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大中皋孙氏家族渊源及分布初探

维岳谈旅游 2024-06-01 05:45:03

人年龄大了容易怀旧,一过六十退休还家,脑子里就有了稀奇古怪的想法:“我从哪里来?”于是就有了探讨家族渊源的想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南栾村孙街胡同,做为家里的长孙,我有幸见过一些老人,听说过一点家族的历史传说。听说过我的曾祖父,他叫孙业霑,一个带有诗意的名字,但他只是一位种田的农夫,小有田产,日子过得还算富裕,先后续娶过三位夫人,育有六男二女。

我见过最后一位曾祖母,那时她已是耄耋老人,我是一位孩童,她轮流在六位儿子家吃饭。每当轮到我家时,奶奶做好饭就会喊我,去叫你老奶奶来吃饭,我就跑向老奶奶的住处,牵着她的拐棍来我家吃饭。她单独吃饭,专门给她做小灶,比别人吃得好点,因此我印象很深。

曾祖父兄弟二人,他的哥哥叫孙业余,同样的种田人,有三个儿子,女儿几人不清楚。这样,我祖父那辈叔兄弟九人,这九家我是清楚的,我们自称为九大院,再向外的族亲就不是很清楚了。

曾祖父有些见识,懂得耕读传家,认为六个儿子不能全种地,要安排一位读书,光耀门庭。我的祖父就是被安排读书的那位,他读了多少书我说不清,但他毕业于泰安萃英中学是真的。二伯祖父常对我说说,你爷爷读书,我就一直在田里劳作。大概意思是要我牢记他对我祖父就学的贡献,记住这恩情吧!

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点燃了山东抗日烽火。可能因为爷爷在泰安萃英中学就读的原因,也被发展为中共党员,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工作。据说他是我村第一位中共党员,第一任中心党支部书记,泰西十区区长。1942年,可能因泰西邹靖国叛变曾被捕,后家人赎回后病故。

当时斗争残酷,我奶奶常常抱着我父亲东躲西藏,居无定所。鬼子来我家抓人未果,将我五爷爷的房屋焚为灰烬。因为五爷爷家房屋,是我们几家中最好的青砖瓦房,误以为是我家的就烧掉了。五爷爷常笑呵呵的对我说,你以后要给我盖房子。爷爷可能生不逢时,没能光宗耀祖;也许是生逢其时,为家乡抗日救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面说的是小家,也是交代一下自己孙氏后人的身份,我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探讨孙氏家族的渊源与分布。

南栾村孙街胡同的孙氏一族,从宁阳县大中皋村孙氏迁来。何时迁南栾我想族谱上应该有记载,不过我没有拜读过,所以说不清,但我推测时间应该不是多长。

据孙思信先生博文了解族谱记载:“我孙氏世居中皋,屡被水患疲乏。道光末年,桑安口决汶徙故道。族人荡析离居,从前殷实之家已子虚乌有”。这一水患可能是族人迁居各地的一大原因,也许那时候有族人来到南栾村建孙街胡同,距今已200余年,应该传承六七代人。大概最早为十四世“衍”字辈、十五世“为”字辈的先人来到这里。

大中皋孙氏的来源,据孙先生博文转族谱记载:中皋孙氏始祖渊源:传说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来。又说:1、吾孙氏系出太原,自前明占籍此土数百年。2、始祖自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宁邑已近六百年。3、始祖以军功宦于临清。龙任以后,当永乐移民之际,遂占籍宁阳中皋里。独户单门,创造艰辛。

这样看,山西老鸹窝之说是泛泛之词,似乎很多家谱皆有此说,老鸹窝仅是集合之地,似乎也没有那么多人。后面三个说明提到一个时间:明朝永乐年间。两个地点:太原,临清。

应该是先祖出自山西太原,本家祖先明朝从军,以功宦于临清,退休时正值永乐移民之际,遂来大中皋占籍此土安家立户,距今已600余年。我是“惟(连)”字辈,是20世。按照30年一世计算,从此地始祖算起距今600年,时间也是吻合。

