长期面临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美国公共充电桩增速远低于新能源车注册量增速,2022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12.8万个,对应车桩比约23:1,公共直流快充保有量车桩比高达106:1。同时,美国充电桩仍以交流慢充为主,2022年美国地区快充桩保有量中快充桩仅占21.88%,充电桩配套建设明显不足。

为缓解车桩比矛盾,欧美政府明确充电桩发展目标,海外市场有望高增。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次于中国,欧盟委员会在其“Fit for 55”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中提出,各成员国要实现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欧洲区域的充电站建设设立了明确的目标。

美国方面,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逐年下降,为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2021年12月,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将为各州提供5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建设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目标建成50万个充电桩,该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极大促进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增长。

新能车充电大功率、宽电压发展趋势,实现快速补能。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电池容量不断增加,原有补能效率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大部分车企主要通过提升车辆电压平台,来实现基于250A电流下的快充。随着耐高压、低损耗、高功率密度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的逐步深入应用,950V左右的电压平台逐步被车企提上日程,并将成为未来3年至5年的重要趋势。根据国内主要车企发布的800V及以上高压快充车型规划,2022年开始逐步量产,2023年满足3C以上的高压快充高端车型将密集上市,2025年主流车型将均会支持高压快充。

据《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5)》预计,到2026年底,支持高压快充车型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1300万辆以上,高压800V销量渗透率达50%。

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持续提升。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补能的需求,我国直流充电桩的功率不断提高,根据工信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的63KW提升至2021年的129KW。

对于充电桩设备企业来说,产品认证为入场海外关键,抢占下游运营商客户资源为竞争胜负手。

国内市场:头部运营商市占率较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国内公共充电桩运营商中TOP5占比65.2%,TOP10占比83.6%,TOP15占比92.0%。对于充电桩设备企业而言,在高集中度的下游市场中,能否获取大客户资源尤为关键。

海外市场:美国充电桩运营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欧洲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1)美国市场:由于电网碎片化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相对较低,目前充电运营商相对较少,独立充电运营仅有ChargePoint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崭露头角,而Evgo等企业试图通过聚焦快充等把握细分市场的方式介入市场,根据EVadoption,美国充电桩市场高度集中,ChargePoint和特斯拉充电站合计占比67%,CR3市场占比高达78%。

2)欧洲市场:欧洲充电桩行业运营商主要为传统能源企业和第三方运营商,格局相对分散。伴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一些老牌传统能源企业加入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换的进程中来。如英国石油集团(BP)、壳牌等传统的能源企业,现也已涉及充电桩业务领域。其中,BP发布计划称,将在2030年前投资10亿美元用于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2月6日,BP拥有2.2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计划在2030年达到超过10万个充电站,其中90%为快充/超快充。

欧美充电桩认证要求较为严格,周期相对较长。海外国家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准入资质要求,且认证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欧美充电桩市场有望加速增长,国内企业陆续出海拓展增量市场。目前直流桩道通科技通过美国UL认证和欧盟CE认证,盛弘股份、绿能慧充等企业通过欧盟CE认证。

3.2 客户资源开拓顺利,欧美市场有望取得突破

公司依托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布局充电桩业务。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主要包括直流桩和交流桩、一体式和分体式等多种产品类型;同时,公司实现充电模块的自产自研,充电桩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等功率等级。目前,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已有50多个不同规格充电产品、100多个独有充电控制技术、6万多个充电系统在线运行、60多万个充电模块应用于市场。

深耕充换电技术,自研柔性共享超充堆、X电容寿命预警及保护机制等多项领创前沿充电技术。公司于2018年开始布局超充技术相关研究。

公司推出800kW柔性共享超充堆2.0,最大单枪电流输出600A,超充并充最大输出1200A,充电1秒钟,续航不止1公里,完全覆盖当前超充车型的充电需求。核心技术为自研且可自产,采用自研40kW SIC高效模块和自研液冷散热系统。800kW大功率柔性充电堆凭借超高电压、超大功率、超高效率、多路输出、功率智能调配、集中控制等多重产品优势,不仅极大改善新能源车主高效补能的充电体验,同时有效提高充电场站运营效率。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部署超充设备,例如深圳、广州、江门、郑州、西安、武汉、上海等。

