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百年工业记忆——榆次:晋华纺织厂,阎锡山叔丈人创办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5-17 22:16:09

晋商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一个奇迹,其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纵横商界500年,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商业历史。晋中是晋商故里,在明、清、民国时期都诞生很多商业传奇。

1919年(民国十年),榆次商人贾俊臣、徐秉臣、郝星三、山西银行经理徐一清(阎锡山的叔丈人)、山西省财政厅长崔文征、乡绅赵鹤年共同出资150万两银元创办一个近代纺织品公司——晋华纺织股份公司,厂址位于榆次老城北门附近。

晋华纺织厂创办者合影

1923年底,晋华纺织股份公司基本完成建设,其主体建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厂门的左边是车间厂房,右边是库房,办公室居中,布局非常清晰合理。建筑风格具有浓浓的中西合璧民国风,厂门非常气派,为欧式风格,罗马柱上的石雕颇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办公楼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大楼设计风格差不多,面宽5间、进深3间,南北各有一座角楼。

晋华纺织厂大门

晋华纺织厂旧址

晋华纺织厂旧址

晋华纺织厂旧址

1924年,晋华纺织股份公司建成投产,同年更名为榆次晋华纺织厂,机器设备基本大部从日本进口,当时拥有工人500余名,是山西省创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近代纺织企业。

晋华纺织厂车间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10月底榆次沦陷,日军侵占了如日中天的晋华纺织厂,生产战争物资,如:军服、军被、棉毯、纱布、粗布等。日军压迫下的晋华工人每天从事超负荷的工作,生产工段有朝鲜籍日本兵监视,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棍棒毒打,日本人不光压榨工人,对生产设备也是只使用不维修,纯粹的掠夺式生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满足战争消耗,日军将晋华的机器拆除,改为“参战工厂”,负责修理军械。

日占时期的榆次

1948年7月,晋中战役中,阎锡山看大势已去,将晋华的一部分可搬运机器设备转移到太原。7月18日,榆次二次解放,晋华厂回到人民手中,很快就进行恢复建设,用了三个月时间,修复2000枚纱锭、190台布机,当年底又把因战争而损坏的引擎机修理好,晋华纺织厂正式恢复生产。1949年4月太原解放,被阎锡山运到太原的发电机等设备又被运回榆次,晋华纺织厂的产能持续攀升,到1951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余万元。

1949年晋华纺织厂

1951年晋华纺织厂组织生产竞技大赛

1959年1月,晋华纺织厂与安宁村正在兴建的榆次纺织厂合并,合并后的原榆次纺织厂成为晋华的二分厂,纱锭增加到12.2万枚,职工人数7000余人。晋华的发展前程似乎一片大好,然而1959年3月开始的大跃进,以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晋华带来沉重的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产能逐年下滑,发展不进反退。

晋华纺织厂旧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晋华迎来光明,对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引进优秀人才,增加涤纶半下线、涤纶细布、涤棉纱卡等6个产品。1983年,晋华纺织厂建立地毯分厂,从德国引进一条针刺地毯生产线。1985年更新了6万枚纱锭,这一时期告别了过去单一纯棉产品的生产,成为能够生产纯棉、涤棉、腈纶、涤粘、涤麻、化纤丙纶针刺地毯等多种产品,80年代晋华的纱布毯畅销全国。

晋华纺织厂生产车间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晋华纺织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职工人数达到1万人左右,拥有各种纺织机器2000余台,纱锭12万余枚,动力机械总动力2万多千瓦,下设2个分厂和1个地毯厂和1个印染厂。厂区犹如一个城镇,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电视台,自己还创办有厂刊,当时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是榆次工业的一面旗帜。

晋华纺织厂车间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晋华纺织厂的主要产品60%出口,进入新世纪,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经营每况愈下,无奈于2006年宣告破产,轰鸣近百年的机器归于沉寂,结束了87年跌宕起伏的历史。破产后的晋华厂保留了85亩原址,其中包含南门、东门、办公室、南配房、锅炉工段楼、水塔、部分厂房、库房等。

2011年11月,晋华纺织厂现存的老建筑被评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了能够更好的延续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委托天津创投公司对晋华厂旧址进行修缮和开发,建成1919晋华纺织厂博物馆,老厂重新焕发了活力,

0 阅读:0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