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登顶路古已皆有,不同的御道只是帝王选择了不同的登顶之路

维岳谈旅游 2024-06-12 09:06:27

我最初的认知里,古代的帝王都是从红门登山的。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不是这样的,十八盘是唐朝才有的,隋唐以后的帝王才开始走红门这条登山道,之前的人上山,都是盘旋上山,多走东御道。

据说:周天子是从岱阴天井湾一线上山,泰山东北原有周明堂。秦始皇登封御道,从哪里上山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阴道下山有明确记载。汉武帝登封御道记载明确,就是东御道。

我就觉得有好多矛盾的地方,周天子是从后山登顶的,没有走红门一线。那汉武帝虽然走东御道,但也是在中天门接上了红门路,从中天门上南天门,然后登顶。仅仅是没走红门到中天门这一段,肯定走了十八盘这一段,怎么解释呢?

从中天门到南天门盘道上的五大夫松景点来源看,秦始皇是从中天门上的南天门,也就是他也走了东御道,也仅仅没有走红门到中天门一段。

据岱庙来历的介绍,“秦既作畤”、“汉亦起宫”,意思是说这儿在秦朝时已经是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场所,到汉朝时就已经建立起宫殿。岱庙里有“汉柏连理”,汉武帝封禅泰山时亲手所植,已经相守2100多年。

秦皇汉武皆在东御道登山,汉武帝还专门在今天的岱岳区范镇故县村,设置了奉高县城和汉明堂。那他们还为什么还跑到这里再建庙栽树哪?

只有一个解释:现有的登山道路,包括现在人们称为的“驴道”,古时候都是存在的。从微观的角度看它们出现的有早晚,从历史的长河看它们早已存在。

这些登山道阳面(东面和南面)有三条,东御道、红门路、天外村,它们在中天门相汇,登十八盘,进南天门到天街。

岱阴(北面和西面)有三条,天烛峰、桃花峪、玉泉寺,它们经北天门到天街。

古代的帝王根据自己的文化信仰选择登山道路。比如秦汉时期乃至以前,人们认为泰山居于东方,五行属木,主生死。所以崇拜泰山,也以东为上,紫气东来,在东面登山。泰山顶上的青帝宫,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这种崇拜的证明。

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话人物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故祀于泰山。

看古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青帝阙春华。由此证实在古代,人们认为青帝是主万物发生,给世界带来春色的神。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南面中溪登山更便捷,加之信仰认识的逐步转变,也就逐渐选择了红门这一登山路线。

这些只能说明皇帝封禅泰山所走的御道线路,我想老百姓登山朝拜进香,肯定是那条道路便捷通畅走那条。当然御道因皇帝经过的原因,肯定经过修缮,更便于通行,所以老百姓也肯定会愿意随着走。

所以,现在介绍岱庙的资料是这样写的:泰山下的岱庙,是帝王封禅时必到的地方。西汉武帝时期,汉廷于博县境内建泰山庙,当时他还亲手种下了许多汉柏。

武周时期,武则天命将东岳庙由汉址移建于现址,种了许多唐槐。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增建天贶殿。金大定十八年,东岳庙发生火灾,仅存门墙。

金大定十九年,重修东岳庙。钦定正殿名仁安,皇后殿名蕃祉,寝殿曰嘉祥,真君殿曰广福,炳灵王殿曰威明,外门曰配天,东门曰晨晖,西门曰圆景。此后,岱庙屡毁屡建。

这一含糊概括似乎可以避开了那些疑问,去掉了“秦既作畤”之说,“汉武帝在博县境内建泰山庙,种下汉柏。”是在汉明堂还是岱庙建?没说。“武周时期迁庙于此”,不是新建是迁来,应该把汉柏也迁来了。其他时期皆是重修增建之说了。

0 阅读:0

维岳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