充电模块协同降本,毛利率稳居行业前列。公司积极拓展市场,2023年可支持超充设备的订单增加200%,生产线从3条扩充到9条,产能大大提升。2020-2022年公司充电桩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97%、36.12%、35.29%,显著领先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依托传统主业在电力电子领域的经验积累开发充电模块,同时器件复用降低采购成本,目前量产已初具规模,可凭借自研模块降低生产成本。

多款充电桩产品通过欧美认证。公司的直流和交流充电桩产品已通过美标认证。欧标80kW、240kW一体机产品目前正畅销欧盟国家。2023年,公司Izar交流桩经过严格的全方位检测和多项技术评估,通过严苛测试,顺利获得欧洲CE、南德TÜV Mark、英国UKCA、新加坡TR25等多项权威认证。标志着公司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国际市场认可,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布局全球版图提供有力支撑。

客户覆盖国内大型运营商,国外绑定能源企业取得突破。公司充电桩的主要客户类型是能源客户、充换电运营商、车企等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相关的市场主体。在国内市场,公司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小桔充电等客户达成了合作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海外市场,公司与BP合作,成为首批进入BP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

海外客户注重运维与售后能力,公司拥有丰富的充电站运维经验。使用寿命短、兼容性差、售后服务体验差是充电桩海外市场普遍面临的用户痛点。因此,出海企业除了需要在性能优化上下功夫外,还需要在产品品质把控、售后服务以及产品指标测试与认证等方面加大马力。公司拥有10+年的充电站运维经验,服务上千个运营商,覆盖90%真实场景。通过智能检测预警,精准定位故障,专业售后迅速响应,及时解决客户难题。

4 工业配套电源:全球领先的低压电能质量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对于维持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众多非线性或不对称的用电设备,加之调控手段不完善及运行操作、外来干扰和各种故障等原因,会产生了谐波、无功(功率因数过低)以及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目前,改善电能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电网系统供电、配电及用电等不同环节根据具体电力环境来加装滤波设备和无功补偿设备,以达到滤除谐波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拉动电能质量设备需求。一方面,各种非线性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无法避免的各种故障,给系统带来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对电能质量问题敏感的用电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数据中心),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强调了各方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我们认为电能质量检测设备及治理设备在此要求下将充当重要角色。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算,2019-2023年,滤波设备和无功补偿设备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5%。

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低压电能质量设备的企业之一。公司在起步阶段专注于有源滤波器(APF)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将三电平技术引入APF产品设计中,于2009年推出公司首款模块化APF产品,是国内较早从事模块化有源滤波器产品推广和市场培育的公司之一。公司在APF硬件技术平台基础上,通过改变软件算法,于2012年推出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产品,并通过APF的销售渠道向用户端进行推广,是进入低压用户侧动态无功补偿市场较早的厂商之一。

公司深耕电能质量设备多年,产品体系全面。目前公司电能质量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有源滤波器(APF)、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SPC)、动态电压调节器(AVC)、低压线路调压器(LVR)、不间断电源(UPS)等,已经覆盖谐波治理、无功补偿、地铁储能、电压暂降、保障用电安全的工业UPS等领域。

工业电源业务主要包括单晶硅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公司于2018年开始进入到工业电源领域,公司的工业电源产品包括单晶硅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客户采购公司电源产品用于单晶硅生长炉生产、激光器生产,对应的下游应用行业包括光伏用晶硅电池片、装备制造、精细微加工(光伏、液晶显示、半导体等)、医疗等。公司相关产品已经向隆基绿能、创鑫激光、锐科激光在内的多家企业供货。

工业配套电源整体业务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较高。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主要包括电能质量设备和工业电源。2020-2022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营收分别为2.76、4.04、5.12亿元。公司聚焦用户侧低压细分领域,由于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定制化的特点,2022年公司电能质量设备业务毛利率仍保持5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5 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领跑者,产品矩阵全面