另有一佐证,宁阳县资料记载:大中皋村在泗皋村东北,大汶河南北两支中间。据《卢氏族谱》记载,卢姓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 年)来此定居,因村落位于大汶河中间高地上,故而取名中皋。后来孙姓迁至大汶河南建新村称为小中皋,此村落遂称大中皋。此处提到孙姓明朝永乐年间迁至此地建村。

据孙先生博文转族谱记载:吾祖向因水患散居泰西宁邑各村,户口丁多,十数年来谋食四方,侨居在外者,亦复不少。除大中皋和南栾村以外,此孙氏家族还有一个重要集聚地就是安装镇南石沟村。此三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濒临河流,大中皋村自不必说,处大汶河中间的孤岛,河流从两边流过,丰水期则四面环水为孤岛。

南栾村孙街胡同,紧邻村中自北南流的小河,民宅的东墙即是沿河道而起,中间一条南北胡同与小河并行,两边布满住户,南北建有寨门,自成一体。

安装镇南石沟村也是地处河边,水源充沛,北面山区流来的小河从村东南流,转而环村西流,注入大汶河,多半个村庄被水环绕。看来孙姓祖先选村多在平原水边,智者乐水,肯定是聪明人吧!

我孙氏自始祖至今600余年,衍胤子嗣数万多人矣。1998年5月续谱时制订中皋孙氏家族族人誓词:

遵家训,立志报国鞠躬尽瘁;

树家风,做事益民光家耀祖。

中皋孙氏家族行辈排列:

1、十世祖于乾隆9——11年(公元1746年)。修谱时,从13代起,预立行辈10代。用字如下:克、衍、为、基、业、有、思、惟(连)、中、甲。(第22代)。

2、光绪11年(公元1885年)续谱时,从23代起,预立行辈10代。用字如下:百、代、承、恩、久、厚、德、载、福、长。(第32代)。

3、中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续谱时,从33代起,预立行辈10代。用字如下:敬、慎、钦、法、守、明、新、耀、宗、芳。(第42代)。

4、公元1998年续谱时,从43代起,又预立行辈20代。用字如下: 奉、天、锡、祥、瑞、崇、善、华、永、昌、贤、良、志、宏、远、功、卓、显、荣、光。(第62代)。

据孙先生博文介绍大中皋建有孙氏家祠,族谱撰文盛赞之。

登泰山而左右,望汶流澎湃,襟带数百里,导源莱之原山。建瓴直下,至栾任而西南之泰境尽。再西则南北之流,分栾任与宁邑之中皋村。盈盈一水隔,滨河聚族,代有名门,而孙氏为最。

大汶河是中国唯一东向西流一殊河。泰(安)、莱(芜)、新(泰)、宁(阳)四县高山之水于大汶口汇集,先是奔腾暴啸,翻浪滚流,至宁阳西北桑安口后,则猛水缓流,河宽水静,碧波荡漾。继而汶水分流,一水北向经肥城县张侯村直西,至宁阳琵琶山处与南水合流,中间形成一大“孤岛”。牟山西峙,景色锦绣;汶水东来,天然长流。这便是一名门望族——孙氏家族祖居地——中皋村。森森大“孤岛”上,住户栉比鳞次。中间一巍峨红色建筑,那即是孙氏家祠。

家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座北向南。祠前高台平铺——阅台,下有台阶,拾阶而上,便可瞻入威严精雕之红漆正门和两偏门。再里入院,经神道直达正殿。左右顾又有厢房、耳房数间。正殿内先祖牌位林立,按支序、行辈肃列;香案、祭器摆列齐整,整个殿堂给人以肃穆崇景之感。正殿东首入后院又有四间正堂,为族人议事所设,幽雅静洁;祠西还有西跨院,正房偏房数间,供庙祝生活使用。

综观家祠:翠柏偃盖,古槐蟠龙;侵云碧瓦鳞鳞,映日朱门赫赫。颇具威灵神奇之姿。此建筑若非名门和无皇恩是不可许建的。

0 阅读:7

维岳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