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主要用于进行充放电检测及电池化成和分容。公司生产的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包括锂电池系列和铅酸电池系列,产品主要适用于电池研发及制造过程中的充放电检测及电池化成和分容等工序。电池化成设备主要用于单体电池的活化环节,给新生产的单体电池做初次充放电激活。电池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动力锂电池配组成为动力锂电池组以后的检测和模拟测试。这个环节关系到锂电池组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其出厂测试和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司测试设备产品品类齐全。目前公司的测试设备产品基本覆盖了产线和实验室领域所有型号,涵盖了电动两轮、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的电池测试设备要求。电芯类测试设备从5V6A到5V1000A;模组测试设备电压从60V到200V,电流从20A到1200A;PACK测试设备方面,随着2020年底针对储能领域1000V系列测试设备的发布,实现了电压从200V到1000V,电流从100A到1000A的覆盖。

电池化成及实验室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客户资源丰富。公司电池化成和检测设备的主要客户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生产厂家、电动汽车生产商。公司已为CATL、亿纬锂能、ATL、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长城汽车、远景能源等众多行业重要客户供货,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电池化成及实验室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的地位。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6.1 盈利预测

1、工业配套电源

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对于维持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电能质量管理要求加强,预计电能质量设备需求将实现稳步增长。

公司是低压电能质量设备领跑企业,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15%、10%,对应收入分别为6.15、7.07、7.78亿元。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毛利率近5年来均在50%以上,参考2022年毛利率数据,考虑到国内工商业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数据中心、能源及轨道交通等高端应用领域拓展,假设2023-2025年毛利率保持在55%。

2、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

当前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成本的降低,储能项目在国内外部分应用场景已经具有经济性。各国关于加快储能设施建设的规划、激励政策频频出台,有望推动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中中美欧引领储能发展。

公司储能PCS、系统集成业务覆盖大储和工商储场景,目前加速推进在欧美等高毛利市场的布局和销售,有望拓宽未来成长空间。考虑到2022年基数较小且2023年储能行业高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电源变换设备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20%、52%、49%,对应收入分别为8.19、12.44、18.54亿元。由于目前储能行业竞争加剧,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电源变换设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35%、32%。

3、电动汽车充电桩

欧美充电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政策和经济性推动,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进而推动下游充换电运营企业投资升温,拉动充换电产品需求增长。公司多款充电桩产品已通过欧美认证,客户覆盖国内大型运营商,在海外市场绑定能源企业取得突破,充电桩业务有望获得高量利弹性。

考虑到公司在充电桩需求高速增长的海外市场逐渐取得突破,预计2023-2025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同比增长90%、50%、48%,对应收入分别为8.09、12.14、17.96亿元。考虑到海外充电桩设备售价相比国内更高,随着海外业务占比的提升,预计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毛利率有望提升,假设2023-2025年该业务毛利率为40%、42%、44%。

4、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等电化学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预计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假设2023-2025年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业务的收入分别为3.05、3.35、3.68亿元,同比增长18%、10%、10%,假设毛利率分别为46.0%、46.5%、47.0%。

5、其他业务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租赁收入、维修收入、技术服务费收入、材料销售收入等。参考历史情况,预计2023-2025年,公司其他业务的收入增速保持在60%,收入分别为0.82、1.31、2.09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0%的水平。

6.2 估值

公司储能、充电桩业务国内外布局,有望实现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5.41、6.9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3、1.75、2.26元/股,对应PE分别为23、18、14倍。

我们选取阳光电源作为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通合科技和特锐德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国电南瑞作为工业配套电源业务的可比公司,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23倍。

综合考虑公司业绩成长性和一定安全边际,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行业平均PE 23倍,对应目标市值123亿元,当前市值有28.96%的上涨空间。

7 风险提示

1)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若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性,进而对公司充电桩产品的销售造成影响。

2)储能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022年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营收占比接近30%。若出现产业政策变动或上游原材料价格提升等不利因素,将会对公司储能产品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出货量不及预期。

3)出海进度不及预期。随着公司行业品牌名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公司出口销售收入逐年增长,海外市场开拓已初具成效。2022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达到20%。若后续公司在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收入体量和盈利水平。

4)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储能PCS和充电桩设备属于轻资产行业,存在扩产周期短和资金要求相对较低的特性。在海内外市场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国内外众多新兴企业尝试进入储能和充电桩行业,公司所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随着竞争者数量增加和竞争者业务规模的扩大,将有可能导致竞争加剧,进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0 阅读:0

岱华之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